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郑永晓 《南都学坛》2011,31(3):56-60
钱钟书先生对南宋诗人陆游的精彩论述,见诸《管锥编》者,尚多值得开掘探讨之处。钱先生的论述,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对陆游诗学渊源的探讨,多考察陆游师法前人句法之处,其中对陆游与黄庭坚及江西诗派的关系等均有言简意赅之阐述。第二,对陆游诗文成就的探讨,既有对陆游诗歌中对仗、用典等具体的创作特色给予精当的评析,也包括对陆游总体成就的评价,准确指出了陆游之诗、文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第三,"研究"之研究,亦即对前人有关陆游的评论进行分析和批评,纠正了前人的一些偏颇之论。第四,对于陆游诗文中的一些不尽如人意处给予了批评,对包括陆游在内的宋诗的某些弊端给予反思,如"竞用新事","且表学问"等。钱先生对陆游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而客观地评价陆游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及其深远影响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诞辰八百六十周年,浙江省文联、绍兴市文联、杭大中文系、绍兴师专等六个单位联合发起,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诗人故乡绍兴举行陆游学术研究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七个省市的陆游研究专家、学者,绍兴市陆游研究会会员,以及新闻出版界代表共六十余人。会议先后收到论文三十二篇。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陆游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高度评价了陆游的爱国主义精  相似文献   

3.
陆游故居考     
陆游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几百年来,人们对他作了不少研究和探索。解放后,除有大量的研究论文外,还出有朱东润的《陆游传》、《陆游研究》;齐治平的《陆游传论》;欧小牧的《爱国诗人陆游》等著作。这些专著均对陆游的生平经历、思想发展过程和所走过的创作道路,作了一些比较详细的介绍。但是,对陆游的故居,除了人们熟知的鉴湖三山外,一直没有人能明确地指出其所在。众所周知,陆游一生大部分时间在绍兴度过,而其中又有极大部分时间住在老家。直到宋乾道三年,他才开始在绍兴鉴湖三山修建房屋(此时陆游已四十三岁)。那么他在这以前究竟住在哪里,对这个问题,很有弄清楚的必要。本文试就此作一些探索。陆游是绍兴人,这无庸置疑。但几乎所有研究陆游的人都依照陆游自己的说法,把他说  相似文献   

4.
《黄庭经》是宋代颇为流行的道教经典之一。陆游与道教关系密切,道学修养深厚,《黄庭经》对其影响相当深刻。我们从陆游的诗文中发现,陆游对《黄庭经》是了解和熟悉的。从陆游的养生思想、生活心态、文学创作等方面也可看出《黄庭经》对陆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陆游诗歌研究,其成绩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即:陆游诗歌材料的整理与选译、陆游的生平与思想研究、陆游诗歌内容与艺术特征的多角度探析以及陆游诗论研究。日本学者的陆游诗歌研究对于我国古典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启迪意义,为我们审视、反省自身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观念也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6.
陆游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史上的印刷媒介文学传播时代。在这一时代,文学传播的各要素均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同时词体文学也已经完成了尊体意义上的变革,这些都影响了陆游的词作和词体观念。在陆游的词论和词作中提示了其时文学传播尤其是词传播的丰富信息,比如渔歌菱唱、宴乐酬唱、寄赠酬唱、词集刊刻等传播方式甚至为词集题跋作序进行传播推介活动等在陆游词论和词作中均有表现。  相似文献   

7.
陆游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南宋理学最兴盛的时期,理学思想在陆游的诗歌创作和批评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主要表现为他强调诗人的诗外功夫,而这功夫又体现为明道、养气和人格高尚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陆游的镜湖诗词在游赏与怀思中,呈现出清绝美、迷濛美、热烈美等几大特点,陆游笔下的镜湖也是隐者与狂者情怀的载体,是其人生失意时的知己.透过镜湖诗词表面的萧散,我们可窥见陆游内心时时涌动的爱国热情及壮志难酬的内心苦痛.  相似文献   

