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曾祺是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很注重小说语言音乐性的作家,他小说的语言如同一曲清丽诉音乐。与他常用清丽之词短句子有关。小说中,汪曾祺穿插了多种能造成音乐性的手法:或多用对偶、对仗、比较松散的对比性的词语、句子以及排比句、叠音:或者有意使语词进行参差与平仄的排列;或者使有着特殊用意的词语或句子隔一段距离重复出现。上述手法使小说语言具有三种音乐效果:整齐美、抑扬美、回环美。这种效果与汪曾祺的艺术自觉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比较赵树理和汪曾祺小说艺术风格,指出二者虽均系中国味的小说,但其风格迥异,并从文化的大视野探讨二者小说风格形成的根源,考察赵树理小说的入俗美和汪曾祺小说的素朴美在结构、语言、人物形象等层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汉字思维是凝结在汉字中的先人造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基于"汉字的两象思维",汪曾祺也提出了语言形象性还应当包括"语言的唤起形象性".汉文学语言的词语、句子甚至语段等层面上体现汉字"并置美学原则".在汉字字音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汉文学语言要有音乐美,要悦耳.  相似文献   

4.
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的小说语言对台湾的现代汉语文学产生了积极影响.其小说语言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整齐之美、回环之美、抑扬之美和复调之美等方面.小说语言的音乐美既表现在字句的声音、声调、语调等所形成的节奏和旋律上,也表现在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所形成的内在节奏和旋律上,实际上是小说语言各层面以及语言的搭配组合所形成的一种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诗歌音乐性和音乐美是一对经常缠绕的诗学话题.在澄清基本概念诗歌、歌诗与歌词的前提下,本文对诗歌的音乐性和音乐美进行必要的区分,并为当下中国诗歌的音乐性创作类型进行归纳,探讨音乐性与中国当代诗歌之间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学与音乐的结合是哈代小说的一大特色.他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具有强烈的音乐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音乐性是哈代进行景物描写和塑造主人公诗化形象的重要手段.其次,哈代借音乐性来揭示主题, "主导动机"的音乐手法与小说表现的悲剧内容相一致,有力地渲染了悲剧气氛.再则, 哈代成功地借用音乐中的一些技巧于作品总体构思中,体现了小说叙事立场的多元化,展示主人公悲喜交织、起伏不定的生命旋律.  相似文献   

7.
李新亮 《兰州学刊》2010,(10):146-149
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的重大区别是更加关注小说形式的探索。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手法成为现代小说形式实验的重要手段。音乐作为与文学相邻的艺术形式,这就给小说与音乐的联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现代小说主要通过借鉴音乐节奏、音乐曲式和音乐旋律来实现小说文本的音乐性,具体地说,音乐节奏体现在小说语言的声音层面,音乐曲式体现在小说的结构安排上,音乐旋律则主要体现在小说的意境营造上。现代小说的音乐性是小说文体形式的一次重要变革,它扭转了长期以来小说作为散文体仅注重文学语言的语义层面而轻视语音层面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小说语言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谈汪曾祺小说的散文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悠纯 《云梦学刊》2009,30(3):117-120
汪曾祺的小说有一种"清水出芙蓉"的天然美质,读他的小说总感到有一种温柔敦厚的美.在写法上,他不十分注意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描写,也不十分留意情节的组合,而着力于氛围气的渲染和酿造,使他的小说在写人、写景、语言等方面都充满散文气.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是新时期小说语言观从工具论向本体论转变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理论话语、评论话语与创作实践互相支持,在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汪曾祺有关"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的观念包含了"语言即内容"、"语言即文化"、"语言即风格"等不同认知维度.剖析汪曾祺的小说语言观,可以管窥语言学转向背景下小说语言观念变异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0.
先锋小说为了追求艺术语言的陌生化效果,达到与现实生活的疏理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再创审美意象,他们使用了一系列的方法,使小说语言与日常语言区别开来,即语言标点符号的超常使用、句子的情绪化顺序、词语的新组合与搭配、叙述态度的“客观化”等,使普通语言产生一种异质的效果,造成文本结构的外在形式的变异、意象的情绪化流动、形象的新组合与超常搭配以及异乎寻常的叙述态度等,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使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真正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致力于小说文体的革新,他的小说在文体上融入了诗的因素,由此相应地带来小说语言的诗化。其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以密集的意象扩大审美空间;二、讲究文字的组合,从“关系”中产生意味;三、在语境中变异和增殖;四、省略语句,创设“空白”,增加诗意空间;五、语言富有音韵美、节奏感。这些都使他的小说语言具有了诗的神韵,从故事的附庸和载体变成了读者的欣赏对象,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艾雯是一位活跃在50年代台湾文坛上的女作家,她的散文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艾雯善于汲取各种文学艺术样式的养分,这就使她的散文兼备了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诗味美,小说的故事趣味美,蒙太奇技法的洗炼、含蓄美以及音乐般的语言节奏美.由此,艾雯的散文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多层次的审美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3.
詹燕 《学术论坛》2001,13(5):102-105
诗歌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诗歌的音乐美是诗歌艺术美的重要内容之一.贺敬之诗歌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韵律与节奏,而这两者又与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有机结合.从贺敬之丰富的艺术创作实践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声韵自然、节奏谐美的诗篇,才是真正的好诗.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小说的语言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东岳论丛》2001,22(3):133-134
汪曾祺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积累 ,善于学习民间语言 ,同时也不乏现代意识 ,在其小说语言中 ,最能充分展示出他的文化修养及美学追求。汪曾祺小说的语言艺术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 ,干净 ,简洁 ;二、清新朴实 ,自然洒脱 ;三、具有音乐感与节奏感 ;四、诗化的语言 ,含蓄蕴藉  相似文献   

