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凡治藏史者皆知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祖德赞吐蕃三大名王。研究吐蕃历史,专家学者论及松赞干布文治武功的为数颇多,论及赤松德赞,赤祖德赞者甚少。尤其对赤松德赞一朝及其本人的事迹论及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本文仅据手头有限的资料试图对赤松德赞的一生略作介绍,抛砖引玉,求教于前辈学者。  相似文献   

2.
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起吐蕃王朝。从松赞干布到吐蕃最后一代赞普朗达玛之间的二百一十五年间,吐蕃称雄于中国的西南和西北的广大地区,其本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都有长足的进步,在藏族历史上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吐蕃王朝遗留了大量的文献、碑刻、简牍等,成为我们研究吐蕃历史的最直接的最可信的历史资料。后期的藏文史籍都把吐蕃时期的历史作为重点加以描述,汉文史籍中对吐蕃王朝的历史也有详细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独孤及(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天宝十三载,以洞晓玄经对策上第,补华阴尉。代宗时,召为左拾遗,后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官终常州刺史。他与萧颖士、李华齐名。倡导古文,成为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敕与吐蕃赞普书》是他为唐代宗李豫写给吐蕃赞普弃松德赞(乞立赞)(754——797年在位)的一封敕书。它不仅是一篇研究唐蕃关系史的重要边事文,同时也是一篇具有一定文学价值的“文艺书简”。值得我们重视。现先将全文引录于下:  相似文献   

4.
在唐蕃关系史上,墀都松赞普时期唐蕃双方的关系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对后来唐蕃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试以公元676-704年间发生于唐蕃双方间的史实为依据,综合分析此时期唐蕃关系的特点以及出现此特点的原因及其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慈法王释迦也失是藏族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明史》有他的简略传记,一开头就说:“大慈法王,名释迦也失,亦乌思藏僧称为尚师者也”。接着介绍了他与明朝交往的事迹,由此可见以往史家对他的重视。释迦也失不仅是西藏拉萨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的创建者,而且也是格鲁派喇嘛到汉地和蒙古等地方传播黄教及沟通藏汉、藏蒙等民族关系的先驱者。他一生的活物,对维护和发展藏汉、藏蒙等民族的团结起过重要的作用。为了认识这位历史人物及其对祖国的贡献,笔者根据藏、汉文史籍的记载,在此作一简略的论述,不当之处,敬请有关专家学者匡正。  相似文献   

6.
分析和研究赞蒙在吐蕃王朝中的政治地位和作用对于我们了解整个吐蕃王朝的历史,尤其是王朝内部各派政治集团之间的争权斗争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在奴隶制的吐蕃王朝时期。赞普是一邦之主,至高无上,统一掌管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权力。而赞蒙从形式上看她只不过是赞普的大小妃子而已,查阅《贤者喜宴》中载录的吐蕃官职品级,他们没有任何官阶和职权;但从王朝历史发展过程中看,赞蒙在王朝里很多时候却  相似文献   

7.
恩兰·达札路恭是公元八世纪吐蕃史上的著名人物,为赤德祖 赞和赤松德赞两朝宰相,对吐蕃王朝的鼎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若言松赞干布时期 的著名宰相噶尔·东赞域松为吐蕃王朝的建制安邦立下了万世不灭之功,毫不夸张地 说,达札路恭为吐蕃王朝走向鼎盛立下了赫赫功勋。因此,赤松德赞亲自为他树碑立 传、大加颂扬、优渥礼待。所以,达札路恭一直成为吐蕃史研究的热点。藏学界的前辈 们各抒己见,对其生平事迹进行了诸多考评,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使后人受益尤深。但 囿于史料,仍留下一些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对达札路恭,笔者不揣冒昧,拟想在前 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就其生平、家族姓氏、名字和宗教信仰的转变几方面略抒管见,旨 在对这位著名历史人物之功过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杨桂红 《学术探索》2002,(2):139-141
中甸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自唐朝以来就成为沟通滇、川、藏、印贸易的要塞。位于中甸的迪庆藏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松赞林寺 ,在“政教合一”的制度下拥有强大的政治实力和经济实力 ,在近代滇藏商业贸易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对松赞林寺商业经济的历史研究 ,进一步阐明中甸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处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9.
陶铸同志在1959年1月写的《松树的风格》,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作者浓墨描绘的松树形象是前无古人的。古人把“亭亭凌霜雪”的长松,比作“受屈不改心”的君子,把“独立自萧(风瑟) ”的南山松,推崇为孤直清高的封建节操。但《松树的风格》却推陈出新,另有一番新境界。它通过松树形象的描绘,赞美群松,歌颂千百万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鼓励我们要象松树那样,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为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在所不惜,为革命的事业,坚定不移,刚正不阿,永远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它是宣传马列  相似文献   

10.
吉尔赞喀勒墓群年代距今2600~2400年,地表的地画遗迹不仅是琐罗亚斯德教徒对光崇拜的直观表达,意蕴了至上善神阿胡拉·马兹达的无上尊崇,还蕴含善恶二元对立和抑恶扬善、善必胜恶的宗教思想。墓葬出土的装盛有不同数目卵石的火坛、人工加工过的小木棍、带孔的小木棍、天珠、二次殓骨、鹰骨、容器中的铁刀、箜篌等遗存与墓群地表的地画遗迹相互关联、呼应共同构筑了琐罗亚斯德教早期阶段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