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由于派系矛盾出现了权力斗争;地方军阀,借“独立”为名,拥兵自重。帝国主义为了要把旧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趁机在幕后操纵,使南北军阀的割据、混战愈益加剧。控制北京政权的北洋军阀为了维护它们的封建独裁统治,废除约法,取消国会,甘心做帝国主义的走狗。孙中山先生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举起护法的旗帜,为恢复《临时约法》而斗争。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前后两次。第一次,从一九一七年八月号召护法、回广州建立护法军政府,到一九一八年五月被西南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不久前发现的一九一九年北洋直系军阀吴佩孚与西南军阀签订的军事秘约,以及一九二○年西南军阀的“联直制皖”策略两个实例,说明南北军阀本质是相同的。一袁世凯死后,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了北京政权。孙中山愤于皖系军阀的飞扬拔扈、倒行逆施,决心维护临时约法和国会,从一九一七年下半年起揭起了护法运动的旗帜,宣布出师北伐。段祺瑞北京政府决定派兵南下,与护法军作战,于是爆发了护法战争。其时,南方护法军组成了粤、湘、桂三省联军,以广西督军谭浩明为联军总司令。而北方则是直系军阀吴佩孚打先锋。湖南成为南北双方争夺的主要地区,护法战争集中在湖南衡山、宝庆、长沙一带进行。护法军先胜后败,延至一九一七年十二月,直系吴佩孚先后攻占长沙、衡阳等地。在战争进程中,南北双方的内部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在北洋军阀内部,皖系和直系的矛盾表面化了。段祺瑞欲以直系力量实行其“武力统一”政策,直系冯国璋等人则不甘心为皖系卖命,却在宣扬愿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南争端。其次,南方各省,滇、桂等系军阀表面虽然“拥护”护法,而骨子里却在为自己扩张地盘打算,给孙中山为首的护法军政府制造了种种困难。直系军阀一鼓吹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南争端,即得到以桂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与孙中山所领导的护法斗争究竟有何关系?这个问题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至今人们尚未提到的问题.历史事实说明,李大钊对孙中山的护法斗争,曾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支持. 孙中山所领导的护法斗争,是指袁世凯死后特别是张勋复辟以后,孙中山领导革命民主力量对袁世凯的继承者军阀势力所进行的斗争.这场斗争,从1917年7月孙中山正式以“护法”为号召算起,到1923年年底国民党“一大”之前结束,历时达六年多.所谓护法,就是维护中华民国的《临时约法》.这个《临时约法》,充分地吸取了其他先进国家实行民主政  相似文献   

4.
温贤美 《天府新论》1998,(4):79-84,92
1917年夏,控制北京政府的北洋军阀段棋瑞、冯国湾、张勋等,互相勾结,沉捷一气,解散国会,复辟帝制,危害民国。时已失去军政权力,寓居上海而仍坚持进行革命斗争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同,毅然反对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率领支持他的海军舰队,从上海南下广州,联络时任两广巡阅使的桂系军阀陆荣廷,开展旨在拥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拯救民国的护法运动。陆与孙一度团结护法,取得巨大胜利;但陆与孙也有激烈的矛盾斗争,终致破坏了护法运动。不少论著在谈到护法运动中的陆荣廷与孙中山时,往往未能全面如实的反映历史事实,只说陆破坏护…  相似文献   

5.
自一九一七年南京临时约法被北洋军阀蹂躏之后,孙中山为了和北洋军阀斗争,继续进行中国革命事业,曾经和西南军阀桂系陆荣延滇系唐继尧合作,进行护法运动。一九一七年,他会从上海赴广州和桂系陆荣廷合作,召集了在北京被北洋军阀所解散了的日国会议员,重开国会。孙被举为大元  相似文献   

