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传统经济学范式是以生产关系理论为中心的“生产关系范式”,改革开放后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形成了以经济运行即资源配置理论为中心的“资源配置范式”,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一种试图把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调和的“生产关系+资源配置”的折中范式.这三种范式在理论上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范式,在实践上都不适应当代中国的实际国情与发展要求.要科学构建中国经济学范式、正确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就必须对这三种范式进行认真反思与批判,在此基础上按照科学行性、适应性与综合性原则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生产方式理论为中心的现代中国经济学范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即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欧美、日本以及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同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范式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当代欧美、日本的马克思经济学发展路径和成功经验表明,中国当代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基本理论观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合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和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同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下,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亦包括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批判与否定.  相似文献   

3.
演化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颇像中医和西医处于两极,两极之中一极范式的缺陷正可以通过另一极范式的优势加以互补.我们认为演化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可相互结合形成优势互补,这既有利于对现实经济现象认识的深化,更有利于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马歇尔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再未随时代变化而进行过整体的理论范式变迁,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的"硬核"、"防护带"均受到理论与现实的冲击.本文指出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危机及其在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中的表现,并进一步剖析了其危机发生的原因,从方法论、经验假定、研究对象等方面对其理论范式的转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及其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于从"空的世界"到"满的世界"的历史背景之中。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资源环境观和理论范式都提出了强烈的挑战,而回应这一挑战也正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的新契机,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不断完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并重新认识资源环境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朱富强 《学术研究》2023,(6):97-105
中国经济学的范式构建不能局限于对具体实践的经验总结,更主要是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这就需要为中国经济学范式构建坚实的社会和行为基础,其中的关键则在于辨识儒家文化的高次元精神和低次元具象。高次元精神是指具有高度自觉、自我改造和批判性反省特质的精神,但这种具有生命力的高次元精神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蜕变为低次元的社会具象;相应地,普罗大众往往会被这种社会具象所遮蔽而认识不到高次元精神,对文化传统持完全否定和批判的态度。剖析的三个典型例子显示,对待传统文化不能抱有历史虚无主义,不能以现在的认知和制度去苛责古人。西方社会的学术和理论根植于西方社会的时代背景和西方人的文化心理,中国经济学人不应热拥西方主流经济学而极力否定中国经济学的独特性,应将现代经济学理论嵌入到儒家文化和行为机理之中,构建具有极强洞察力和生命力的中国经济学范式。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内核的改变和保护带的修订意味着新的经济学分支的出现.新制度经济学由于采用了一种新的范式,即通过引入信息、交易成本及产权约束,修正了主流经济学的保护带,并且抛弃了主流经济学的内核假定,因此,新制度经济学是对主流经济学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8.
演化经济学与经济变迁理论的新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演化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彻底抛弃了新古典经济学所蕴含的牛顿力学隐喻,而借鉴现代生物学进化隐喻来构建其理论纲领,发展出一种完全异于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制度和技术变迁理论由于运用了演化经济学的动态分析框架,在技术变迁、产业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演进等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刘汉全 《江汉论坛》2005,20(2):9-13
20世纪30年代以来,新古典经济学尽管经受多次批判,但其理论内核和主要思想仍然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是主观效用价值论,而主观效用价值论又是建立在其需要(欲望)理论基础之上的。新古典经济学需要理论并非十全十美,既有其合理性,又有其明显的缺陷,从批判的角度审视新古典经济学需要理论,对于批判式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重建经济学价值理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的演变及其方向瞻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科斯搭建起法律经济分析的桥梁后,谈判分析范式因其能够将法律经济分析统一在效率主题下而成为主流分析范式。随着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博弈分析提供的特定环境下主体间互动的分析框架更适合进行法律分析,博弈分析成为新的主流分析范式。但同时,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挑战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理性选择假设,现实性更强的行为法经济学分析范式正在形成中。那么,法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何在?从法经济学的历史逻辑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法经济学的未来发展依赖于理性选择理论这一基础理论的进步。“理性”概念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精炼,形成“新理性选择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引导法经济学将向更加实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是修正还是革命的争议对新制度经济学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从经济学是选择的理论还是交换的理论的罗宾斯-布坎南经济学定义之争中,我们可以梳理出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或硬核的四大方面,即新古典经济学是选择的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资源配置理论,新古典经济学以孤立个人主义为基本方法论,新古典经济学以均衡分析和最优化理论为基础。这就为判断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是修正还是革命提供了判断依据。混合模式的内在缺陷使新制度经济学不可能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下得到真正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将历史和制度纳入分析当中,从而部分回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并与布坎南定义的交换的理论保持了一致。因此,新制度经济学需要树立自觉的革命意识,在交换的理论框架下完成统一,以形成强有力的思想体系。宪政经济学是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最后归宿。  相似文献   