15.
浅论汪曾祺风俗画小说的思想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全星 《殷都学刊》2001,(1):89-91,112
汪曾祺是我国当代具有独特个性和美学追求的作家,他的系列风俗画小说充分反映了旧社会高邮生活中的风俗美、人性美、人情美和道德美.人生历程决定了创作内容.本文在综合学界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汪曾祺风俗画小说的思想内容,并对其创作是否远离"社会主题"提出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散文因佳作连连、成绩显赫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幅瑰丽壮观的文学图景,其文学价值与创作者语言音乐美的表现不无关系.具体而言,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音乐美体现在节律美、诗性美和情感关上,三个层面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彰显散文纯审美倾向的语言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7.
李白诗的语言创造法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诗具有清丽雄奇而又自然奔放的特征,其语言创造的诗性法则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探讨词性变异中的脱俗功能,重字试验的声情美和回环美这两个方面.李白诗的词性变异,包括主语的变异、谓语动词的变异,宾语的变异,使词语作为生命细胞具有极大的活性.李白诗的重字方式包括单字重复、双字重复、全诗的回环重复等,是他多姿多彩的语言试验.  相似文献   

18.
彭建玲 《学术探索》2014,(12):118-123
《黄帝内经》虽是一部中医著作,然书中所阐述的医理、医术让读者觉得形象逼真、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探究其语言表达艺术,我们可以看到,此书之所以成为传世佳作,除医学特色外,语言表达之艺术美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从修辞角度分析:大量的对偶修辞格的应用使句子具有整齐而变化之美,强化了语言的感染力;排比辞格的应用音韵和谐,整齐流畅,对偶与排比辞格的应用构成了行文“整齐的美”;而拟人手法的高超应用更可谓传神之笔,创造了一种气韵生动的“文面之美”,使读者惊叹作者造语的艺术,此二者构成《黄帝内经》语言的“形式美”。而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则构成了这部著作的“层次美”。  相似文献   

19.
黄灵红 《学术研究》2001,8(10):95-98
汪曾祺小说的抒情现实主义特征表现在情感构成和抒情方式两个方面.仁心、乡心和童心,是汪曾祺小说具有抒情特征的情感基础;而非情节故事化的结构形式所构成的疏朗的抒情空间,平凡真实生活细节中所蕴含的诗意,以及朴素清新、气韵生动的语言表现则构成汪曾祺小说独特的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20.
刘程程 《理论界》2020,(4):80-87
小说与音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看似迥异,实则有着内在的相通性。汪曾祺通过变换的节奏、奏鸣曲式的叙事风格以及复调技巧的应用,在小说与音乐之间实现了"会通"。本文通过对《大淖记事》《岁寒三友》等文本的解读,探讨汪曾祺小说的音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