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主义曾经是中国得到肯定最多的文学思潮,也被描绘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中的绝对主流(包括五四文学、革命文学都被纳入现实主义的范畴).而实际上,这种肯定和认定是建立在对现实主义的误读的基础上的.现实主义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最弱小的文学思潮,它从来就没有成为主流;五四文学和革命文学也不是现实主义,而是启蒙主义和革命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文学对现代性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揭露和批判,它以人道主义立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下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人的堕落和苦难,同情小人物的命运,呼吁人类之爱,以化解社会矛盾.欧洲的现实主义发生于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其时现代性已经获得了胜利,而其负面性开始突出显现,特别是在社会关系领域更为严重.因此,文学就在社会领域开展了对现代性的反思、批判,产生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从现代性的角度重新定义现实主义,就会对中国的现实主义作出新的历史叙述.  相似文献   

2.
张光芒在 2 0 0 4年第 3期《南京大学学报》上撰文指出 ,现代性视野中的现代文学史叙述 ,更要求将其视为一种“中国化的现代性”展开的方式。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现代性特征表现为 :首先是错位的现代性提前 ,即与西方现代性的“分化”特征不同 ,中国现代性追求的恰恰是政治、道德、审美等一切层面与力量的“统一”;其次是误读的现代性资源 ,即中国现代知识界对西方现代性的误读、误植与误用 ;其三是暧昧的现代性矛盾 ,既表现在现代性与前现代性之间 ,也表现在现代性内部 ;其四是混沌的现代性哲学 ,其主要表现就是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混沌 …  相似文献   

3.
中国语境中的审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逻辑的和历史的双重视域,区分了四种审美现代性的言路,指出中国审美现代性的自我理解具有三方面的内容,即它将社会启蒙视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将美学形式或美学经验视为实现自己目标的主要手段;将现实主义作为自我表达的主要经验基础。作者认为,在中国语境中,逻辑维度与历史维度的审美现代性之间存在着复杂互动的辩证关系,中国审美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常常构成一种互补关系,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总体风格特征是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4.
九十年代以来,在文学自身发展和市场作用下,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但此时的现实主义是开放性、多元化的,具有现代性气质的.如阎连科的现实主义写作具有魔幻色彩,陈应松的写作具有寓言的象征性喻指,鬼子的小说具有极端化叙述特征.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性气质,是中国作家在世界文学参照系下的自觉努力,也将是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整体中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文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思潮是对现代性的回应。新古典主义是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肯定性回应,启蒙主义是对现代性的肯定性回应,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否定性回应。中国“五四”文学思潮和新时期文学思潮属于启蒙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包括“两结合”)本质上是新古典主义,而在“五四”以后和新时期也产生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6.
王梅 《阴山学刊》2006,19(5):76-81
杜威站在经验自然主义的立场上,对于现代性是持批判的反思态度;胡适站在实验主义方法的立场上,对现代性持赞成的态度。在现代性思想的建构上,胡适背离杜威的立场,误读了杜威的现代性思想。  相似文献   

7.
从布鲁姆"影响即误读"的观点来看,现代中国关学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我国学界不断误读西方美学的历史.这种误读主要表现为三种方式:误解、误评和误构.文章依次分析了这三种误读方式各自的特征、表现、原因及其对中国美学的影响,并且指出,在中国未来的美学研究和美学发展中,应当最大限度地克服对西方美学的误解,努力减少对西方美学的非学术性误评和惟我独尊式的学术性误评,并在认真研究和积极借鉴西方美学成果的基础上,自觉追求一种既具现代性又富本土化特色的理论误构.  相似文献   

8.
经是好的,只是被歪嘴和尚给念坏了。我们常常怀着这样的信念去理解马列文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辛苦遭逢。于是我们常常指责论敌离经叛道或者是胶柱鼓瑟,于是常常要正本清源、辨明嫡庶,仿佛非如此就不能够保证它的纯洁性和延续力。殊不知再好的经,从来都是要误读的,谁也无法逃避“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命运。误读无罪,研究者的任务不在于拨乱反正,而是应该将计就计,把误读当作一种既存的现象,那现象背后之物才是我们的标的。即以马列文论中现实主义文艺问题这一支脉来讲,考察它的误读史,必将会给现实主义理论带来许多始料未及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杨春时  朱盈蓓 《中州学刊》2007,1(2):230-235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适应现代性以及现代民族国家双重历史要求的产物。在现代性的不同历史阶段,文学对现代性的态度也各有不同,于是就形成各种文学思潮的流变:新古典主义是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肯定性回应;浪漫主义是对现代工具理性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反动;现实主义是对现代性带来的社会灾难的揭露和批判;现代主义是对现代理性的反叛以及对生存意义的反思。“五四”以前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滥觞阶段,形成了三种倾向:争取现代性的启蒙主义、争取现代民族国家的新古典主义,反思、超越现代性的审美主义。这三种文学潮流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端,也影响了“五四”及其以后的中国文学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话剧对我们而言是地道的舶来品 ,它从一开始引入中国就承受了众多非艺术的意识形态重荷 ,比如革命、启蒙、宣传、教化等等。因此 ,一贯的现实战斗传统成为现代戏剧史的主潮 ,这种动机明确的单一片面的标准导致了对西方话剧传统的误读和对中国戏曲渊源的断裂姿态。前者如对西方现实主义话剧的曲解 ,它以社会政治倾向性置换了现实主义的根基———客观化 ,因而在旗鼓喧闹地介绍易卜生话剧时却只在其剧作中寻找与社会思想革命相契合的观念和实例 ,抽掉了其剧作中个性的生动和丰富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就是典型的误读个案 ;后者如“五四”时期…  相似文献   

