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符号互动理论集大成者米德在承续“社会行动理论”“多元自我”“境中我”等思想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剖析“自我与社会”关系的符号互动理论。当将研究聚焦于教育戏剧中的“自我与社会”时,符号互动理论作为一种分析框架,为探究教育戏剧中“自我与社会”这一核心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视域。教育戏剧作为一种融合象征性符号、语言性符号、动作性符号的教育方法,能从关系性、社会性、模仿性三个维度培养和提升个体自我的社会性认知、社会性人格和社会性行动。  相似文献   

2.
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是20世纪著名人类学家,以对青春期、性和社会化等问题的研究而著名。她以人性、人格和文化变迁为主题,无论是对萨摩亚人的青春期研究、对马努斯儿童的成长和教育的观察、对新几内亚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关系的探查,还是对代沟问题的研究,都充分证实了文化多样性对人格和心理塑造的决定性作用,从而表明先前的社会心理学对人的行为模式的描述与阐释并不具有全人类绝对普遍的意义。米德的文化决定论强调文化对人格的决定作用,她的一系列"证伪实验"有力地否定了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并使20世纪前期颇为流行的生物决定论遭遇严重打击,为博厄斯学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理论。米德的文化决定论对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探求》2020,(4)
党的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出现的新术语,科学界定这一概念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前提。首先用"解构"的方式对国内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概念阐释进行述评,以明确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概念界定的学理基础,接着从革命主体、革命对象、革命目标和革命过程四个维度,论述了自我革命中"革命"的内涵,继而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方式,探讨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中"革命"之外的意蕴,最后界定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L.科恩获1992年库利─米德奖库刊─米德奖(Cooley-MeandAward)是社会心理学界的最高奖项,一年一度由委员会评选.授子那些毕生从市社会心理学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的学者。1992年度的库利─米德奖授予科恩(MeloinL.Kokn).以表...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提出实践理性中的伦理德性、理智德性的德性分型,哈贝马斯在实践理性中区分伦理理性和道德理性,共同揭示了道德自我的个性内在与主体性价值.黑格尔以精神现象学揭示精神世界先后经历"真实的精神,伦理"、"自我异化的精神,教化"、"自我确定性,道德",相应于三个精神世界的主体分别为伦理实体自我、法权个体自我、道德主体自我,确证了道德自我的存在和超越性价值.精神哲学研究的本体思维追求形而上普遍本质和绝对本体、伦理思维注重伦理秩序和规范的建构、道德思维凸显自我理性和自主建构,哲学思维范式转换揭示了道德自我在现代道德哲学中的突显价值.实践理性中的德性分型、精神现象学关于客观精神及其自我三重形态、哲学思维范式转换,从不同角度确证道德自我的存在及其特定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扬帆远航"自我同一性成长小组为例,探讨小组工作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促进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是获得关于自我的知识和整合感,能对未来发展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小组中,获取自我知识的方法主要有他人回馈、社会比较、社会角色的扮演及自我探索。自我的整合则是通过形象整合和生涯规划来实现。工作者对小组进行了科学的设计,采用六个同一性地位作为评估成员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的标准,小组目标和内容的确定充分考虑成员需求,科学设计小组会期。对小组的评估显示,绝大多数成员的自我同一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心"的"形而上学"--论心理学哲学的理论根基、内容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哲学"涉及关于心理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各自心理学体系或研究取向具有学术生长力的前提预设和理论逻辑。在此意义上,"心理学哲学"的理论功能在于它能够帮助心理学完成真切的自我体察和自我反思,并依此发展和建构具体的心理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被经常抱怨的也许正是最喜欢的。米德尔伯里镇是一个像它的名字一样令人乏味的小镇。乔正是这么想的。他已经16岁了,从出生到现在一直生活在这个小镇,所以对米德尔伯里镇他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这鬼地方连一份自己的报纸都没有,还不乏味吗?"乔说。  相似文献   