12.
李军  冯志军 《北方论丛》2008,19(2):143-148
法经济学分析范式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运用边际分析法求解对诸如个人效用最大化、政府税收最大化等最优化问题。通过边际分析方法求得的具有相互联系的行为主体的最优化行为的集合便是均衡,这也正是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的核心概念。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的最终任务是对行为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共同构成的均衡进行效率评估,也即考察某种均衡是否符合效率标准。由此可见,法经济学分析范式是以边际分析方法为基本工具、以均衡为核心概念、以效率为规范性目标的法学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3.
自利最大化长期以来构成主流经济学理性概念的核心,如此则排除了利他行为的经济学意义。但人类行为是复杂多样的,大量非自利行为的存在对以自利最大化为核心的经济学理性概念形成挑战,迫使经济学重新审视理性。经济学家试图增强理性概念的解释力,一种流行的方式是通过效用函数的转换把利他行为整合进利己模式,宣称利他统一于利己。这种方式其实是逻辑上的同义反复,不能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出路是从理性的形成入手,用理性统一利己与利他。经济学理性根植于特定社会的规则系统,是历史演进的产物,从属于具体的思维传统。理性内化了社会规约,根据内化程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以自利最大化为中心的工具理性可以作为一个特例包含在本文的理性模型中。  相似文献   

14.
经济哲学是经济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实践哲学与经济哲学具有本质联系,马克思第一次使经济学有了哲学的含义,使经济哲学深入到哲学的基础中.经济哲学对人的本质的一个特殊方面作出独特的探讨,统一了规范性与描述性,超出了政治经济学的范畴.经济学本身的发展代表了哲学向实践、文化和生活世界的转型.经济哲学的产生也来自于现实问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时代历史思潮的深层境域对经济学演变发展的特征与趋势进行追踪分析,认为主流经济学是现代科学理性主义孕生的宠儿,因此不可避免被打上科学理性主义的胎记。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晚近出现的新历史思潮已经影响到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几乎所有方面,无疑也会对经济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演化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非主流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正是经济学对后现代主义回应的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中国的主流经济学经历了从传统主流向当代主流的嬗变,主流化嬗变背后的历史逻辑是中国发展模式的变迁,同时也引起了理论范式的相应变化。传统主流的局限主要是释读化研究倾向所带来的,表现为违背问题意识导向、混淆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无法形成逻辑一致的分析框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化发展及其创新仍面临着认同之困、体用之困、转换之困等诸多困境。为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必须处理好:(1)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形成公平的学术研究环境;(2)思想与工具的关系,形成正常的学术价值取向;(3)规范与嵌合的关系,形成科学的学术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7.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丹尼尔@卡纳曼和弗农@史密斯,卡纳曼将心理学与经济学相融合,对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进行研究;史密斯所创立的实验经济学,通过实验室实验来测试根据经济学理论做出预测.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局限,开辟了经济学发展的新领域.现代经济学正大踏步地向经济现实回归,这无疑将大大提高经济学的解释力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由于所持的学科立场及研究视角的不同,对法经济学关注的学者们并没有就其学科性质、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取得一致的看法。以波斯纳为代表的主流学派把“法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于“法律的经济分析”,在研究范围上包括从反托拉斯法到法律和法学的各个领域,在研究方法上偏重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而以麦乐怡为代表的非主流学派则把“法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于“经济、社会、哲学等比较分析”,在研究范围上纳入更多意识形态内容,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经济、政治、社会判断方法的综合。主流学派凭借其研究方法上的“技术优势”,在过去40年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非主流学派试图突破法经济学研究中“法律的经济分析”这种狭窄的分析框架,发展出一种新的思考法学与经济学的方法。这一发展趋势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其研究方法和分析结论在多大程度上能显示出超过“法律的经济分析”。从根本上讲,法经济学理论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创造性过程。作为新兴的理论学科,法经济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应通过改造和完善原有经济学构架,建立有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不宜采取全新的本土化模式。要建成有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需着重做好三点,一是不要把经济学分成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部分,二是用运行、发展和制度三项内容组成基本框架,三是使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成为体系的必备构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