11.
龚奎林  黄梅 《殷都学刊》2007,(4):126-131
以十七年文学为基础的"红色经典"文艺一直被世人所误读,只有用"经典红色"文艺才能够消除各种误读,还原其真正的原生态的本来面目。因而,理解十七年文学,必须走进它产生的现代性起源语境。其现代性主要来源于"五四"产生的政治启蒙现代性,目标直指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这是历史发展的逻辑必然。所以,十七年文学不仅不是反现代性的,反而是现代性的。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语境下中国乡村电影的空间叙事形态,随着城市化的飞速扩张已发生一种明晰转向:从传统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客观化美学呈现,演变为与现代性同构、承载城市主体怀旧情绪与批判意识的主观化空间形态,在真实与“想象”的相融相汇中,建构起一种寓托着创作主体“恋地”情结的乡村空间。由此,中国乡村电影的空间叙事,以多元性、异质性指向标示出对中国乡村电影空间美学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于影片《2012》反观“反思现代性”的三种模式。《2012》给出的是危机叙事的一种类型——风险模式,而对《2012》的指责隐藏着现实主义式的“现代性反思”。另外,在当下的讨论中,还有人将“风险”机制带来的某些弊端转换为“娱乐之罪”,因为一旦“现代性反思”“展示”,那么“反省”将会被消费覆盖。风险、娱乐、现实主义等反思的三种模式在物质与精神、批判性的有效性等问题上产生别有意味的差别。当然,“反思现代性”方式的多样化仍旧是现代性社会风格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文学研究会及鲁迅的文学作品常被认定为中国五四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至今无人质疑。其实,这种广为认可的观点不仅忽略了现实主义作为文学思潮的本质内涵,而且忽视了文研会及鲁迅之文学作品的历史使命,归其本质是对五四文学的错误定位。所以,我们有必要从现代性角度切入、挖掘现实主义的本质内涵,并剖析文研会及鲁迅之文学作品的深层文化内涵,再通过两者之间的细致比较找出本质差异,从而推翻“中国五四时期产生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已有成见。  相似文献   

15.
姜文振 《河北学刊》2004,24(4):113-119
中国现代性是在对传统性社会和古典性文化的超越与对西方现代性的参照中逐渐展开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知识界对现代性的体认或中国现代性构想的形成经历了多个不同模式的转换游移,从而使得中国现代性具有了不同于西方的鲜明的"历史具体性".这就说明,中国现代性构想在其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始终不是"完成时"而是"现在进行时"的,体现了百余年来中国社会文化现代发展的转型特色.  相似文献   

16.
在19—20世纪之交的时候,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几个主要文学流派上:哲学上的新康德主义和现象学,文学上的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美学上的马克思主义。在反对德国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共同斗争中,象征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不同的方式反思和批判了启蒙现代性在文学创作上的表现,比较明确地阐述了19—20世纪之交德国文学思想的审美现代性:凸显了"自立的"、"自律的"、"自足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本质,从而标志着德国文学思想转向了现代。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在历史转折期发生,鲁迅、张承志以知识分子个体性的生命感受来面对中国文化建构中的新问题,其民间文学立场反映了现代性与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文化冲突、知识分子在现代性进程中能动和反思性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话语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主导性法学意识形态之一.中国法学现代性话语主要表现在对西方法学现代性理念和制度的接纳与抗拒,对西方法律现代化经验普适性的反思,对法律发展中社会主义方向的现代性评估等方面.通过对中国法学理论和实践中的革命主义、法律工具主义、法律意识形态中的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纠缠的评析,可以看出中国法制在西方现代性话语传入后所发生的流变.  相似文献   

19.
《狂人日记》无论是在思想内涵、人物形象方面,还是在文体样式、艺术形式方面,皆已突破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模式,是一部具有鲜明现代主义特征的作品。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鲁迅无庸置疑地成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鼻祖;二是中国现代小说一开始就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处在同一起点上,具有了现代主义文学所具有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的成就与破坏性共同反映在气候政治当中,表现为自反性气候政治,并昭示着现代性本身的深刻危机;人的自反性在气候政治认知中建构了三种典型的社会观念情境:乐观主义、现实主义、悲观主义;自反性气候政治及其未来愿景,既批判现实又指涉未知未来,体现了批判理论的解放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