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网球运动是高技能的体育项目,随着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这项“贵族运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为了使网球运动早日得到普及与提高,本文主要从基本握拍法(东方式、大陆式、西方式)、球性练习法、教学注意事项三方面进行阐述,并在教学实践中自编了一整套球性练习方法。此方法弥补了教学方法选择的不足,完善、丰富了“球性”理论,对避免学生盲目学习,少走弯路,掌握网球基本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很好的参考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改革课程的机会,我们在大学一年级体育普修课中,增加了“太极拳”的教学内容。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用我们上课常用的“完整与分解教学法”“重复练习法”这些对田径、体操、篮球、足球等激烈运动项目有很好效果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对太极拳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始终没有太极味道。于是,我有意改变了教学方  相似文献   

3.
背越式跳高是高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学习内容,教学时数短,且中学阶段绝大部份学生从未学过,针对这些客观情况,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结构、特点等,进行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安排,用常规教法(即顺进分段练习法)和循环练习法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了教学的初步偿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首先用顺进分段练习法:即从弧线助跑—→急行助跑用力起跳并结合转体—→原地过竿模仿练习—→短距离(四步)过竿练习进行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基本概念,从本体感觉粗略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动作技术。  相似文献   

4.
铅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特点:(1)比赛时手指指关节发生急性损伤率最高,尤以食指扭伤居多。(2)运动训练时慢性损伤较为普遍,损伤以腕部、膝部、腰部劳损和骨膜炎较为突出。建议:加强易受伤部位的素质练习,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完善推铅球技术动作,提高其抗损伤能力。  相似文献   

5.
“快乐体育”教学采用一切可能的措施,并通过快乐情感的形式来实现教学的目标,其方法主要有目标练习法、正面鼓励法、心理诱导法及游戏竞赛法等。  相似文献   

6.
试析小提琴音阶练习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阶练习是对小提琴演奏者的调式与调性的培养与训练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各种演奏技巧训练的有力手段,但在实践中常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阐述音阶练习的基本技术要求、一般音阶技巧的练习法和乐曲中常见的音阶技巧变体,以申述说明音阶练习的重要性,希望引起初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有的课文,课本后提出了明确的思考和练习要求,仔细琢磨这些练习题,其实正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或重点难点所在,回答了这些问题,一篇文章也就迎刃而解了。对这类课文,我常常根据题目要求,设计一些表格或示图,以此为突破口,使学生抓住重点,攻下难点。如教高二第四册从《老残游记》中节选的小说《明湖居听书》一课,我设计了两表一图,学生完成了这个练习,也就基本学好了这篇课文。一表(根据题目“分别举出例子,具体分析侧面描写怎样有力地表现了白妞的高超技艺”设计)侧面描写(注:要求学生填写“内容”和“作用”二栏)表二(…  相似文献   

8.
高校铅球运动员的训练讲究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且训练的周期较长,是否能够采用科学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合理地制订训练计划,缩短训练的周期,对提高投掷运动员的专项成绩起着关键性作用,而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文章探讨了直接影响铅球运动员成绩的身体素质指标,研究了各身体素质指标与铅球成绩之间的关系,并对铅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与铅球成绩的关系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高校体育教师、铅球教练在平时的铅球训练中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赵益华 《中南论坛》2009,4(2):8-11,15
本文根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这个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不容颠倒的地位和作用的辨证关系,提出了关于教学改革的三点设想:(一)变“课堂讲授式”教学形式为“自学研究式”教学形式;(二)变“作业练习式”训练形式为“论文习作式”训练形式;(三)变“试卷考试式”检测形式为“选题论文式”检测形式。笔者提出这三点设想,旨在建立一种科学的有效的专业成功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从根本目的上和实现方法上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操作层面上讨论了如何通过教学过程训练经济学逻辑思维能力(硬件)和激发经济分析的兴趣(软件)来培养经济学创新人才,并指出:如果二者在整个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得以坚持,则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规范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这既有助于避免学生成为“经验主义经济学家”,也有助于防止学生成为经济学中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11.
美国学者TimothyLight近年来提出“分阶段教学法”,即从实际经验出发,按语言水平把学习分阶段进行,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张正东先生主编的(外语教育学)一书中,作者写道:“写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必须有控制地进行。控制体现为有准备的循序渐进,减少写作练习的困难。”在多年的英语专业写作课教学研究中,笔者从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实际出发,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进行了一系列分阶段的教学实验,把“写”分别与“听”、“说”、“读”及具体情景或材料结合起来,即称作“听一写作文法”、“说—写作文法”、“读…  相似文献   

