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渤海国主体民族是我国古代东北地区靺鞨族,即靺羯族,大祚荣为首的渤海政权最初以“靺羯(即靺鞨)”为国号,渤海政权为靺鞨人的国家.“靺鞨”之称来自于“靺羯”,“靺羯”一词又来自于“勿吉”,是“勿吉”一词的同音异写,“靺鞨”一词读音只能读作mojie(末杰).关于“靺鞨”读音发生变异及其原因,学术界已有论述,最新考古发现也为“靺鞨”读作mojie(末杰)提供了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2.
勿吉史是东北民族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除史料不足外,对勿吉与靺鞨关系认识不清也是关键。根据英国民族学家安东尼·史密斯有关前近代族群的族类-族团分析,勿吉与靺鞨并不是简单的顺承关系。前者是族团概念,指称475年入贡北魏的一支政治势力;后者则是族类概念,囊括了拥有类似文化特征,但未经过政治整合,因而也不具有内部群体意识的一系列人群。从时空线索判断,勿吉只是靺鞨之一——粟末靺鞨。基于这种认识,则只有将有关勿吉、粟末靺鞨的史料(文献记载、考古发现)串联起来,才是勿吉兴亡史的全部。  相似文献   

3.
在对文献中的靺鞨、勿吉有所辨析与归纳的基础上,根据分布在第二松花江流域、黑龙江中游、牡丹江下游和干流松花江上游等地区北朝至唐时期相关遗存的分析,证明这类遗存的文化属性具有一定的共性,通过与渤海早期遗存的对比,确认这类遗存所代表的族群应当属于靺鞨。进而对于相同空间而时代早于靺鞨的遗存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除黑龙江中游地区外,各地汉魏至北朝的考古学文化均未反映出与靺鞨文化的直接渊源关系,而目前所掌握的只有蜿蜒河类型遗存与靺鞨考古学文化联系最为密切,因此挹娄究竟应当对应于何种考古学文化,目前尚难于定论。  相似文献   

4.
在唐代国内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地方政权中,渤海国是势力最大、辖地较广、年代悠久到几与唐王朝相始终的一个大的藩属。但除了唐代史书上少量有关记载以外,留下的文物也微乎其微。比较起来,旅顺口黄金山下的鸿胪井题记石刻,应说是迄今为止最能证实唐王朝与渤海亲密关系的信物。渤海的祖先历史悠久,商代称肃慎;汉称挹娄、勿吉;至隋,因“勿吉”音变而为“靺鞨”;迄至唐开元二年鸿胪卿崔忻奉使册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之后,才有渤海之称。先是,大祚荣曾于武后圣历年间自立为振国王。唐中宗即位后,曾“遣侍御史张行岌往招慰之”,表现了唐王朝对国内部族的尊重;大祚荣也“遣子入侍”,表示渤海已正式接受了与唐王朝的领属关系。但当唐朝将派使者册立封号之际,恰值突厥与契丹在边境上的战争连年不已,以致“使命不达”。及至睿宗先天二年(公元七三一年)遣郎将崔忻往,册拜祚荣为左骁卫员  相似文献   

5.
渤海在我国少数民族建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同契丹建立的辽,女真建立的金,以及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一样,都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族属关系,不仅反映了从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直到满族这一族系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同时也揭示了他们与汉、契丹、扶余、高句丽等族的相互关系。《旧唐书·渤海传》中记载的“别种”就是反映这一关系的一个侧面。 有人认为,在渤海族属问题上,我国各类文献记载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集中反映在《旧唐书》与《新唐书》对创建渤海政权的大氏是“高丽别种”还是“靺鞨人”上。而我认为,这种提法的本身与两唐书的记载就是一种矛盾。因为《旧唐书·渤海传》“别种”是指大祚荣本人;而《新唐书》是指大氏,两者对象不同,无法相比。事实上,《旧唐书》  相似文献   

6.
渤海国从六九八年大祚荣建国到九二六年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灭亡为止,共历二百二十九年。它接受高度发展的唐朝文化之后,生产和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被誉为“海东盛国”。它的版图之广大,生产和文化之发展,在唐之前的东北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渤海国不仅在东北历史上,而且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应占有重要地位。渤海国的创始人,各种史书记载不甚一致。《旧唐书·渤海传》记载:“渤海靺鞨大祚荣者,本高丽别种也”。“其白山部,素附于高丽,因收平壤之后,部众多入中国”。“粟末靺鞨,始附高丽,姓大氏”。由此可见,大祚荣是附属于高句丽的靺鞨人,即“高丽别种”,而这个“别种”就是高句丽统治下的靺鞨人。《新唐书》记载:“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渤海国是靺鞨人建立的国家。粟末即松花江。“附高丽者”,亦即臣属于  相似文献   

