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其空间布局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探索传统民居聚落中天、地、人的和谐共生关系,阐述了风水文化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对于中国人居环境理想构建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约瑟先生以“广义科学观”思考中国科技及其思想史,包括揭示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通俗说明“阴阳学说”辩证法意蕴,盛赞中国“关联式思维方式”超越西方“分析式思维方式”的睿智,并一反“五四”后对董仲舒、朱熹哲学否定过多的潮流而视之为中国科技哲学史支撑点,力求让世界了解中国人在科技史上的巨大贡献,表现了中国科技哲学“巨人”的风采。但李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土木工程卷背离上述思路,依西方和中国“五四”后“海归学者”关于风水不含科学的旧见,又鉴于对中国文明的深情,仅视风水为中国古代“美学”,从中国科技哲学“巨人”变成中国建筑哲学及建筑学“常人”。其症结是李约瑟先生虽在理论上坚持“广义科学观”,但由于受西方文化熏陶,仍往往具有“西方科学为最高范式”的“情结”,无法真正把作为中国文明成果的风水中包含的科学因素发掘出来。挖掘风水中的科学因素还得靠中国人自己。  相似文献   

3.
“风水说”的现代人居环境评价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代自然观和科学观转变的大背景下,人居环境评价学在当代有了新的发展.笔者利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蕴涵在中国古代环境评价系统--"风水说"中的东方智慧,并论述其对现代人居环境评价学研究思想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李约瑟先生以"广义科学观"思考中国科技及其思想史,包括揭示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通俗说明"阴阳学说"辩证法意蕴,盛赞中国"关联式思维方式"超越西方"分析式思维方式"的睿智,并一反"五四"后对董仲舒、朱熹哲学否定过多的潮流而视之为中国科技哲学史支撑点,力求让世界了解中国人在科技史上的巨大贡献,表现了中国科技哲学"巨人"的风采。但李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土木工程卷背离上述思路,依西方和中国"五四"后"海归学者"关于风水不含科学的旧见,又鉴于对中国文明的深情,仅视风水为中国古代"美学",从中国科技哲学"巨人"变成中国建筑哲学及建筑学"常人"。其症结是李约瑟先生虽在理论上坚持"广义科学观",但由于受西方文化熏陶,仍往往具有"西方科学为最高范式"的"情结",无法真正把作为中国文明成果的风水中包含的科学因素发掘出来。挖掘风水中的科学因素还得靠中国人自己。  相似文献   

5.
风水文化凝聚看中国古代哲学、科学、美学的智慧,风水格局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鲜明的美学特质和不可忽视的美学价值。作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风水景观的美学价值值得深入发掘和充分利用。通过对国内外风水美学研究的回顾与瞻望,揭示风水美学的基本内涵、特质和价值,为旅游学界进一步探讨风水文化、开发利用风水文化旅游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古村流坑的风水格局与环境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水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近年来,风水研究在我国地理、建筑学术界正进一步展开,其实践成就及迷信糟粕都将在不断研究中得到揭示。古村流坑被誉为“千古一村”、“中国南方民俗建筑的百科全书”、“中国古代农村文明的典型”。文章从古村的地理格局,包括自然环境的生态、景观以及村落选址、规划等方面,阐述了有关风水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由风水理论所构成的古村环境意象;同时概括说明了我国江南古村在风水方面的一般特征,从而为更好地批判继承和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提供充实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晓春博士的《张载哲学与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研究》是一部研究张载哲学和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学术专著.李博士从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独特视角,对张载哲学的核心命题“太虚即气”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得出了张载哲学研究在当代受到西学研究视域影响而误读的结论.该书不仅仅是一部研究张载哲学的著作,还是一部系统的反思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8.
汉宝德教授<风水与环境>一书在中国风水研究著述中堪列上品.作为当代中国风水研究的力作之一,它立说有据,绝非目下坊间"风水俗书"可比.当然,汉先生并不完全认同风水含科学成份,说明他的"科学观"与我们不同,值得商榷,但他仍细致地理解和掌握风水知识,分析它,尊重它,包括通由"风水禁忌"研究揭示风水作为"中国建筑-景观-规划美学体系"的性质,认为风水景观学首在追求景观客体要素"形式的和谐",对中国风水审美形式化的研究具有开拓性,在风水史研究中也获得了一系列值得肯定的创见,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大哲学”视野中的现代中国的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中国的哲学包括中国传统哲学以及现代中国学术界对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属于跨学科、跨专业的“大哲学”。“大哲学”是与“纯哲学”相对照的一个概念。从历史上看,西方哲学呈现出危机和发展的一盈一缩的现象,实际上是“纯哲学”与“大哲学”的交替。所谓的哲学危机是纯哲学危机和“大哲学”凸显的时期,而走出危机之后的哲学发展是“纯哲学”发展和“大哲学”淡出的时期。现在的哲学处在危机时期,现代中国的哲学应当自觉地发展“大哲学”,提倡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推进东西方比较哲学,使现代中国的哲学走向世界,朝着世界哲学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建构问题,一直是哲学界最为艰难的议题之一.孙亮新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一个批判性建构》从“方法论澄明”“话语分析”“生成逻辑”“中国问题与阶级范式”这四个至关重要的方面,给出了一个十分完整的清理,并且提出富有新意的论述.正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维度,上述理论任务的完成也必然是一种以“批判性”为关键词的反思与建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