12.
课程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中学语文课程研究经由“教材实验”、“课程实验”,再到“课程研究”,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路程,也取得了显著的效绩。在中学语文课程研究中,“为何开展语文教学”和“如何开展语文教学”是两大母题。语文课程特性所包含的新的课程价值观(语文教学的价值选择)、课程功能观(语文教学的功能确认)、课程形态观(语文教学的形态变革)对两大母题作出了新的阐释和解答。  相似文献   

13.
在94年第二期《教学月刊》上,刊登了一篇题目叫做《〈信口活剥崔颢诗〉阅读练习》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认为下列两句话的句子成分的划分是正确的。1.[当我在人群中艰难地穿行时,]脑子里│[常会]冒出(一个)问题:这批股民、准股民究竟是|同位语|从那里来的?2.令人感到沉重的|是[当证所券门前人声鼎沸时,]图书馆|[却]出现了(全国性)的“萧条”。根据《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系统提要》)的精神,我们认为这样划分句于成分是不够规范的。首先是主语、谓语的界分标志不规范。在《系统提要》中规定:…  相似文献   

14.
郑文喜 《南都学坛》1999,19(6):89-90
我国高校《体育理论》试用教材认为:“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并在反复练习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由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困而能收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这一理论没有谈到教材问题。而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教材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的社会特点决定了这一对矛盾。教学作为文化传递的主要手段,总是以其特有的方式设法使个体的认识尽快达到社会历史的现有水平,…  相似文献   

15.
关于如何教好笑语基础课,许多前辈和同事已从各个不同角度做了大量有益的探讨。笔者在此仅就教学中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如何处理好“庄”与“谐”的关系,从纵向入手,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一)关于“庄”与“谐”的含义庄,即庄重,严肃;谐,即幽默、诙谐。自从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提出语言是交际工具的观点后,语言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已同其它学科通然不同。“以学生为主体”的认知交际原则得以确立,基础外语课基本上成为实践课。对英语、俄语两个专业基础课的调查,教师讲授时间一般都只有50%左右,其余均为学生练习时间。因此,讲授…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关于后现代文化的讨论中,“本文”(Text)概念几乎无所不在。在人们的心目中,它已经成为当代人文科学革命变革的标志和起点,然而其含义究竟如何?许多人尚不甚了了,对之误解和歪曲的事时有发生。作者在研究时发现,“本文”虽然是一个西方概念,却与中国道家之“道”有着多方面的血缘关系;如“消解”与“反者道之动”(老子);“对话”与“负阴抱阳”(老子);“本文”与“万物一马”(庄子)等,本“对话”在一个中国学者(E)和一个西方学者(W)之间进行,其本身又是一篇关于“东西方文化对话”的“对话”。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听了本校一位青年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认识轻重》一课。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通过参与和经历“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等数学活动,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了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最后,在练习活动环节有这么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8.
魏晋“言意之辨”及其教育教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言意之辨”可分为“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言尽意”三派,他们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言意之辨”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思想和教育背景,其实质是为魏晋人思虑教育问题提供方法论。“言意之辨”在教育上表现为“言教”和“意教”两种根本对立的教育观。“意教”派提出的“寻(寄)言观(出)意、忘言得(存)意、不言之教”反映了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和教学认识的三种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相似文献   

19.
在平时的练习中,有些同学经常把“青蛙”写成“蜻蛙”。我多次纠正,效果不佳。为此我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首先把“青蛙”(青字用绿粉笔写)一词写在黑板上.,然后启发学生,  相似文献   

20.
分数既可表示实际数量,还可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就是分数所具有的“量”和“率”的双重意义。从以往自身的教学经验、同行的日常教学交谈、学生的练习反馈中发现:学生很难区分分数的“量”和“率”的意义。当两者处在一个题目中时学生最容易将两者混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