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受到城乡二元体制等因素的制约,许多进城务工人员都将子女留在了农村。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监护的缺失,普遍出现了性格缺陷、心理问题甚至违法犯罪行为。针对这些问题,要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法律制度并建立起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以全国劳务输出大县之一的陕西省石泉县为例,对该县推行的农村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工作机制进行了评价,着重探讨了代理家长行为的法律性质,分析了代理家长制所面临的法律困局,最后提出应将代理家长制纳入法治化轨道,才能使其更好地发挥对于缓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农村中出现的留守儿童低龄化的新现象,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对其现状、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让留守儿童生活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当中,错过开发智力的最佳时期,落后的传统文化将在他们身上留下烙印,指出低龄留守儿童现象是中国社会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的必然产物,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教育代管组织是一种市场化运作并获取一定利润的组织,具有外部效应。分析它的特点及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提出政府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建立市场准入标准、颁布契约性条例、加强监管、提供教育培训和咨询服务等手段,负起解决留守儿童教育代管组织存在问题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阶段性的社会问题,由于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且具有合法权益易受侵害等特点,现阶段更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现有的法定监护制度并不能起到有效保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作用,而委托监护制度虽然更适合法定监护人监护缺位的现实,但法律仅对此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因此建议在留守儿童救助这一维度下,完善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制度,厘清留守儿童委托监护的法律概念和内容,明确委托监护的具体形式,建立委托监护的行政监管制度,使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是留守儿童父母与受托人之间就受托人接受留守儿童父母委托代为履行监护职责达成的一致协议。由于受托人监护能力不足、留守儿童父母与受托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不明晰、对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缺乏有效监督等原因导致受托人监护不到位,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受损。应当明确受托人资格条件,明晰留守儿童父母与受托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科学有效的委托监护监督制度,以便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山东省莱州市400名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发现由于社会、家庭和学校几方面的应然责任缺失,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解决留守儿童这些问题,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然而,解决这些问题并非单一主体的行动,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西方国家的多中心理论为解决我国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要构建多中心的监护体制。  相似文献   

8.
从留守儿童的现象、现状和监护着眼,对农村儿童留守的原因和留守带来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就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近些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中监护人的设立与监护能力、监护职责与责任、监护监督的缺陷分析,指出应当以促进、支持和复原有效监护为原则,通过修订法律法规来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有效监护。  相似文献   

10.
基于湖南安仁、澧县、安平276名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对湖南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入学成熟水平进行考察,深入探究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现状及差异,并结合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农村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发现:1)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之间差异显著;2)相比于留守儿童,父母文化程度对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更显著;3)相比于非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水平对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更显著;4)留守时间和个人因素对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有显著影响。主要建议:家庭应创造支持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发展的环境;幼儿园应全面关注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政府应在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上发挥引领与指导作用;建立政府、幼儿园、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两个研究,调查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现状,并探究"留守儿童之家"对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一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实施"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验,发现留守儿童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维度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在客观支持维度上差异不显著。研究二选取两组留守儿童,并实施"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前测。第一组参加"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第二组不参加。12个月后,对参加留守儿童、对照留守儿童实施后测,并对同年级非留守儿童施测,对各项指标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参加组留守儿童的客观支持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而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参加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各维度上没有显著不同。"留守儿童之家"提升了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西安交通大学课题组与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在S省J县联合开展的农村儿童问卷调查数据,比较分析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水平的差异。研究发现,两类儿童在各个维度上的健康状况有所不同。第一,在身体健康方面,受调查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受访儿童普遍存在一定的营养问题,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第二,在心理健康方面,留守儿童的孤独和抑郁情绪更加突出;第三,在社会适应方面,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强,拥有更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高效执行能力;第四,父亲和母亲在儿童的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同的作用。由此可见,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因此,未来,首先应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重视儿童医疗保健;其次,应提高亲子联系频率,加强亲子有效沟通;最后,应加强学校和社区的关怀,鼓励儿童开展社交活动。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到城市,由此而形成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监护问题已经成为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关注焦点。研究发现,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堪忧,由于父母监护的缺位,留守儿童极易出现心理、学习、品行、身体安全等各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构建学校监护、家庭监护、社区监护三者相互协调的新型监护体系。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我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从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入手,分析在父母监护缺位下,留守儿童的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发展权受损的具体状况;提出通过改变城乡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并不断完善我国保护儿童的相关法律等路径解决留守儿童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实地调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其目前的生存状况、心理状况、教育状况等都不容乐观。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并指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6.
留守生活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遭遇,过什么样的留守生活决定了他们生命和生活的状态和质量,留守生活是我们考察和思考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视角和维度.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主要由家庭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消费生活和闲暇生活构成.对陕西省宝鸡地区700名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情感呈现陌生化倾向,学业成绩不良现象普遍,也容易成为同学欺负对象等,而且,不同学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对留守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存在显著性差异.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充分了解不同学段的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到城市,由此而形成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监护问题已经成为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关注焦点。研究发现,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堪忧,由于父母监护的缺位,留守儿童极易出现心理、学习、品行、身体安全等各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构建学校监护、家庭监护、社区监护三者相互协调的新型监护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生活技能、人际交往、生活目标、价值观念、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现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儿童社会化的质量整体不高,两类儿童社会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非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状况好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处于非正常家庭环境中的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更易陷入各种社会化困境,出现社会化障碍,面临社会化危机。  相似文献   

19.
采用访谈和自编开放型问卷对西藏大学、铜陵学院、宿州学院75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进行多项回溯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生活对留守孩子的学习、情绪、性格、人际交往都有影响。被调查对象是考上大学的留守孩子,他们积极、求上进、刻苦、努力、塌实、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目标等,在学习上的表现不能代表所有留守孩子的情况。研究结论可以为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据,也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关心留守儿童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