6.
章太炎是我国近代一位“有学问的革命家”,从辛亥前夕起,他与中国近代史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几乎都有密切关系。他一度是革命的领袖,与孙、黄并称;晚年则落在时代潮流后面,成为拉历史倒车的人物。一九一四年以后,章太炎渐渐脫离政治,但其间也有变化,袁世凯死后,章捐弃前嫌再度与孙中山合作护法,反对北洋军阀,因而与西南军阀发生了关系。第一次护法失败,在五四运动革命潮流滚滚向前之际,章的政治态度从反对军阀割据转向拥护军阀割据,鼓吹“联省自治”,进而反对孙中山的革命三民主义。显而易见,一九一四年后章太炎的这一思想变化和  相似文献   

7.
<正> 距今76年前,即1917年7月17日,在当年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广东,翻腾起再次震撼全国政坛的革命激浪.这天下午4时,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乘坐一艘军舰抵达广州黄埔,呼吁当时统治广东的桂系当局履行拥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诺言,欢迎海军舰队来粤,在粤召集国会,组织政府,讨伐独裁专制的北洋军阀.8月初,宣布参加护法讨逆的民国海军第一舰队的10艘军舰先后进泊粤海省河.孙中山等国民党人因此掀起持续六年多的护法运动.  相似文献   

8.
谢本书、冯祖贻主编的三卷本《西南军阀史》已出版,它弥补了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民国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是民国史研究的一项突出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民国史组成部分的西南军阀史的研究,取得较快的进展。张宪文先生在回顾民国史研究的情况时写道:“八十年代,对西南军阀史的研究,成果显著,西南地区的学者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论著。”本书的作者不仅是这些有影响论著的主要参加者或主持者,而且从1981年起即开始钩沉辑佚,整理资料,潜心研究,撰写《西南军阀史》。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直至1994年10月,《西南军阀史》三卷本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齐。它既体现了西南军阀史研究综合性的成果,又将把西南军阀史的研究,推向一个新台阶。这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后,出现了南北军阀勾结的局面。而这种勾结,又以直系军阀吴佩孚与湘、桂系军阀签订的《湖南停战协定》为肇端。因此,探讨《湖南停战协定》酝酿、签订的过程及其影响,无疑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南北军阀勾结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军阀以反对军阀,这是孙中山在护法运动中形成的主要斗争策略。探讨这一策略的成因、特点、得失和消长,无疑很有意义。一、斗争觉悟的提高和策略思想的运用辛亥革命以后,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反对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对军阀本质的认识以及这种认识的深刻程度,指导和制约着孙中山等资产阶级民主派在这场斗争中的方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政权,废除临时约法,孙中山先生发动了护法运动。这是护法期间,孙中山先生给邓宝珊的一封信。当时,邓宝珊在陕西靖国军中任职。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一八年,第一次护法斗争失败,孙中山回到上海。他回顾了民国以来革命多次失败和挫折的经历,认真地总结了经验教训。作为一个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他为民国建设有业无成、国事日形纷乱、人民日增痛苦而感到不胜痛心。他认为民国“欲图根本救治,非使国民群众觉悟不可”,要使国民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者,护法时期以迄晚年其宗旨始终不变,但其策略手段却采取利用各派系军阀之间的矛盾与之斡旋的方针政策。他既与奉系军阀张作霖、皖系军阀段祺瑞、卢永祥、李厚基建立粤、奉、皖反对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的“三角联盟”;又与直皖战后北方最大实力派吴佩孚试探“孙吴合作”,为实现“统一中国”的目的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1917年7月,孙中山先生从上海来到广州,筹建护法军政府,同北洋军阀政权南北对峙。军政府从同年9月正式成立起,中经桂系军阀的篡权把持,孙中山被迫离粤,尔后又将桂系逐出广东、重新掌握领导权,直至1921年5月军政府改组为正式政府止,历时约四年之久。  相似文献   

