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格日杰布 《西藏研究》2023,(3):76-82+161
古藏语言说动词skad(■)从实义动词逐步演化为引语标记、比拟格和传信标记。在8—10世纪的吐蕃碑文和敦煌藏文文献中,skad作实义动词、引语标记和比拟格。而在11世纪之后的文献中,普遍用作传信标记。这些不同的用法呈现了该词从实词逐步演变为虚词的完整阶段。藏语言说动词中,比拟格的案例并不多,这一发现不仅能丰富藏语动词语法化词库,对其他藏缅语族语言动词语法化研究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同时,通过界定功能演化顺序,有望为古藏文文献写作年代的确定提供更多语言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兴的"格"语法理论为基础,从把字宾语名词与谓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角度,根据语义格理论中受事格、施事格、系事格、处所格、工具格来对把字句进行分类、说明。  相似文献   

3.
经堂语是一种宗教场所的特殊用语。指的是明清时期,经师们用当时的汉语("蒙式汉语")翻译阿拉伯语或波斯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汉语变体。其面貌特征、性质、形成过程与历史上的"汉儿言语",今天的临夏话、西宁话等西北民族地区接触方言十分相近。我们的研究初步表明:经堂语的译文风格与元、明时期直译体译文风格接近,存在元白话里的"格"标记成分:如方位名词"上"是"位格""宾格"等标记形式,介词"打(达)"是离格标记形式等现象,属于蒙古语等语言的"格"范畴。我们认为这是蒙古语在经堂语里的干扰特征。  相似文献   

4.
周炜 《西藏研究》2000,(1):117-124
藏语具有一定的作格性,但是在15世纪左右的《米拉日巴传》中,这种表示作格性特征的ERG助词,在句子中的作格性究竟是遵循怎么样的原则来表现的呢?长野教授在他的论文中说过,语言中虽然存在着对格(宾格)和作格型语言,但有一些语言并非从来都是对格或作格型语言,在同一种语言中,即使有形态句法方面的限制,作格性和非作格性也是并存的,这种SPLIT现象并不是无原则的,它与动词本身的意味有关,在表层结构的作格性和深层结构的动词意味之间,存在着一种潜在的规则。根据这种理论,我们将参考W.L、的《意味和语言结构》及…  相似文献   

5.
依据"的"出于"者"及袁毓林"谓词隐含"等理论,求证了"NP+的"的渊源历程和结构理据"NP+的"来源于"NP+者","NP+的"中隐含了"作、当"一类动词,它是"作/当+NP+的"的紧缩形式,其中"的"提取"(作/当)NP"的主语,这种"的"跟"VP+的"中的"的"是同一个名词化标记.从汉语的发展趋势看,"NP+者"演变为"NP+的"后,最终的结果将是名词化标记"的"的脱落.  相似文献   

6.
对近年来"秀"产生的新用法进行了调查.就"秀"在作动词、名词以及形容词的时候,新产生的用例分别作了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在考察用作动词的"秀"时,运用了配价语法理论."秀"新产生的用法主要出现在本世纪初,在互联网及现代传媒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可以灵活地出现在多种语言环境中.  相似文献   

7.
论藏语动词     
周季文 《中国藏学》2002,(2):119-127
本文分十部分从不同角度将书面藏语动词(指词于本身,不包含后缀或其他附加成分)分为自主动词、不自主动词、结果动词、能否动词与形动词、及物动词与述说动词、不及物动词、情感动词与超越动词、自动动词、使动动词、互动动词与变化动词、判断动词、存在动词、领有动词与丰匮动词、趋向动词与致使动词、助动词、结构动词等小类,侧重探讨藏语动词作谓语时与其他句子成分之间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8.
周季文 《中国藏学》2002,(4):118-128
本文分十部分从不同角度将书面藏语动词 (指词干本身 ,不包含后缀或其他附加成分 )分为自主动词、不自主动词、结果动词、能否动词与形动词、及物动词与述说动词、不及物动词、情感动词与超越动词、自动动词、使动动词、互动动词与变化动词、判断动词、存在动词、领有动词与丰匮动词、趋向动词与致使动词、助动词、结构动词等小类 ,侧重探讨藏语动词作谓语时与其他句子成分之间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9.
日语语言学中,除了普通名词,还存在着与它起同样作用却没有实际意义的形式名词。"こと"便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个。而同为形式名词的"の"与"こと"用法类似,但两者在使用选择上会受到主句谓语动词的限制。并且,根据与"こと"的连接成分不同,如"~だ"或"~ができる"等,会表达不同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こと"的基本意义,其次探讨"の"与"こと"的关系,最后试论"ことだ"的意义及与"こと"相关的惯用表现。希望对于形式名词"こと"的正确使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英语和维吾尔语的数量短语都是由数词与量词或某一个文本中展示为量词化的名词而构成并且量词短语最终从属名词后就变为名词短语或从属动词后就变为动词短语。由此的特殊性就决定数量短语运用频率的格外高的非常现象。因此,在语料库研究领域数量短语研究工作是名词短语与动词短语两大短语体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英维数量短语研究的重要性、数量短语基本概念、英语和维吾尔语数量短语分类以及英维数量短语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族格"的概念,认为族格是自然赋予的,即天赋的每个民族无论大小强弱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人格"是"族格"的哲学基础,族格是人的群体的抽象人格,在多民族国家里,少数民族完整的"人格"的实现离不开"族格"的保障."族格"包括民族政治权利的平等和文化上的多元.文章以从自然法权推导出的族格理论揭示了民族平等、民族自治、民族自决理论等的哲学渊源,阐释了正确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族格"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构建国家、民族之间和国家内部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很吉日格古城,是1624年2月"金科誓盟"地,即努尔哈赤为首领的后金与奥巴为首领的嫩科尔沁部第一次誓盟地,也是1630年以前嫩科尔沁部的首府."很吉日格",蒙古语,汉意"豁口".  相似文献   

