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明一代,《草堂诗余》盛行,但仍有许多词人热衷于追步辛稼轩。与宋、元比较,《全明词》对稼轩词的接受面更宽,接受度更强。事实证明,在推动稼轩词经典化过程中,明人并未缺席,且为清初稼轩词风的流行作了铺垫。究其原因有三:词学理论的转向、豪放词风的延续和时代因素的影响。从明词与稼轩词关系入手,可为进一步深化对明词的认识、重新估价明词的历史价值找到一个新的观测角度。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与辛弃疾是我国宋词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清人神韵派大师王士禛称李清照与辛弃疾为“济南二安”,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以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花草蒙拾》)李辛“二安”独创其体,“易安体”、“稼轩体”分别代表了他们婉约词与豪放词的最高成就。二人的词风各具特色,但又有相同之处。本文将通过二人的作品对他们的不同风格做一个简要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苏轼在宋词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历来的论者多着眼于他首创“豪放”词风的功绩,而对其他方面则注意不够。宋人汪莘尝言:“余于词所爱者三人焉。盖至东坡而一变,其豪妙之气隐然流出言外,天然绝世,不假振作。二变而为朱希真……三变而为辛稼轩……此词之三变也。”(《方壶诗余自序》)汪莘对三人的欣赏是颇有见地的。我认为,如果沿着这一条线索探讨苏轼在宋词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或许会比较全面些。  相似文献   

4.
苏轼和辛弃疾以各自卓著的创作成就并称于词史。总体上看,苏辛词风皆为豪放,但具体而言,又各具特色。王国维《人间词话》对二人的不同词风做了精辟的概括:“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二人词作甚众,风格多样,很难以“旷”和“豪”二字涵盖,但就其多数作品的风格而论,这一评说则是极为中肯的。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苏旷辛豪”的不同风格呢?一苏轼生活在北宋中后期。这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渐尖锐,政治腐败、经济虚弱的赵宋王朝危机四伏。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严重损伤北宋王朝的元气,使本已虚弱不堪的封建统治加速走向风雨飘摇的境地。在这种形  相似文献   

5.
过往治宋词者言及刘过《龙洲词》的艺术风格,意见互有牴牾。黄昇将《龙洲词》纳入辛派藩篱。他说:“改之,稼轩之客。训多北语,盖学稼轩者也。”而另一些论家却以为《龙洲词》非可刚于稼轩藩篱。《四库提要·龙洲词提要》说:“(刘)过词赠辛弃疾者则学其体,……余虽跌岩淋漓,实未尝全作辛体。”刘熙载说:“刘改之词……虽沉著不及稼轩,足以自成一家。”近代的况周颐说:“改  相似文献   

6.
一 豪与婉 豪与婉是风格论和风格品评中最常见的一对范畴。 豪迈奔放,曰豪;婉转柔媚,曰婉。豪与婉相对举,始于评词。清徐(钅九)《词苑丛谈》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王士稹《花草蒙拾》赞同词体豪婉说,但认为“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究竟以谁为宗、以谁称首,这是枝节问题,对我们来说无关宗旨。重要的是,他们都将豪与婉看作一对风格范畴。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以豪放词著称于世,所谓“龙腾虎掷”(刘熙载《艺概》)“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提要·稼轩词提要》)……人们也往往将辛弃疾归于豪放一派,赞誉“豪放唯幼安称首”(王士稹《花草蒙拾》)。这是指辛词的风格基调和总的艺术特征,无疑应予首肯。然而,作为一个大家词人,辛弃疾词又呈现着多样化的风格与特色,他还有不少写得词意柔婉、情致缠绵的作品,“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  相似文献   

8.
世传辛弃疾寿韩(?)胄的两首词《清平乐》(新来塞北)与《西江月》(堂上谋臣),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已指出非稼轩所作.因为他没有举出充分证据,所以未受到后来学者的重视.现在为稼轩词编集者仍都收录了这两首词.其实,细察词的内容、风格,证之以稼轩事历、史料,是完全可以肯定非稼轩所作的.  相似文献   

9.
论起苏轼词的风格,历来的观点是“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张綖《诗余图谱》)、“清雄”(王鹏运《半塘遗稿》),也有以为苏词“韶秀”(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清丽舒徐”(张炎《词源》)。但仔细品评,觉得在苏词中纯豪纯婉的  相似文献   

10.
元代杂剧《西厢记·寺警》:“(风彡)了僧帽,袒下了偏衫.”又《崔莺莺夜听琴》:“(风彡)了僧伽帽.”“(风彡)”字,历来无解.《康熙字典》引《字(?)补》云:“(风彡),巴收切,音彪.元曲:(风彡)了僧伽.”未释其义.《中华大字典》云:“(风彡),巴收切,音彪,尤韵.义未详.”引例同上,但加有按语云:“按弦索西厢云:‘上至顶门红(风彡)(风彡)’,又云‘红彪彪地,戴一顶纱帽’.据此,(风彡)与彪音义并近.”现代的《辞海》和《辞源》修订本皆未收录这个词,张相的《诗词曲语词汇释》  相似文献   

