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期刊的影响因子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但单纯依靠该指标对期刊进行学术评价有失偏颇。文章从影响因子的定义出发,对影响期刊影响因子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客观因素中,学科间差异和统计时段的影响无规律可循;综述类期刊和综述性文章比重大的期刊影响因子普遍高于其他期刊;期刊的刊文数量和作者数量越多,影响因子越大;统计样本越多,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主观因素导致的期刊影响因子增大不能体现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对期刊的学术水平进行评价时,如果以“他引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或将影响因子作为目标函数,他引率和扩散因子作为约束条件,从而优化出评价指标应该更为客观与公正。  相似文献   

2.
人文社科期刊与科技期刊的差异性,使得以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为核心指标的期刊评价体系评价人文社科期刊时作用有限。只有从评价机构、学术期刊和作者三个方面同时着手,才能增强影响因子在人文社科期刊的适应性,有助于共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报与专业期刊相比,无论从刊期、载文量、发行量、作者读者量还是公认的评价指标——影响因子,都无法与专业期刊相比。文章旨从主办单位在学报办刊中的作用,以及在当前办刊过程中主办单位的一些办刊理念,分析当前高校学报办刊质量难以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不同学科之间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小有非常大的变化,从相差数倍到相差上百倍。为探讨不同学科之间期刊影响因子有如此大差别的主要原因,使期刊影响因子既能体现学科内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也能较好地反映不同学科期刊之间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差别,本研究结合JCR数据从理论上分析了学科内期刊数量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小随着学科内期刊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比较不同学科之间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小没有多大意义;对期刊影响因子计算方法提出了改进,改进方法较好地消除了期刊影响因子对学科内期刊数量的强烈依赖关系;改进的影响因子更客观、更有效、更合理,不仅能有效地反映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而且也使不同学科之间期刊的影响因子具有较合理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特征因子算法是评价期刊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文章在特征因子算法基础上通过改进构造出一种作者影响力评价的新算法.首先对特征因子算法原理进行简单介绍.然后通过分析作者引用相较期刊引用的特殊性,对特征因子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对其实现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选择国内图情学作者引用网络进行应用研究,得到了这些作者的影响力排名,并与传统的被引次数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影响因子是当前国内外评价学术期刊办刊质量和社会影响的主要指标。提升期刊影响因子,需要考虑众多因素,但最值得关注的是已刊发论文的下载和被引频次。通过对期刊论文刊后跟踪评价机制的研究和对多种学术期刊历年刊后论文的下载、引用频次进行跟踪分析,认为:论文下载量与论文被引量正相关、与论文选题是否切合社会热点密切相关,同时受论文篇名、摘要的影响;论文被引与文章的思想性、论证是否可靠、是否有考证和辅助性材料、成文质量等因素有关。要提升稿件下载、被引频次,需要有三方面的思路和措施:切实围绕重点、热点问题进行组稿和选稿;强化编辑二次创造职能,引导作者改善研究写作,提升论文质量;改进编校工作,注重论文的检索、推介。这三方面的问题解决好了,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期刊的影响因子,也可对期刊社本身的管理和工作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非"核心"综合社科类学术期刊因为地处"偏远"、栏目众多、选题分散等原因,不易形成特色,不易获得作者、读者尤其是一些权威学术评价机构的认可。在"名牌期刊"、"核心期刊"资源相对有限的客观环境下,数量众多的非"核心期刊"综合社科类学术期刊要提升质量尤其是影响力实为不易。通过对《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几年来刊发文章被引用、被摘录情况的统计,以及对相关领导、学者、作者、读者进行访问调查,明确以政府期刊管理部门与期刊评价专门机构的评奖、评价依据为指导,设置重点栏目、规划适当选题、主动约稿组稿、保证编校质量及与相关期刊数据库积极配合等措施,提高期刊的总体质量和影响力。与此同时,也不应当把是否被收入"核心期刊"或"CSSCI来源期刊"目录作为评价刊物质量和影响力高低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8.