9.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陆游的《示儿》表现的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临终嘱咐,父亲的期盼真真切切,动人心魄.韩礼德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之父",世界系统功能语言学事业是韩礼德的"儿子",那么这首诗或许可以用来表达韩礼德先生临终之际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事业的嘱托.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10.
陆游和他的涉商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从“诗史互证”的角度对陆游的涉商诗进行解读,详细描述和说明了陆游涉商诗对南宋成都等城市市场、镜湖流域一带农村集市及其他商贸活动状况的实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末诗人郑谷的文学成就和前代的诗人相比,是一个低谷;但是和同时代的诗人相比,他又算是一个高峰。但郑谷经历的生活和心态却可以说是唐末一辈诗人的缩影。本文以郑谷在科举、仕宦生活中所创作的诗词为例,对其心态加以分析,管中窥豹,由此探知唐末一代士人之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2.
宋育仁是一位杰出的维新志士。维新运动时期,他揭露时弊,纵论时政,言行并用,呼吁变法。他抨击官僚制度弊端,要求改革官制的思想与康有为等维新派志士改革官制的主张颇为相似。其出使伦敦的经历、甲午战争后沉重的民族危机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深厚的国学素养等因素促进了他政治思想的产生。他的政治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主张西学中源、过度崇古尚古等。  相似文献   

13.
钱谦益降清后,短暂仕清,托病辞职返乡,先后两次被捕,原因不很明朗,主要是清政府对贰臣不信任,兼有各类人物在证据不确的情况下告发,仓促成狱。虽然,钱谦益能够逐一化解,财尽案结,思想难免波动;他坚定了立言于世的决心,勤于著述,力求将功补过。  相似文献   

14.
试论陆游的巴渝怀古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游中年入巴蜀,任夔州通判,后离川经夔,在巴渝地区创作了二十一首怀古诗,或抒失意之感,或发爱国之情,或盼壮志得酬,或借史针砭现实,虽然处于人生低落时期,仍不忘抗金复国之志,始终蕴藏着一颗爱国之心,这也正是其中年诗风转变的发轫。  相似文献   

15.
清康熙帝称陈廷敬“姚房比雅韵”,史称陈廷敬为“燕许大手笔”,都以陈氏为“台阁”诗人优秀之选。陈氏一生为做官而做诗,长期处于做官与做诗的矛盾之中,不断地戒诗,又不断地做诗,从而在官越做越大的同时,“诗未因官减”,并不时在“颇觉风流似牧之”的诗人感受中写下优秀的诗篇,使其作为诗人的成就,并高官、理学而三,在清诗中自成一家,尤能于清代台阁诗人中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6.
"画眉"张敞     
西汉名臣张敞,曾连任京兆尹九年。期间,先后发生过两件引起轰动的事:一是他亲自为妻画眉,被人在汉宣帝面前告了状;一是他在待罪即将离职的五天时间内,逮捕处决了拒不执行工作命令的絮舜。但综观他的一生:刚正不阿,直言敢谏,才识过人,他了解体恤民情,治郡严宽相辅而行,成绩斐然;特别是他系心国是,忠于职守,不计个人功名利禄,甚至置个人生死安危于度外。其忠诚、才识、业绩,在历史上都堪称第一流。只因曾为妻画眉,而与“飞将军”李广一样终身不得封侯。  相似文献   

17.
吴大澂评述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 ,吴大因甲午援辽惨遭败绩而长期遭受非议。然而 ,全面考察其 2 0余年的为政生涯 ,可以看出 ,吴大并非一无是处 ,其所作所为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尤其是在治理黄河方面成绩卓著 ,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敢于直言、体恤民生、勤政廉洁、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封建官吏  相似文献   

18.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由得意到失意的仕途变化中,他的思想也随之在改变.他从小接受的是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开始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步入仕途,当遭受打击后,借助于佛老思想作为其精神支柱,最终集儒道择三家思想于一身,形成了他身处逆境而能旷达乐观、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他的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维奉佛的原因很复杂,但主要与他仕途上经历的三次坎坷密切相关。初仕被谪使王维长期徘徊于仕与隐之间,出使凉州所见所闻使他陷入迷惘和困惑,安史之乱中陷贼则是他遭受的最重的精神打击。正是这三次仕途上的挫折使王维一步步靠近佛教并走出一条奉佛入世之路,而这是由王维自身的性格决定的。内倾型的性格气质是王维在遭遇外部挫折时转而向佛教禅门寻求精神寄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范成大(1126—1293)十七八岁时连遭亲丧,骤然间由一个企慕豪纵、追求快意享乐生活的官家子弟沦落为孤儿。他返回故里,度过了十余年的居寺读书生活,并由此转变为一个兼具传统文人双重文化性格的士人。早孤这一身世之变与其较为广泛的交游对他思想的转变及其士人文化性格中隐者情怀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