11.
于湖词略论     
提起宋代豪放词派,人们往往就谈苏轼和辛弃疾两位大家的创作以及他们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却较少注意张孝祥的创作在苏、辛之间所起的过渡性作用。实际上,张孝祥是南宋初期豪放词派重要作家,其《于湖词》二百二十余首,以抒写重大政治题材与反映抗金爱国思想为主,词风介于苏、辛之间,“盖兼有东坡之清旷与稼轩之豪雄”,(宛敏灏《张于湖评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王士祯《花草蒙拾》云:“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沈曾植对此论深表赞赏,他在《菌阁琐谈》中说:“易安为婉约主,幼安为豪放主,此论非明代诸公所及。”其实,明代的王世贞早就说过:“言其业,李氏、晏氏父子、耆卿、子野、美成、少游、易安至也,词之正宗也。”(《弇州山人词评》)杨慎也曾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词品》)清代刘体仁称李清照:“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七颂堂词铎》)沈谦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刘清韵赞李清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词626首(据邓广铭先生《稼轩词编年笺注》计),这是一个十分丰富而又复杂的情感世界。作者借此思念故乡,寻求解脱:辛词的风格既有豪放又有婉约,格调则是激越、闲逸、颓唐并存。800年来,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思念故乡的爱国豪放之作。由此而论,肯定辛弃疾是一位  相似文献   

14.
明人张綎在《诗馀图谱·凡例》中说:“按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这是最早以婉约、豪放对举论词的意见。他主要从艺术风格立论,以苏、秦两人为代表,把婉约、豪放视作“词体”的两大分野。他的意见受到后来词评家的重视。一类从艺术风格继续加以发挥,如江顺诒《词学集成》:“秦少游得《尊前》、《花间》遗韵,却能自出清新;东坡词雄姿逸气,高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诗歌史上,堪与唐诗争雄斗胜的宋词,就其内容和风格、题材和形式而言,传统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蓠,倾注了蓬勃生机,增加了夺目光彩,为词坛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但同样作为豪放派代表人物的苏轼和辛弃疾,词风也存在差异,东坡之词旷,即旷放清雄,以襟怀境界胜;稼轩之词豪,即粗直豪爽,以气势意蕴长。但正是二人词风的大同小异,才完美体现了豪放词的魅力,并使豪放词发扬光大,成为  相似文献   

16.
苏轼是宋代的大文学家,诗、词、文等都有卓著成就。在词方面,他首创豪放词风,对后人有深远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首创豪放词风的代表作品,历来脍炙人口,为人们所传诵。“四人帮”以所谓“儒法斗争”模式对苏轼及其作品妄加种种罪责;粉碎“四人帮”后,也还有人认为《念奴娇》这首词是“豪放的躯壳里装着虚无主义灵魂”,宣扬了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的词,向来以慷慨悲歌、豪迈激越著称,自唐五代以来的词林中,“于剪红刻翠之外别立一宗”。历代词家词论都将辛词推为豪放派之首,多论其词中的英雄气慨,这自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稼轩长短句》六百二十多首词作,仅用“豪放”二字概括却未免失之偏颇了。辛弃疾是一个在词的领域中纵横驰骋的全才,除了以“豪放”为主要基调以外,他还有相当一部分婉约词。这些婉约词,不仅与传统的正宗婉约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难分高下,而且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是应该引起充分注意的。这一点,古人与今人都有所揭示。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中说:“公所作大声镗鎝,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范开还从比较的角度指出:“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之所独也”。这里说“坡词之所无”  相似文献   

18.
<正>苏轼对词的开拓与创新在于他的“以诗入词”。刘熙载《艺概》卷四云:“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刘辰翁《辛稼轩词序》云:“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而传统的看法是诗言志、词言情。王若虚《滹南诗话》引晁无咎语:“眉山公之词短于情”。东坡词是否真的“短于情”呢?深入分析苏轼的词作,可以看出其词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先看苏轼豪放词的抒情特色。《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苏轼政治生涯的最低潮——被贬黄州时期。作者有感于自己政治上的不得志,向往那些大有作为的古之豪杰,于是在游赤壁后借景抒怀,写下了这首抒情言志的千古佳作。词的一开头描绘古战场的壮观景色,为全词奠定了豪放的基调,然后再由“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二句从上阕的写景过渡到下阕的写人。作者热情赞美、向往“雄姿英发”的周瑜及其千古英雄伟绩。这是有感而发的,折射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从“故国神游”而下,更是正面抒发自己的感叹,流露出较为低沉的情调,这显然是出自作者内心深处那种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情怀。  相似文献   

19.
在南宋初期,词风介于豪放词派苏(轼)、辛(弃疾)两大家之间的爱国词人张孝祥是很值得重视的.他的《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水调歌头》(“雪洗虏尘静”)、《满江红》(“千古凄凉”)、《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等篇,历来选家多加采录,评者也称为绝唱,真是“热肠郁思”(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骏发踔厉”(宋人汤衡《紫微雅词序》),“读之泠然、洒然”,使人感觉到其“自在如神之笔,迈往凌云之气”.  相似文献   

20.
论辛弃疾的婉约词王传学提起辛弃疾词,人们自然会想起那些意境阔大、笔力雄健、风格雄浑的豪放词。王士祺在《花草蒙拾》称“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正代表了历来词论家的看法。但是,现存的六百二十多首稼轩词中,真正称得上“激昂排宕,不可一世”的豪放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