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40──1942年国共粮食政策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0年至1942年是中国抗战最困难的时期。粮食问题成了能否坚持抗战和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为此,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制定了自己新的粮食政策,它对渡过难关,坚持抗战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制定的粮食政策表现了明鲜的差异,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3.
抗战时期,新疆省政府主席盛世才实行亲苏亲共政策,为中共参与治理新疆提供了契机。以毛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共党员在新疆的探索实践,不仅对抗战建新有重要意义,还有益于建国后的新疆治理,为中共日后将战略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也是建国前中共第一次大规模介入多民族边疆地区治理的早期实践,开中共探索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之先河,具有超乎新疆辐射全国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抗日战争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八年抗战中未受到日军的大举进攻和严重威胁,不能不说是战争史中的一个谜,本文试图对这一谜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党在湖南的统战工作非常活跃,很有特色。在湖南的国民党有甲派、乙派和复兴社派,乙派在逐渐不利的处境下开始主动接近中共,中共湖南党组织抓住机会对他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6.
7.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对特殊历史条件下如何开展干部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干部教育政策。笔者全面考察了抗战时期干部教育政策制定的背景、依据,及其内容与实践,阐述了干部教育政策的施行不仅为抗日战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和人才保证,而且为新的历史时期中共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错综复杂的国内政治形势,使国共两党在政治策略的制定与运用方面呈现出异同之处:第一,国共之间既联合,又斗争,但基调都是联合。第二,对于民主党派,国民党是打拉结合,共产党是团结争取。第三,对地方实力派,国民党是分化瓦解予以消灭,共产党是联合共同抗日。双方联合的原因在于:第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国共两党联合起来共同抗日。第二,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决定了国共必须进行联合,别无他途。第三,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决定了国共对其采取以联合为主的策略。双方在国内政治策略上的不同原因在于:第一,两党的抗战路线不同。第二,两党的建国方案不同。第三,两党与民主党派和地方实力派的历史渊源不同。实施的结果:国民党的政治策略把自己置于全国各阶层的对立面,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以致抗战后短短几年以失败告终。而共产党则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是坚持统一战线至抗战胜利,二是力量空前壮大,三是赢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这三个方面相互促进,良性循环,使中共日益强大,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建国初期甘肃省禁烟肃毒运动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初期,中共甘肃省委和省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稳定社会秩序,厉行禁烟肃毒,结合甘肃开展的各项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造,组织和领导全省各地开展了广泛、深入、持久的群众性的禁烟肃毒运动,使甘肃泛滥多年的烟毒彻底禁除。建国初期甘肃省的禁烟肃毒运动,有其显著的特点和丰富的经验,不仅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也对于目前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的斗争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考察了战时湖北后方国统区民众的各种负担情况,并简要分析了产生这些负担的原因及其后果。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费的迅速膨胀和国民党的官场腐败,湖北后方国统区民众的负担十分沉重。各种赋税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额外的军需负担和兵役劳役也异常沉重。后方国统区民众的生活极其艰苦。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大量人口内迁湘西民族地区。内迁人员迁入和兴办机械半机械化企业,加速了湘西民族地区的工业化;同时,大量人口内迁产生的巨大消费量也使湘西民族地区工业化进程加速。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 ,中共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但该政策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变 ,到什么时候正式形成 ,却是众说纷纭。我们认为该政策是从 1935年 12月 6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开始转变的 ,而且 194 2年 1月 2 8日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及其附件则是其正式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日期,国共两党因共同的民族利益走到一起,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抗日游击战,并且坚持在各自分别领导的基础上于一定时期、一定形式、一定程序上的实现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国共合作的敌后抗日游击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事事合作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因为各自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走向分裂,从而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的思想理论基础是三民主义。没有三民主义思想理论的指导,就不可能有国共再次合作;没有国共合作,也就不可能有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6.
虽然频繁遭受强敌进攻和疯狂破坏,条件极其艰难困苦,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始终屹立并不断发展。这是一个奇迹,构成这个奇迹的因素很多,而其中一个基本点就是党在抗日根据地的勤政、廉政建设。勤政、廉政建设,形成了抗日根据地励精图治的良好政治局面,形成党政军民同心协力、共同奋斗的巨大力量,从而战胜了常人难以战胜的困难,使偏僻落后的抗日根据地成为敌后抗战的坚强支柱和战略基地,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模范区和民主共和国的标本,并对后来的中国政治走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国共合作没有统一的政治纲领、政治基础,双方口头上都宣称为三民主义奋斗,但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不存在三民主义这个思想基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血战到底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也是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的人口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战争造成了后方人口的大量死亡和外流,导致了后方人口的大幅度下降。在人口结构方面,抗战期间,由于战争的影响和陈诚推行"计划教育",后方人口的性别结构和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年龄结构和职业结构变化较小。本文考察了战时后方国统区人口变化的状况,并分析了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主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只在共产国际划定的范围内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利用有利的国际国内形势,积极开展对外交往,跳出了以前狭小的活动空间,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工作新局面.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密不可分的.此外,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为外交工作新局面的开创提供了有利的国际国内条件.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确立了请示报告制度,实行了代表大会及代表会议制度,健全了党委制,规定了党委会工作方法等等。这一系列制度建设,对战争形势的转变、中共及其军队纪律的加强、中共党内民主的扩大并使中共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在中共成为执政党后,这些制度建设在新时期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群众路线、提高干部素质等方面,仍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