7.
渤海陶器与高句丽、靺鞨、唐陶器相比较,渤海陶器中具有浓厚的复合文化因素,而且在渤海存续的二百多年间,这些复合性文化因素随时间的发展起了变化.渤海早期以靺鞨文化因素和高句丽文化因素对等地表现出来,到了中后期靺鞨文化因素逐渐衰退,唐的文化因素明显增加.反映在渤海陶器中的渤海复合性文化因素,证明渤海国不是某一个民族建立的国家,而是多民族联合建立的国家,从考古学上验证了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8.
敦化六顶山渤海墓清理发掘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代渤海,是粟末靺鞨人,于公元698年到公元926年,在祖国东北包括今苏联沿海州的广大地区建立的地方封建政权,共二百二十九年。唐王朝在粟末靺鞨人居住地牡丹江流域置忽汗州,设忽汗州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历史上称为渤海王国①。渤海史是我们伟大祖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史册中的重要篇章。在祖国的东北保存有丰富的渤海文物,吉林省敦化县六顶山渤海古墓群是渤海重要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9.
靺鞨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的重要古民族之一。南北朝时期发展演变为七个大的部落,白山靺鞨即为七部之一。与其他六部相区别的是,白山靺鞨一向臣属于高句丽,是高句丽对外扩张战争机器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高句丽灭亡后,白山靺鞨又帮助粟末靺鞨建立了渤海王国。因此,研究白山靺鞨的形成、发展、演变史,及其与中央王朝关系,与高句丽关系,与渤海王国关系,无疑是东北民族史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靺鞨民族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也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靺鞨民族与高句丽民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墓葬是渤海政权的主要遗存之一。渤海墓葬分为三种结构六种类型,即土结构中的土坑,石结构中的石圹、石室、石椁(棺)和砖结构中的砖室、砖椁。六顶山墓葬中占总数一半以上、多为中小型的土坑墓属于以粟末部为主的靺鞨人的墓葬,石结构墓葬中的大中型墓葬则是自营州东奔、构成渤海政权初期上层掌权者的粟末部、白山部靺鞨人和高句丽人的墓葬,这部分人正是日本古籍《类聚国史》中所记载的包括"都督"和"刺史"在内的"土人"。位于"土人"之上的渤海王族大氏是曾附属于高句丽的粟末靺鞨人。  相似文献   

11.
黑水靺鞨是靺鞨的一部。它与中原民族交往久远,公元八世纪初就正式隶属唐朝,它还是在我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金与后金(后改称清)政权建立者一女真族的先世。研究黑水靺鞨的历史,对于探讨渤海史、金史和满族发展史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骨器,靺鞨——渤海时期遗物.1984年出土于白山市松树乡永安村.2.石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1984年出土于白山市苇沙河乡.  相似文献   

13.
渤海民俗论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渤海靺鞨对我国东北边疆地开发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的,我们知道,渤海郡国是大祚荣建立的,是时有胜兵数万,辟地二千里,编户十余万、尽得沃沮、朝鲜海北诸地,南与新罗以泥河为界,东穷海,西邻契丹,北至黑水靺鞨,可见当时开国的规模。近年来,对渤海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那么,渤海的社会风情、风俗习惯是怎样的?本文试从民俗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渤海大氏王室族属新证——从考古材料出发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野考古学的兴起,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途径和方法,对解决历史上的疑难和检验史学争论是非,常常可起重大作用。因此,当我们研究渤海史时,亦不应忽视考古的重要性。关于渤海王室大氏的族属所出问题,众所周知,在中外史学界中是存在着靺鞨与高丽(高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北,即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之地,其位置西起大兴安岭,东临俄罗斯、朝鲜,南环渤海,北倚黑龙江,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幅员辽阔,土壤肥沃,气候温润,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早在数十万年到数万年前,远古人群的足迹已遍布东北大地.在以后数千年的历史上,有商先人、东北夷人、燕人、秦人、汉人;山戎、东胡、乌桓、鲜卑、契丹、蒙古和达斡尔;橐离、秽貊、夫余、豆莫娄、沃沮、高句丽;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满族和锡伯、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民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他们风云叱咤,勋绩辉煌,瓜瓞绵绵,光耀古今!  相似文献   

16.
渤海国是以中国东北地区靺鞨族为主体联合高句丽遗民建立起来的古代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据文献记载,其"风俗瑟高丽及契丹同,颇有文字及书记"①。1.关于渤海音乐的初步认识关于渤海音乐的相关史料有:"天平十二年正月丁巳,天皇御中宫閤门,渤海使已珍蒙等奏本国乐。"②"天平胜宝元年十二月丁亥,大神祢宜尼大神杜女拜东大  相似文献   

17.
完颜亮简论     
北宋时代居于今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在西周时称肃慎,汉魏时称挹娄,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是我国境内的一支古老的民族。公元十二世纪分为熟女真和生女真,生女真共有七十二个部落,已完成向奴隶制的过渡。居于按出虎水(阿什河)流域的完颜部逐渐强盛,取得部落联盟世袭酋长的权力。这时的女真族处于契丹辽国的统治之下,女真人民遭受着契丹贵族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掠夺和野蛮的民族压迫。于是,逐渐强盛起来的女真完颜部就担当起了反民族压迫战争即民族解放战争的领导者。1114年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于出河店(吉林省扶余县境内)一战击败辽军十万,1115年称帝,  相似文献   

18.
满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她的先世称作肃慎,东汉以后称为挹娄、勿吉和靺鞨,唐末以后又称女真。明时女真分为三部:居住在黑龙江两岸和乌苏里江流域的黑龙江女真(俗称“野人”女真)、居住在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女真、居住在牡丹江和图门江流域的建州女真。建州女真经过几次迁徙,于明正统三年(1438年)定居于今辽宁省浑河支流苏子河流域。正是以这部分女真人为主体,到十七世纪初,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  相似文献   

19.
吉林是满族的故土,是满族先民世代生息繁衍的摇篮。展开东北历史的画卷,上溯肃慎、挹娄、勿吉,下衔靺鞨、女真、满族,曾经以吉林大地为生活舞台,描绘出一幅幅历史巨变的画面。吉林满族的渊源衍变,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探讨满族的源流,恢复历史的原貌。有裨于东北史、满族史、先清史的研究。关于吉林满族源流,当前史学界看法不一,笔者不  相似文献   

20.
唐鸿胪井刻石与渤海政权的定名、定位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698年,我国东北的古老民族靺鞨族联合其他民族在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主的广大地区建立政权。713年唐遣使崔忻对其册封,第二年崔忻返程路过旅顺,凿井刻石,即唐鸿胪井刻石。通过这次册封,该政权被正式定名为渤海,定位为唐王朝的一个边疆州和都督府,从此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开始了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