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从三边汇率变动的角度,实证研究汇率变动对中美和中韩贸易收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内中美韩三边实际汇率与中韩贸易收支以及中美贸易收支间存在均衡稳定的长期关系。中国对韩美贸易收支受中关汇率的影响更大。(2)从因果关系来看,中韩以及中关之间实际汇率变动都不是是中韩贸易收支变动的因,但中国实际收入的变动是中韩两国的贸易收支变动的原因。(3)中美贸易收支和中韩双边贸易不存在卜曲线效应。上述结论所隐含的政策含义是:中国的汇率调整能(部分)解决当前中美贸易收支问题,但不能解决中韩双边贸易收支问题。  相似文献   

2.
霍忻  包国军 《统计与决策》2022,(18):161-165
近年来,我国积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双边贸易规模不断增加,贸易品种更加丰富,贸易质量稳步提升。文章选取泰国、越南、印度、俄罗斯等20个沿线重点国家为样本,运用贸易引力模型,从政治、经济、基础设施等10个维度出发,实证检验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国别影响因素,并测算了双边贸易潜力值。研究发现,经济规模、需求水平、港口基础设施水平、物流绩效指数、国际组织加入情况以及双边互认协议签署情况对我国与沿线国家间双边贸易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经济规模和需求水平构成两国贸易需求基础;港口基础设施和物流绩效指数为提高双边贸易运输效率提供先决条件;加入国际组织和签署互认协议弱化了双边贸易障碍,上述正向因素共同支撑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高质量发展。地理距离与贸易通关时间对双向贸易影响显著为负,较远的地理距离和较长的通关时间不利于双边贸易的高效运行;制度因素对双边贸易影响显著,但存在正负交替特征,主要归因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体系的较大差异和不稳定。同时,我国与沿线国家间双边贸易由贸易潜力再造型转向贸易潜力巨大型,贸易潜力得到不断释放。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新加坡贸易环境作为完全自由贸易的基准水平,通过中美两国双边服务贸易数据、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和贸易相似系数等指标构造了多个引力模型;通过对不同模型的分析比较找出了最优模型并进行完全自由贸易条件下中美双边贸易量的预测;最后由预测值和实际值的比较得到了中美双边贸易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都市圈与东盟国家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长三角都市圈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理论分析、现状和特点人手,结合长三角都市圈与东盟双边贸易历年数据、贸易结合度指数、出口依存度指数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线性回归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长三角都市圈与东盟双边贸易的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对促进双边贸易的扩大发展提出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构建包括货币供应、汇率、贸易变量在内的理论模型,利用TVP-VAR模型以我国2000年1月至2019年6月的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货币供应、汇率变动对我国总体贸易和分产品贸易的时变影响。同时,引入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进一步分析了贸易环境对变量间作用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人民币贬值时,我国总体贸易收支的变化轨迹呈"倒J曲线"而非传统的"J型曲线",货币供应增速变动对总体贸易仅存在短期影响,不具有持续性;而货币增速、汇率对不同类产品贸易收支具有差异性影响;同时,随着贸易政策不确性的加剧,货币增速、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作用效果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构建包括货币供应、汇率、贸易变量在内的理论模型,利用TVP-VAR模型以我国2000年1月至2019年6月的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货币供应、汇率变动对我国总体贸易和分产品贸易的时变影响。同时,引入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进一步分析了贸易环境对变量间作用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人民币贬值时,我国总体贸易收支的变化轨迹呈"倒J曲线"而非传统的"J型曲线",货币供应增速变动对总体贸易仅存在短期影响,不具有持续性;而货币增速、汇率对不同类产品贸易收支具有差异性影响;同时,随着贸易政策不确性的加剧,货币增速、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作用效果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7.
将影响中国外贸收支平衡的全部因素纳入外贸收支差额的一般均衡模型中,对中国外贸收支顺差居高不下的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导致中国外贸收支失衡的本质原因是人民币汇率低估和入世后政府片面追求数量增长的引致性扭曲。然而,人民币升值并不能缩减中国加工贸易收支顺差的规模。当前情况下,优化贸易结构、实现居民跨期消费效用最大化的关键是转变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产业结构升级来带动外贸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8.
朱君 《统计教育》2010,(11):20-25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又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等方法,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如何影响中美贸易收支余额做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解释了汇率改革之初的"悖论"现象,并得出结论: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对改善中美贸易收支平衡状况存在显著影响,而改善中美贸易收支失衡的关键在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9.
耿晔强 《统计研究》2015,32(9):49-55
本文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从两个层次分析了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农产品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并对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显示,在总量层次上,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对中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扩大起到了促进作用,而经济距离对中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各类区域经济组织作用不同,在分类层次上,除人口规模的影响不确定外,其他主要因素的作用与总量层次相同;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农产品双边贸易在总体上表现为“贸易不足”,在五类农产品进出口上属于“贸易不足”的国家较多,表明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潜力巨大。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建军  李扬 《统计与决策》2017,(13):144-147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的差异,提出产业结构差异程度值(ISDV)的概念,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差异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亚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双边贸易的辐射效应更加显著;两国产业结构差异程度越大,越不利于两国产业合作及贸易持续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失衡导致中亚国家心理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相似度不高,从而引起经济和贸易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相似文献   

