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正> 一九二一年初,茅盾在《〈小说月报〉改革宣言》中说,改革后的《小说月报》,“将于译述西洋名家小说而外,兼介绍世界文学界潮流之趋向,讨论中国文学革进之方法”。实际上,在主持《小说月报》之前,茅盾已经开始以此作为自己文学活动的宗旨和主 相似文献
4.
茅盾对中国文艺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其丰富而又系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茅盾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是随着时代的进程、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而逐渐明确化、深刻化的。茅盾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鲜明的实践性和理智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妇女解放的历程中,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女性观的两次激变至关重要。蔡楚生拍摄于30年代的电影《新女性》,形象地诠释了左翼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妇女观”对五四时期生成的自由女性观的取代,在艺术层面上前瞻性地实现了中国现代妇女问题在意识形态上的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茅盾人生观的建构与发展,始终以政治观为核心,带动和制约着包括其文学观文学思潮观在内的其他侧面。随着茅盾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由人性论到阶级论的政治观的质变,他获得了历史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思想武器;带动制约着他由"为人生"的文学观到为无产阶级的文学观,由文学进化论的文学思潮观到能动的反映论的文学思潮观的发展。遂从根本和本质上把握了文学和文学思潮发展的客观规律;能动地引导革命文学新潮流;提高了以文学革命促进社会变革的能动性与实效性。对当前和未来的中国文学与文学思潮发展来说,这一切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1992,(2)
1919年8月,茅盾由于家庭经济生活的窘迫,被一个亲戚介绍到上海商务印书馆求职谋生.从此,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他一生编译过不少的书,也创办了好多报刊.书报、杂志的编辑都做过,堪称我国伟大的编辑家.但是在茅盾研究领域里,对于他的研究基本上还限在文学领域,对于他的编辑活动的研究却几乎没有.本文将简略地考察一下茅盾早期(1916—1927)的编辑生涯.这个时期,茅盾经历了“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二七大革命,经历了比较复杂的,也是比较严酷的斗争考验.今天,在国际风云剧烈变幻的时刻,我们来纪念茅盾,研究和学习茅盾,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茅盾早期编辑书刊特别是主编《小说月报》的成功,从根本上说是与其确立的现代编辑观念及其相应的操作策略分不开的。这主要表现在:坚持坚定不移地提倡新文学,不遗余力地建设新文学,毫不妥协地反对旧文学的办刊宗旨;坚持系统地经济地介绍西方文学,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基本作者队伍,以及编辑作者化的期刊操作策略;坚持面向出版文化市场,强化读者意识,冶知识性与可读性于一炉,努力以良好的期刊形象赢得读者的市场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茅盾早期思想的历史透视──评丁柏铨新著《茅盾早期思想新探》左健南京大学新闻系教授丁柏铨于1993年推出的《茅盾早期思想新探》(南京大学出版社版,以下简称《新探》),是第一部较全面、系统地研究茅盾早期思想的学术专著。《新探》作者所面临的困难不仅因为这一... 相似文献
11.
论茅盾早期介绍外国文学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最早的文学活动是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在五四时期不仅成功地翻译了许多文学作品,而且就翻译介绍外国文学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高瞻远瞩锐意创新五四文学革命确认必须通过介绍外国的进步文学,从中吸取养料,寻求借鉴,以取代中国的旧文学,创建新文学,激发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首先指出,新文学要以“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的民主主义文学为榜样。鲁迅则是一边译 相似文献
12.
茅盾自登文坛直至逝世,其文学道路长达65年。翻译与创作(最早的作品是童话)早于理论批评;但其文艺观的刍型乍见于理论批评文章的问世。直到他心脏跳动停止时迄,它随着其思想发展与文学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并呈现出质、量互变的阶段性。阶段的界分,学界见仁见智,但以1925年为界作为茅盾文艺观的早期,多数人是认同的。立传分章,因其社会活动思想情态关系我是以1926年标界的。但从文艺观着眼,也以1925年为分野。因为这是他的文艺观质 相似文献
13.
<正> 1962年11月14日,茅盾在与笔者谈话时说:“我在年轻时也曾想做个革命家,革命家没做成,才做了作家。但即使做了作家,也没有写出多少真正成功的作品来。”(《“源泉艺术在民间”——茅盾谈自己的创作》,见《华东师大学报》1981年6期)后来他在与法国作家苏珊娜·贝尔纳谈话时又说:“因为我没有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所以才当了作家”(见《光明日报》1981年4月25日)。这些话除表现出茅盾的谦逊美德外,也说明茅盾在青年时代,确曾努力参加社会和革命活动,想做一个职业革命家。特别是从五四运动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时期,他的社会和革命活动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对茅盾 相似文献
14.
杨迎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4)
茅盾是著名的小说家,对于戏剧,可说是门外汉,但他关于戏剧的评论文章,对戏剧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他引进现代主义戏剧,重视戏剧的艺术性;关注戏剧改良,注重戏剧的功利性;适应时代发展,重视戏剧的大众化,茅盾开放的戏剧观,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有着明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女性自立自强,特立独行,敢于对父权文化和男权主义说"不".她们主张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早期电影中,新女性的形象大体分为情欲型、知识型、革命型三种.新女性的出现与五四新文化运动、都市消费文化、政体体制的变化不无关系.中国早期电影对新女性形象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公式化、口号化的弊端,但毕竟改变了人们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丰富了电影的人物画廊,更主要的是给电影注入了现代化的气息,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翻译史上,翻译的标准问题,是严复在一九○一年第一次提出的。严复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为达即所以为信也”,“三者(按即信、达、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①。在强调“译须信达雅”的同时,严复还力求“文必夏殷周”②。虽然,严复的《天演论》本身却并没有做到“信达雅”,是一种“太 相似文献
17.
论丁玲早期创作中新女性形象的悲剧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早期创作中新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决定了她们的悲剧类型是一种生存悲剧.借助现代悲剧理论的启示,分析丁玲笔下新女性悲剧的人文内涵与审美价值;指出缺乏在绝望中抗争,在死亡中求生的悲剧精神,使莎菲们的悲剧审美特质更多的是悲渺、悲郁,而不是悲壮与崇高. 相似文献
18.
茅盾前期文学批评观的转型与作家论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健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7(6):13-18
本文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现代作家论的代表性批评家茅盾的前期文学批评观的发展和转型,以及这种发展和转型对于建立他的文学批评本体观念的作用,进而研究了茅盾批评本体论在作家论批评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视角——“史论”的笔法;“史论”笔法奠定了茅盾作家论的历史批评和美学批评的评价尺度,从而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了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早期婚姻家庭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早期提出婚姻要以恋爱为中心 ,实行婚姻自由 ;进行彻底的家庭革命 ,争取子弟完全的人格独立 ;提倡女子自立 ,提高妇女在婚姻家庭社会中的地位 ;倡言改革婚制 ,婚姻的迷信应该首先打破。其斗争锋芒直指中国数千年延续下来的整个封建伦理道德 ,对封建的婚姻制度、家庭制度和旧的婚姻家庭观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成为“五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