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传播的文化功能之一,是以信息传播方式构建社会成员"个体"的内在文化环境,而确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秩序则是其存在的合法性的价值所在.新闻传播活动之所以要反映和批判文化秩序中不合理的制度与社会关系,并在解构与整合的过程中构建新的文化秩序,是由新闻传播行为的社会功能及社会对其角色期望所规定的.良好的文化秩序,对于当前中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即实现经济、社会、人、自然之闻的协调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2.
郭奇 《中州学刊》2008,(2):255-258
农民工是现阶段我国社会转型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社会阶层,他们游走于城乡之间,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边缘人"群体.由于这种边缘的社会地位,在城市文明的传播中,农民工有着双重的传播角色,通过不同的传播行为影响了传统束缚下的农村社会,对农村信息平台的构建有着先导和示范作用.但同时,由于农民工自身的局限性和社会传媒环境的制约,其传播行为又有一定的混杂性和低层次性.如何更好的发挥农民工的传播作用,建立一个有效的农村信息平台,这需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引领构建作用以及政府机构的协调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闻传播的发展是紧紧依附于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的,社会兴则新闻传播事业兴.本文首次提出在新闻传播方面"规律自觉"与"实践境界"的概念,并试图以信息公开、舆论引导、民生新闻、开放意识和媒介自律来概括和诠释60年来我国新闻传播的"规律自觉",用"政权意识"、"主旋律意识"、"自由意识"、"公共意识"来概括中国新闻传播的经验价值.  相似文献   

4.
三网融合改变了广播电视媒介的技术特性和传播特性,使信息传播的内部过程和外部生态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广播电视新闻作为公共性物品的价值,必须以社会性规制为主导对其传播进行规制,使之能够满足国家、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需求。具体目标与实施路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建制度文化环境,深化协商民主的广播电视实践;二是创新广播电视新闻的生产和宣传模式,保障新形势下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三是重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使之重回公共利益。只有如此,方能使三网融合下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在社会转型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模式及传播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探究我国农村科技信息传播的循环互动模式基础上,根据受众的思想和行为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将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效果划分为认知、态度和行为三个层面.以这三个层面作为评价维度,建立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测度模型,通过对贵州省织金县300户农村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获取测评数据,采用均方差赋权法确定测评指标权重,对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效果进行实际测度,结果表明当前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效果较为理想,处于较高水平.推进农村科技信息传播,加快农村科技信息普及推广,需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科技信息传播中的主导作用、构建多种渠道互联互通的农村科技信息传播平台、建设面向不同需求水平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适合当前我国农村特点的现代信息传播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是一个移动传播的时代,也是移动的社会、移动的技术和移动的个人联盟的时代。手机传播不仅是移动传播技术的扩散,还是现代社会"移动转向"的表征。这种以移动性为突出特征的社会既可以称之为第二现代,也可称之为后现代。它是人类经历三次移动转型后对"亲近的暴政"的缓解。它对人际传播、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的变迁均具有先锋意义。进入21世纪后,中国蛙跳式地进入手机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技术在个人和商业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社会变迁和技术革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变得日益加速化、移动化和商业化。个人对生存发展利益的不断追求,在推动移动性发展的同时,也使手机传播与人类联系和互动的延伸互为因果。因此,既需要对手机传播作技术、经济、新闻价值的解释,也需要对手机传播与中国社会结构、社会关系转型的关联作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最主要的文化传播方式 ,它通过感情交流、信息交流连接起媒介和受众 ,使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 ,感觉媒体不再是冰冷冷的媒体 ,而是可亲可近 ,富有人情味的“人”。体现人文关怀符合我们时代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人文关怀是一种从文化角度对人的关照 ,其核心是对人的生存状况及历史境遇的关注 ,对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提升大庆精神传播效度是传承弘扬大庆精神的现实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精神文明需求的价值诉求。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冲击、传播媒体的变革、数字传播人才的缺位,给大庆精神的传播带来了新困境。对此,应结合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与需求,不断提升大庆精神传播效度,使大庆精神更好地融入时代、契合精神需要,成为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杨保军 《阴山学刊》2004,17(4):44-48