11.
中印双边贸易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中印双边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并利用2002年以来的月度数据来预测中印双边贸易的发展前景.研究表明中印双边贸易迅速发展,既得益于双方政治外交关系的改善,又有贸易和产业结构互补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蔬菜出口8强国家蔬菜出口竞争力进行了动态测算,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蔬菜出口8强国家进行了综合比较,采用贸易引力模型探讨了中国和其他国家间蔬菜出口量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蔬菜出口呈现增长趋势,蔬菜出口优势较强,蔬菜产业竞争力进入全球第一方阵;出口对象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总收入对中国蔬菜产业的贸易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双边贸易国间的距离对蔬菜出口具有逆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货物贸易得以迅速发展,总体上是健康的。但因两国在贸易统计数据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差异,时常引起双边贸易争端甚至贸易摩擦,影响着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对此,很值得认真加以分析研究。初步结果表明,中美贸易统计数据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对转口贸易特别是中国从香港转口到美国的商品贸易是否包括在两国双边贸易统计的不同而产生的。一、中美双方在贸易统计数据上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双边的贸易顺(逆)差上,而其进一步的表现是中国统计的出口与美国统计的进口的差异中美双方在贸易统计数据上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UNComtrade数据为基础,利用改进的CMS模型考察金融危机前后2003-2008年和2009-2014年两个时期内进口需求、竞争效应、结构效应对中、英两国工业制成品贸易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进口国进口需求的增加以及出口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导致中英工业制成品双边贸易增长,但进口需求结构与出口产品结构的互补性是减弱的.对于不同的工业制成品来说,推动中英贸易增长的因素略有差异,主要集中在进口需求扩大的规模效应和出口竞争效应上.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新新贸易理论和企业异质性理论研究中国出口的二元边际,得到中国出口二元边际的三个特点:(1)中国出口主要依赖集约边际,广延边际起辅助作用;(2)中国出口的集约边际增长缓慢;(3)集约边际和广延边际均受地缘因素的影响.结合引力模型对中国出口二元边际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得出二元边际对中国GDP、出口目的国GDP和常数项均显著,集约边际对多边贸易阻力显著,而广延边际并不显著;出口贸易总额和二元边际对双边贸易成本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卢万青 《统计研究》2010,27(4):63-70
 当前研究认为我国贸易顺差来源于国内实际因素,至于是何种实际因素却存在分歧。本文建立的贸易收支决定模型认为,本国供给相对上升,本国需求相对下降,本国供给相对于本国需求过剩,是我国贸易顺差形成的根本原因。根据模型还可知,全球经济危机虽然导致我国进出口大幅下降,但对我国贸易顺差的作用相对较小;人民币升值对本国相对需求影响较小,但是对本国相对供给影响较大,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我国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则会丧失比较优势,我国贸易顺差因此而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17.
中、美两国对双边货物贸易差额的统计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原有的产消国双边贸易统计体系下的统计结果已不能真实反映中美双边货物贸易状况。文章考虑到转口贸易、加工贸易和国外附属机构贸易等因素,对现行双边货物贸易统计结果进行了修正,提出双边贸易问题要在多边视角看待,从多边角度寻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李天栋  胡靖 《统计研究》2010,27(2):66-71
 我国出口产品属于可竞争产品的范畴,虽然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存在差异,但由于进入门槛低,其定价模式等同于完全竞争产品。对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价格和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尽管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规模很大,但实证检验难以拒绝价格不受出口规模影响的假定,也就难以否定我国的出口产品是可竞争产品。由此,本文建立了一个可竞争条件下贸易收支决定的简约模型和实证检验的方程。然后,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各变量的冲击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结构的确与贸易收支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倪海燕 《江苏统计》2001,(10):11-12
本文主要运用差额分析法 ,通过对我国贸易收支、经常帐户收支、资本和金融帐户收支以及储备资产变动等的研究 ,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九五期间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相似文献   

20.
价值链嵌入与经济周期联动——增加值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97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从增加值的视角研究了价值链嵌入与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关系。不同于存在重复统计问题的现行总值核算方法,本文基于区域流出的增加值完全分解框架,重新构建了增加值核算下的双边贸易强度和价值链贸易强度。实证结果表明双边贸易强度和价值链贸易强度分别对经济周期联动性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验证了Frankel-Rose效应的存在和国内区域分工的替代性特征;从“地理偏好”角度,本文发现增加值供求的地域特征会强化价值链嵌入与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关系;进一步,“第三方效应”分析表明双边贸易强度很大程度经由国内其他区域传导经济波动,而价值链贸易强度与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关系则基本不受第三方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