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几点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术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是学术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学术期刊的质量虽是一个多重的概念,评价目的不同,使用的指标也不同,但是,引文分析是研究学术期刊的利用率和相对影响的一个重要手段,此项重要应用是对期刊影响因子的测定及评价,目前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已成为评价学术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是我国实施学术期刊精品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环节,也是我国学术期刊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之一。因此,培养高水平的编辑人才,选用学术质量高、创新性强的学术论文,缩短发表周期等是提高期刊影响因子的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在中国研究生质量评价及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建议将期刊影响因子科学地用于研究生质量评价,且将其用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以提高研究生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014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公布的40种权威期刊为研究对象,结合一手调查数据和部分公开数据,通过建立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权威学术期刊的综合影响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基金论文比、网上下载率、海外论文比、复合总被引、三大文摘转载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率指标与权威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正相关;本单位论文比、2013年复合统计源引用指标对权威期刊复合影响因子的影响不明显;期刊的数字化程度越高,其复合影响因子越高,不过权威期刊建有微博和微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低,只有少数期刊使用优先出版;权威期刊他引总引比很高;权威期刊复合影响因子的高低与期刊自身的影响力、期刊所在学科的热门程度、期刊的栏目设置和文章质量密切相关;不同学科权威期刊影响因子间的差异一直会存在,并且有稳定延续的趋势.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学术期刊提高综合影响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学的特色是在自身文化积淀和客观社会环境综合作用下所表现出的独特色彩和风格,是大学优势和社会声誉的集中体现,其中大学的本质特色、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特色的基本特征。以淮海工学院为个例,解析了大学特色的基本特征,并阐释了创建海洋特色综合性大学凸显大学特色与区域社会发展的互动机制,进而提出建立"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系统",构建海洋特色学科体系,突出产学研结合优势,强化社会服务和校地联系,共同推动沿海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等创建特色大学与区域协同共建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陕西报业中的晚报文化,以《西安晚报》为个案深入讨论了当代传媒业中的受众分析、陕西三大主流报纸的编辑特色和营销前景以及《西安晚报》的“读者本位”品牌战略。尤其是以《西安晚报》历经的多次改版为案例,进一步讨论了陕西地区的晚报文化,即在版面内容上多选择地区民生新闻,辐射陕西周边区县,辅以国内、国际新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大学生创新素质进行了界定,系统分析了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因素。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从构建多元人才素质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影响因子作为量化指标用于学术期刊质量的评价有较高的合理性.但它受到诸多非质量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更适用于同类高层次学术期刊的质量评价,对低层次期刊的适用性较差.在统计源筛选严格、具有权威性的引证报告中,影响因子位居学科前列的学术期刊,所刊发的论文整体质量高,但这不完全适用于具体的单篇论文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公示语具有提示性、指示性、限制性、强制性等应用功能,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未能提供正确的提示和帮助,在外国友人中造成了一定不良影响。在分析不同类别公示语的应用功能及特色同时,通过大量例句介绍了公示语的翻译策略,呼吁在校大学生重视公示语翻译,促进公示语翻译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昭君和亲本是一个历史事件,但由于其“掖庭待诏”的身份,后世对昭君和亲作出了迥然不同的评价,其中不乏悲剧的论调。然而,那些论调大多没有抓住昭君人生悲剧命运的实质。从传统的儒家观念出发,君王与后宫女子的关系就是一种潜在的极有可能成为现实的占有和被占有的关系。昭君与汉元帝的微妙关系,使得昭君和亲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王昭君,为后世文学创作留下了可供开掘的空间。和亲是汉家对匈奴的外交政策,在政治的大层面上考虑是一回事,具体到王昭君个人,那只能是被当作货物或筹码,牺牲、使用、被侮辱损害的对象。昭君悲剧的开始,并不始于和亲事件,也不始于她待诏掖庭的身份时,而是从她被征召入宫的那一天就开始了。与其他和亲女子一样,“昭君们”和亲可以做的,就是出卖自己的身体,获得国家社会的安宁和国民的富足。在这中间,她们非但没有选择的自由,也失去了作人的自尊。由于人生选择自由的被剥夺,无论如何,其人生结局都是悲剧性的。评价昭君和亲,脱离具体的历史语境,就会因为只看到了昭君和亲的皆大欢喜的结果,从而忽略或歪曲王昭君这个鲜活生命的想法和感受。与历史上绝大多数和亲女子一样,昭君和亲并不是个人的人生选择,而是政治和外交的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分析导致高校学报编校质量下降的原因的基础上,指出编辑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是决定学报编校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除编辑在主观意识上要加强认识外,在外部还应该建立起有效学习机制来全面提升编辑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质,并在加强学习的同时公正地执行有关奖惩制度,以促进编辑端正工作态度,使编辑在业务上和思想上都实现质的飞跃,从而确实有效地全面提高学报的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18.
学术期刊评奖是学术期刊评价的重要形式.在中国学术期刊评奖中,高校较为正规、典型,值得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高校学术期刊评奖,对学术期刊办刊水平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评奖的质量标准与制度设计上基本沿用了1996年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社科期刊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尚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为突出学术期刊的特点,拟将原质量标准中的“业务标准”改为“学术标准”,其评价指标包括期刊被引率、论文摘转率、论文获奖率以及写作质量和尊重知识产权5项.其次,应将编辑标准与出版标准合并为编辑出版标准.再次,在原“业务标准”下之“社会影响”指标的基础上,增补期刊获奖、高影响力论文率、社会信誉度和读者认可度等项,增设期刊影响力标准.第四,为方便同行专家定性评价,增加同行专家定性评价参考指标.第五,为实现量化评价的科学、合理,宜重新调整、设计评分指标权重.目前,评奖的制度亦需完善,应坚持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健全分类评估制度、完善评奖程序和专家评审、回避及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为破解当下学术期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中国学术期刊的内涵、特征以及经营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失衡的主要原因,探讨了中国学术期刊产业发展逻辑,以及产业化过程的介入环节。研究认为:适当引入竞争的市场机制是当下学术期刊产业化的改革路径与方向,而不是盲目地把学术期刊推向市场;学术期刊的长远发展应把提高论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放在首位,围绕出版的组织与服务以及转变办刊思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