13.
自远古以来,俾格米人就是非洲热带丛林的主人。尽管俾格米人的文明尚停留在一种蒙昧的原始状态下,它们却平安穿越了现代非洲史,避免了无数浩劫。如今,在战乱、种族歧视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他们正在失去自己的文化,这些在隐居在丛林中顽强生存下来的俾格米人将是一个时代的最后见证。  相似文献   

14.
才华  群诺 《西藏研究》2023,(5):151-158+164
现代藏语动词分类方法侧重于藏语信息处理需求,没有充分考虑藏语本身的语法特点和理论框架,很难与藏语传统语法相统一,甚至相去甚远,加之分类标准不一,难免出现交错现象。三个基本动元的动词分类方法,通过描述动词的基本配价数目及其语义兼类间的关系,揭示了格语法与配价语法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继承了藏语传统语法的根本思想,而且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传统分类体系,更好地体现出动词间的句法、语义差异。此方法能够自圆其说,能做到“不杂、不重、不漏”的分类基本要求,并且能够合理解释藏语“语义兼类”现象。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语段理论,可将汉语保留宾语被动句中处在句首的NP1处理为话题的存现结构。在被动化过程中vP为不及物性,而位于vP的Spec位置上的NP1也不是动词的外论元,无需格位核查,所以句中的vP不是语段。因此,保留在原位的NP2可以采用和T建立探针——目标一致性关系的方法在其原始位置上被赋予主格并完成语义无解释性特征的取值。此外,由于汉语句子可以有话题而无主语,这也就为NP1从vP的Spec位置移到Top的Spec位置从而完成话题短语TopP的生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马锦卫 《民族学刊》2012,3(5):60-64,94
华夏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彝族以龙、虎为图腾。在中国的英雄史诗中,史诗与"龙"和龙的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支格阿尔姓氏中龙"尔"[lu]的缘起;汉藏语系语言中龙"尔"[lu]的源流;龙"尔"[lu]是英雄人物的精神和力量;龙"尔"[lu]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为内容,以解读《支格阿尔》等英雄史诗蕴藏的文化内涵为主线,对英雄史诗中龙的精神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龙的精神就是英雄史诗中的英雄精神,龙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勇敢、无畏、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配价语法又称"依存语法"或"从属关系语法",它的主要功能是研究句子各构成成分之间的支配和从属关系。在藏语句子中动词通常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藏文动词是整个句子的核心。本文根据配价语法理论,采用大量实例,针对藏语动词的及物性和论元需求,提出了藏语动词的配价环境和框架,对藏语1000多个动词的配价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周易》是《十三经》的第一篇,成书于西周前期,句末语气词"也"是《周易》中最常见的语气词,而且绝大部分位于动词和形容词谓语之后.此外,句末语气词"也"还可以位于名词谓语之末,位于动词谓语之末,位于代词谓语之末;位于介宾短语充当的谓语之后.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判断、肯定的语气,现代汉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语气词.  相似文献   

19.
魏晋时期,山水画萌芽,宗斌在《画山水序》论述了山水“以形媚道”,创作目的在于“卧游”以悟道;王微指出山水画与地图的区别,强调创作山水画的情感宣泄;更重要的是在南朝时期甚至已经提出了关于山水画的优劣在于“格高而思逸”,这一思想奠定了中国后世山水画的审美追求,后世的画论对此继续发展,由此衍生出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品德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20.
语法,包含着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词法研究词的结构规律,词的语法类别和特征等,句法则研究词组、句子的组织规律。二者总和起来,构成有机的整体,有着内部的联系。 撒拉语的词,按照它的形态、句法和语义的特点,可以划分为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量词、副词、动词,后置词、连接词、语气词、感叹词,拟声词共十二类。这些词类,根据语义特征,可以概括成实词和非实词两大类。实词是有词形变化的词,它表示事物、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