9.
关于"哲学史就是哲学"的论断已成为一种共识性的认识.哲学史系指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又是"言必称希腊"的学问.古希腊哲学以城邦的女儿、思辨的女儿、神话的女儿呈现出古希腊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的哲学特质:反思时代问题的时代性、理性思辨的民族性、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人类性,体现了西方哲学对终极存在做终极解释的终极追求,表征了西方哲学始终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怀,体现了西方哲学史是一部不断向人敞开的人类精神解放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0.
薛小花 《社科纵横》2014,(5):130-133
自我意识是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的支柱,是解读这个体系的关键概念。谢林把这个拥有自我意识的先验唯心论体系称作"最完美的唯心论"、"最完美的实在论"。谢林认为先验唯心论体系建立的目的就是提高自我的级次,把自我建立起来。自我的级次通过谢林规划的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时期完成,即,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从原始感觉到创造性直观、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从创造性直观到反思、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个时期:从反思到绝对意志。谢林关于自我意识的观点显然是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但是,其中的重视人、发展人、提高人的思想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爱云 《社科纵横》2008,23(4):157-158
孔子关于道德教育思想包括:一、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二、重视道德人格的塑造;三、注重自我道德教育;四、独到的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五、强调以德行政.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视域中的"自我"(self)问题是当代西方哲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后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构成。在解构现代自我,罢黜现在自我的中心地位和实体地位方面,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发挥了摧枯拉朽的作用。然而在现代自我退场后,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自我观来代替现代自我观?时代需要一种什么样的自我观?这方面解构性后现代主义鲜有建树,留下的仅仅是个"破碎的自我"。时代呼唤一种新的建设性的自我观。建设性后现代的"有机自我"或曰"过程自我"就是对这样一种新自我观的探索,所反映的是后现代主义在自我研究问题上的最新进展。与现代封闭的独立自足的实体自我不同,"有机自我"是一种开放的生成中的过程自我、一种关系自我和创造性的自我。这是一种有根的自我、一种为了共同福祉的自我。它与中国人对"自我"的理解存在着深度契合,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3.
《探求》2020,(3)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党建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重要成果,以其明确的目标、范畴的全面和方式的严慎,实现了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和国家在应对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自我革新自我发展的主动性战略,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环节,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党建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4.
段炼 《浙江学刊》2008,(2):72-76
本文从自我认同的角度,以"仁"为中心,描绘了一幅古代中国自我认同的路线图,考察并探讨了两个关键性问题儒家自我的道德内涵以及古代中国的自我(己)与家、国、天下的关系.文章指出,就"古代中国的自我认同"而言,前者揭示的是自我认同的价值来源,而后者则呈现出道德价值和现实世界的复杂关系.简洁地说,作为"仁"的来源,孝悌、"爱人"的观念,与自我认同的确立密切相关;作为"仁"的实施,推己及人与克己复礼开辟了自我认同的实践途径;而作为"仁"的扩展,在"己"与家、国以及天下建立关系的同时,也为自我认同的延伸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名家茶座     
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1863年,米德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南哈德利;188 7~1888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在W.詹姆斯指导下  相似文献   

16.
周怡 《学术交流》2001,(2):113-118
石涛试图以哲学的高度,把他对绘画的全部认识贯通起来.他以"一"这个道家特殊的哲学概念替代了以往画论中的"道".这是介于"道"与"万物"之间的一个概念.一方面,它有"道"的生成意义;另一方面,又是物自体."一画"是人类依据于自然的创造,它打破了自然的原始状态,铭刻上人的意志.石涛在继承中国哲学关于宇宙起源、艺术起源学说基础之上,又强调了艺术家主体创造的因素.以此冲破因袭的成法,创造出一个"我法".所以石涛认为,受先于识,要把握一画之法,就要强调艺术家自身对自然的感受,固守成法必然导致自我感受的丧失,惟有不受任何概念束缚的"一画"才能真实地表现自然,也表现自我.  相似文献   

17.
柯亨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一书中,批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剥削理论和社会理想是建立在与自由主义同样的"自我所有理论"的基础上的。以《资本论》中的所有权理论为依据,从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承认自我所有权、自我所有权同价值理论和剥削理论的关系、自我所有权的超越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及其实现条件的设想三个方面对柯亨的"马克思批评"进行批判性反思,可以发现柯亨对马克思的这一批评是建立在对《资本论》的误读和偏见之上的。这不仅表明柯亨已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转到了"后马克思主义"立场,而且从反面证明了《资本论》的政治哲学意义和当代价值。《资本论》的所有权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坚持科学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原则,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法权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对其作了历史的批判。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对"劳动力商品"的分析展开的对所谓劳动所有权的批判。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这一核心思想与"从生产出发超越生产"的"生产超越逻辑"一起,构成了《资本论》最核心的观点。两者的统一就是马克思关于"自由王国只能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但又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的思想。柯亨"后马克思"转向的这一教训,从反面再一次告诫我们:在后冷战和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马克思的《资本论》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其所有权理论仍然是对包括新自由主义在内的各种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和意识形态进行政治哲学批判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与女性:他者的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旭 《浙江学刊》2005,(3):203-209
"哲学与女性"问题是一个新的哲学问题.通过考察现象学、存在主义、列维纳斯、德里达、弗洛伊德和拉康等人有关女性的哲学话语,本文试图追问:为什么号称是对整全的知识和真理之爱的哲学,竟然排斥、拒绝和否定女性的思考和关于女性的思考呢?哲学的同一性究竟是如何通过一对"自我与他者"建构起强大的自我确定性的呢?女性的人性的同一性在哲学中又是如何被一步一步建构起来的呢?为什么哲学难以言说甚至根本不能言说女性?这一哲学话语的沉默和缺席对于哲学意味着什么,对于女性又意味着什么呢?对"哲学与女性"作为一个哲学问题的自我意识,代表了试图打破这种哲学独白的沉默和缺席的良好意愿,代表了走向二者之间艰难的对话的开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考察现代社会与日本人的"自我"。所谓"自我",是指对自己和自己周围的关系的一种认知,"自我"的概念包括人际关系或社会地位等自我的扩张范围。本文根据笔者最近几年来接触的心理咨询事例与调查,论述现代自我的异常心理。  相似文献   

20.
2013年日本通过的《特定秘密保护法》是自民党政府的"自我赋权",使"秘密保护"成为政府主导的一项系统性权力。法案在议会"强行表决"通过,是保守主义政治家对议会"多数主义"的又一次滥用,而不是国民意见得到反映的结果。该法关于"特定秘密"指定的标准规定模糊,为政府滥用法律解释、扩张权限提供了便利,将极大制约媒体报道自由,冲击国民知情权,严重打击市民社会。《特定秘密保护法》反映了日本保守的"政府"与"市民"在权力上的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