15.
谢本书、冯祖贻两位同志主编的《西南军阀史》第一卷出版了。初读这本书,即使人感到这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成果,一部具有独自创见的书。简言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富有开创精神。长期以来,军阀史的研究,尚未突破史话和小册子的范畴,而对西南军阀史的研究,则更为薄弱,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本书全面系统地对西南军阀早期的历史进行评述,达37万言,颇具规模。除《前言》外,分《清末西南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时期的西南》、《西南实力派与护国战争》、《护国战争后的军阀割据》、《桂系和滇黔军阀扩张》、《西南军阀与第一次护法运动》、《南北军阀的勾结》、《唐继尧的“收束”和陆荣廷的“退让”》等八章。条分缕细,纲举目张,对西南军阀形成的背景及其形成的过程,和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陆荣廷为首的桂系等西南军阀各派系的活动,进行述评。上起清末,下至民初1920年前后。其所涉及的内容,可以说是西南军阀史上相当重要的时期。读了这本书,对西南军阀的历史发展及其原因,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据知,《西南军阀史》全书共三卷,其二、三卷正在修订过程中,其  相似文献   

16.
林森与台湾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晚年自署"青芝老人",福建闽侯人.辛亥革命时期,他追随孙中山参加反清革命.民国成立后,林森曾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长;孙中山倡导护法,在广州建立军政府,他任非常国会议长.蒋介石当权时,1932年至1943年,林森担任了十二年的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因此,在民国史上林森是一位很值得研究的重要人物.林森早年曾去过台湾,并在那里工作与从事反清抗日斗争,时间长达十余年.可惜,由  相似文献   

17.
自辛亥武昌起义之后,督军制度逐渐形成,袁世凯死后益形恶化,成为中国内乱和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到1920年前后形成以废除督军制度、裁减军队为目的的“废督裁兵”运动,并以此为救国之方.在这一运动中,主要的介入者有军阀、商会,以及以孙中山为首的护法派,他们虽然各有动机,但亦互相促动.其中商会的活动是民众废督裁兵运动的中坚力量,不仅乘军阀的表演顺势而进,而且与孙中山的号召彼此呼应,既敦促军阀政府有所举措,也声援孙中山持之以恒,从而为国民革命的兴起做了前期的社会动员.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中国近代史进行研究已经为人们所熟悉.然而,用文化研究的观点着力于分析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在我国着实是做得很不够的.因此,本文试图对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行一次文化意义上的剖析.一、《临时约法》的内容和精神1912年3月11日,也就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孙中山以民国第一届临时大总统的身份向全国公布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共7章56条,初步奠定了中华民国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基础,孙中山也正是这样来理解和寄希望于它的:"故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约法》总纲共4条,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1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2条)."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  相似文献   

19.
1918年5月,滇、桂军阀为了排斥孙中山,改大元帅制为总裁合议制.孙中山愤而辞职,通电指出:“南与北如一丘之貉”.一般论著都以此作为孙中山对军阀本性认识发生“质变”的标志和根据.这一概括是否符合实际?孙中山是否在自己的政治行动中如同宣言那样实行了依靠工农群众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政策?是可以研究的. 笔者坚持认为,虽经共产党人的帮助,孙中山晚年的政治实践、革命战略的重心,仍然是依靠军阀反军阀,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依靠工农群众反军阀.他仅能做到他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所能做到的这一步.超出此点,即意味着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孙中山本人是“终身不悟”的.我们不是看他说过什么,而是看他做过什么.现就一些重大战争问题看孙中山与军阀的关系,再述管见,求教于胡显中同志与学术界研究者.  相似文献   

20.
往对护法战争的研究,涉及到护法海军的一些活动,但也只是提到程壁光的活动,对整个护法海军的活动,没有全面论及。海军护法舰队是护法战争时期从北洋海军中分裂出来的一支民主精神较浓厚的武装力量,它是在1917年国会解散之后,响应孙中山护法号召由程壁光率舰队南下护法的。海军拥护共和给护法享政府以极大支持。孙中山能够在广东建立护法革命政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得到护法舰队的支持。护法斗争的整个历程是战火纷飞的场面不多,政海惊涛却起伏汹涌,而护法舰队的斗争历程则是既有闽粤、《桂激战,又有曲折的政海沉浮。由此看来,修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