公开性是新闻在传播方式上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精神内涵。新闻传播的公开性,是指新闻传播的大众性和社会性;新闻自由是公开原则的内核和根本精神;新闻传播过程本身的公开,是新闻传播公开原则的实质性内容之一;公开性原则要求新闻传播主体在非特殊情况下,应向社会和公众公开新闻信息的来源。公开报道是公众知情权得以普遍实现的通道和基本保障;公开是新闻传播的力量源泉之一;公开是对新闻媒体进行有效监督的手段。公开性的实现,需要确立"社会公器"的新闻传媒理念;建立必要的保障制度;遵守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当今传播和通信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各类新媒介不断涌现、分裂和整合,一个以个人为主导的新传播时代业已到来.由于媒介技术及其应用对人的回归,由于媒介的网络化发展以及技术网络的泛化,个人媒体与个人传播变得日益突出、复杂而多样,这影响到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整体结构和面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进一步解放新闻传播的生产力,使其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使命和公众责任,首先必须对新闻传播的主要特征——党性、公共性和产业性有正确的认识。本文主要从当前国际和国内新闻传播环境出发,分析文化经济时代下新闻传播党性、公共性、产业性三性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我们强调公共性和产业性,是以坚持党性原则为前提的,在全球化、国际化的今天,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壮大,必须以正确的舆论为导向,全力打造符合新闻传播三性要求的内容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传播的价值取向是大众传媒在建构和传播"食品安全"图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是新闻价值取向和社会价值取向在食品安全传播中的实化和细化。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食品安全传播价值取向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与变化。文章旨在对我国转型期食品安全传播中所呈现的价值取向进行梳理与总结,分析其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而对我国转型期的食品安全传播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以期促进中国食品安全传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崛起使社会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传播权开始分散,传统主流媒体的地位受到挑战。社会传播格局的变化使政府传播面临直接传播陷入"塔西佗困境"、间接传播效力弱化、舆论调控手段受到限制等问题。因此,政府需要通过以下方式提升传播力:善用、善待、善管媒体,提高政府新闻执政能力;创造"白箱"政治,提高公众对政府传播信息的信任度;转变政府角色,提高政府信息传播的公平度。提升政府传播力是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工作人员执政理念和传播观念的转变,也需要政治体制和传媒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何兰 《北方论丛》2004,(6):65-68
20世纪末叶问世并迅速普及的网络,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与速度,也改变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整个人类社会充满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故此,以新的视角审视国际关系,研究我们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从全球化的信息传播动力看我国信息传播产业的责任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生存状态乃是人类信息传播技术积叠发展的结果 ,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 ,扩展了人类的交往能力和交往范围 ,使人类交往活动的时空结构发生了变革 ,从而也变革了人类的生产和社会生活方式 ,信息传播与物资传播的便利化催生了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从全球化的信息传播动力看 ,信息传播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我国信息传播媒介肩负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并为国家经济建设事业提供信息、智力支持等复杂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话语权争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意识形态之争。一个社会的新闻话语传播是这个社会建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路径,也是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新闻话语通过建构社会成员的政治知识图式、内置框架引导大众舆论、沉淀为世代延续的受众心理结构三个步骤来完成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在移动传播时代,传统新闻话语叙事出现了"不适应性",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功效和作用随之削弱,创新话语表达的内容、视角和风格,方可有效提高舆论引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完成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新闻宣传、新闻传播的职业道德核心同样是以人为本.离开了以人为本,新闻宣传、新闻传播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基于此,我们一切新闻宣传、新闻传播活动都应以人为本,着眼于人,作用于人.而深入理解新闻传播以人为本的"人"的含义,是在新闻传播中践行以人为本根本要求的基础.从社会政治和新闻传播两个层面来看,新闻传播以人为本的"人"既是指"人民",又是指受者与传者的"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18.
从和谐社会的内涵出发,网络社区有其显著的特点和功用.在此基础上,重点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网络社区信息传播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网络社区信息传播对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对其产生的负面作用可以通过相关途径控制,从而更好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信息传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的信息传播不仅仅意味着信息的传递,更体现出文化的创造、陈述及其表达共同信仰的方式.网络信息传播的价值通过其使用价值最终表现为商业价值,由网络信息的内容、信息的用户、信息传播的技术和信息传播的社会关系共同来实现."动力圈"、交流情景、价值寿命、质量向量、效率成本等因素构成影响网络信息传播价值的主要因素.网络信息价值的大小与对受众有用和投合的程度成正比.可以从传播信息的来源、组织、内容、环境、网民体验五个方面设计评价网络信息传播的基本指标.要注意网络信息传播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20.
自从网络(包括固网的web2.0和移动网的3G、4G)传播普及后,社会的新闻生活就已经由"一次传播"转向了"二次传播"。长期以来,由电视、报纸和广播组织起来的主流新闻传播,正在被以"两微一端"为主的"二次传播新闻"所替代。要想做好"二次传播"的新闻工作,保证主流新闻对"二次传播"的正向影响和引导,主流新闻传播自身需要做出调整。对于主流新闻传播来说,这既是其使命所在,也是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面向"二次传播",做出积极应对,是主流新闻媒体在媒介融合过程中必须走出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