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发布实施是一项重大变革。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虽然与国际会计准则允许资产减值恢复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也未完全堵塞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漏洞,但它体现了既立足于中国国情,又努力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的原则,同时也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督监管现状。对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大增加了资产减值的可操作性,减少了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有利于遏制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及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2.
长期资产减值研究——来自长期股权投资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新会计准则关于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的规定,以沪深两市2003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总样本,对其持有的被投资单位为上市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行为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利用长期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结论,说明新减值准则禁止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在目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新准则对资产减值会计的重新规范,对我国企业资产减值核算的发展概况,适用的新准则、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与可否转回等方面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企业资产所面临的减值风险呈现出放大趋势。资产减值会计逐渐成为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相关的信息,进一步发展完善资产减值会计成为必然。企业执行新的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能够更加谨慎地确认当期收益,夯实资产价值,更加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正式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规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从2007年开始计提后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减值的计提和冲回来调节利润。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有力地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但新规定在执行过程中未能完全封死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通道,因此要加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提高企业对新规定的认识,增强企业诚信程度。  相似文献   

6.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是两种主流会计观: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及计量认识有分歧。为了完善资产减值会计,有必要增强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可操作性,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健全和发展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加强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7.
长期资产与短期资产相比,由于其使用期限长,公允价值难以计量,一旦发生减损,会对资产的账面价值和会计收益产生巨大影响。为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财政部制定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力求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质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以后,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情况如何,计提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是否存在盈余操纵的现象,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规模、负债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首次亏损和审计意见在上市公司长期资产的减值行为中影响显著,并通过对2002、2003两年发生首次亏损公司第二年行为的后续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首次亏损年度倾向于计提更多的长期资产减值,存有在以后年度进行“巨额冲销”以实现盈利的动机。  相似文献   

8.
长期资产与短期资产相比,由于其使用期限长,公允价值难以计量,一旦发生减损,会对资产的账面价值和会计收益产生巨大影响。为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财政部制定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力求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质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以后,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情况如何,计提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是否存在盈余操纵的现象,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规模、负债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首次亏损和审计意见在上市公司长期资产的减值行为中影响显著,并通过对2002、2003两年发生首次亏损公司第二年行为的后续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首次亏损年度倾向于计提更多的长期资产减值,存有在以后年度进行"巨额冲销"以实现盈利的动机。  相似文献   

9.
阐述资产减值的判断、确认、计量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较多的人为判断因素和一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会计中的灵活性、不完善性来操纵会计利润的漏洞入手,分析了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和滥用减值会计操纵利润的主要原因,并时改进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资产减值准则变迁前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状况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具有调增利润动机的微利企业、扭亏企业均倾向于少计提减值准备,提高减值准备的转回比例;具有调减利润动机、为以后通过减值准备转回调增利润的当年亏损企业,均倾向于多计提减值准备,降低减值准备的转回比例。2007-2008年度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实行后,上述调整利润的状况减弱或不成立,表明会计政策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1.
以沪、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5—2008年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其资产减值行为在新准则颁布前与实施后的异同,分析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研究显示:新准则压缩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尤其削弱了公司盈余平滑的动机;准则执行期后,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金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资产创值能力的变化,达到了政策原有预期;上市公司对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大于以前年度,可能利用短期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上市公司有扭亏、脱帽和防亏动机,准则应完善对短期资产减值的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12.
会计信息披露中的“洗大澡”现象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证券市场普遍存在着信息失真现象,而资产减值准备对"洗大澡"现象有一定地推动作用,为此在会计准则的相关基础上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数据的影响作了深入探讨。同时,结合相关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了舞弊企业如何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会计利润、粉饰会计报表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此外,针对会计法规准则中的灵活性、不完善性,笔者指出其被操纵的可能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规避措施,为"洗大澡"的治理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资产减值会计是考虑到会计的谨慎性需要,其最初目的是用来提高企业的资产评价准确性,规避风险,增强会计信息。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然而它却为企业调节各期的利润提供了一定的可能。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范了企业计提减值准备行为,打好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根基。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转回可以较公允地反映资产减值的变化,具有增量的价值相关性,但是上市公司依旧存在利用资产减值转回进行扭亏、利润平滑和大洗澡的盈余管理行为。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总体来讲,是否考虑资产减值转回对上市公司的盈余价值相关性不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对于具有扭亏动机的上市公司来说,考虑资产减值转回和不考虑资产减值转回的盈余价值相关性具有显著差异,且考虑资产减值转回的盈余更具有价值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资产减值准备对利润的影响,选取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2006年至2008年资产减值准备应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资产减值准备应用呈逐年上升趋势,计提比例也呈上升趋势,且大比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呈现上升。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政策进行利润操纵比较明显,建议改进资产减值准备的信息披露、设置合理的财务评价标准等制约企业利润操纵。研究结果对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资产是一种“未来经济利益”或“服务潜力总量” ,其价值是一个变量 ,随资产本身的运动和其他因素的变化而相应的变化。为了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各国都要求企业对资产减值计提损失准备。本文拟对资产减值会计理论进行系统地研究 ,内容包括 :资产减值的甄别方法 ;资产减值的会计确认 ;资产减值的会计计量 ;资产减值的披露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称新准则)。在新准则颁布之前,我国没有专门的资产减值准则,有关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散见于1999年,特别是2001年出台的有关具体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称旧准则)。本文拟对资产减值新旧准则的差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制度》充分地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规定企业可以对八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谨慎性原则是在资本得到维持或成本得到弥补才确认收益,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是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具体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确认的标准有永久性标准、可能性标准和经济性标准等三种标准;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方法有未来现金流量的不贴现现值、在用价值、现行市价、公允价值、销售净价、可实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等方法,企业应针对不同的资产选用不同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资产减值会计对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税收等都有影响,企业应分析研究资产减值对企业理财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9.
2001年至今,我国实施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已五年有余,虽对核实企业资产价值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问题多多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这既有现行资产减值会计制度的缺陷,又有实施环境的差强人意。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完善长期资产减值会计,是我国资产减值会计面临的一个难题。解决的思路应从完善资产减值准则内容和实施环境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从代理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则寻求盈余管理的逻辑关系,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所有权结构,分析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执行资产减值准则时的区别所在及其根源,并提出两个假设。H1新准则颁布后,长期资产减值准则的应用仍然受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H2所有权结构的差异,导致上市公司利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则时有差异。为检验这两个假设,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09年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2007—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仍然存在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利用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销减值长期资产以实现扭亏等盈余管理动机的情况;所有权结构的不同对企业准则的执行也有影响,国有企业利用“转销”减值长期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显著低于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