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吟诵作为一种表达性较强的说话方式,它将口头传播、文本记忆、艺术表演等因素结合在一起,使人在具体的、动态的环境中强化对唐宋词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2.
石刻是中国古老的传媒之一,唐宋词一登上历史舞台,就利用石刻这一重要媒介扩大自己的影响.唐宋词的石刻工刘传播具有保存原作、大量拓制、辑佚补遣和观赏书艺等多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手写传播是最古老最普遍的文学传播方式,即使进入印刷时代后,人们和书籍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手写传播还是与印刷传播一起并行不废,每一部手写稿都具有独特性,特别是名人的手写,更具有文物和收藏价值.唐宋词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手写传播一直是其最重要的传播方式.这些手写作品具有保存原作、校勘异同、辑佚补遗和观赏书艺等多方面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明词成为词学领域新的学术增长点,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唐宋词研究者的持续助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宋词研究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的诸多困境:文献的完整、知识的密实、经典的稳固、范式的成熟等从多个维度制约了唐宋词研究的活力。事实上,明词作为唐宋金元词在时间上的接续者,是我们在通代视域下重审唐宋词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它所积累的知识资源与经验视角有助于我们转换思维方式,重新探究唐宋词研究中仅靠同时代文献无法解决的难题,重新评价唐宋词研究中的一些“平庸”问题,理解并反思现有唐宋词研究话语中的明清词学元素,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唐宋词研究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从新的美学视角———模糊美的角度来关照唐宋词,可以发现,深幽绵缈的词体之美正是模糊美的典  范。由于词独特的体式,使得词情、词境、词的语言处处可见模糊美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传播与接受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愈来愈受到学术界的青睐。就词学领域而言,出版的学术成果业已不少。陈水云等著《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传播与接受》就是其中一部优秀的著作。作者之所以选择传播与接受作为词的研究视角,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试图打破文献、创作、理论相隔离的做法,想通过传播与接受的视角将三者的研究相打通,二是试图改变词史上先后代序的研究思路,将唐宋词与明清词放在同一个研究平台上进行综合考察,做到古今贯  相似文献   

7.
受生成语境、传播范围、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唐宋词表现出鲜明的叙事性风貌。因而,叙事性也是词的重要文体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8.
以词纪时,是唐宋时期岁时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古代诗歌中纪时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又与词体观念的更新和词体功能的扩展紧密联系着.唐宋纪时词创作十分繁荣,大致经历了一个粗成、成熟到繁荣的过程,其作品内容也由程序化应时发展为以个性化写实为主.娱乐性功用、大众化的传播环境、特定的创作题材与写作时间,决定了纪时体词相应的表现手法,使之呈现出鲜明的体式特征:即时性与实用性,通俗性与习套化,景、事、情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中唐至两宋是“庶族地主文化构型”逐渐崛起、终至占据社会统治地位的时期,词即是此新兴庶族地主文化的产物,并在兴起之初便很快走上了狭深的发展道路。而随着唐宋时期儒家思想的开始失坠,几至沦废替陵以及独尊地位的重新确立,词则走过了一段从兴起、繁盛到经过一番改造、修缮终至重获更大发展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0.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末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南唐范式”是唐宋词中有别于“花间范式”“东坡范式”“清真范式”三大创作范式的一种抒情范式,它起源于五代时期词人韦庄,定型于南唐李煜,而造极于北宋之世,对词体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士大夫之词。“南唐范式”善于书写人生痛苦,善于书写自我的真情实感,常书写怀旧、离别、相思、漂泊等有关内心感受的题材,同时还具备深情美、质朴美、真切美、悲剧美等审美价值。唐宋词的“南唐范式”成就了宋词一代之文学,在词史上有着极为关键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词以自身强大的生命原能建构了庞大的“要眇宜修”的文学家族,又在不断展开的生命巨系统中突破了某种等量平衡,在总体上保持一种“词之为词”的女性化的生命有机感。词体的女性化特征是词本体这一鲜活的生命系统外内容、内形式的一种同质化倾向,亦是支撑“词之所以为词”这一内在规定性自含的美学精神。词体的女性化特征经历了奠立、破体、复位、深化,由形渐神、由外入内、由模拟到真实、由共性转个性的演变过程。词的女性化特征乃是词人、词作、词史动态的一种审美走向,兼具显性与隐性的双重特质。从显性来说,基于女性题材、女性声腔、女性姿态等形成的雷同化的语汇习惯与美学意趣;从隐性来说,词作女性化的主观视角渐次深入形成了固定化的思维范式与文化心理。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发展演变并非是一条线性的承续轨迹与清晰的视阈分界,而是词体生命“常”与“变”的嬗递错变与历史流衍。  相似文献   

13.
对白居易诗与唐宋词中思想内容的某些方面作细致的观察分析后,发现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享乐心理,去日苦多、人生如寄的感伤情绪,但求适意、不拘形迹的归隐意识是其内在契合点,反映了中唐以来新型文化背景下文士心理的变迁,是白居易诗和唐宋词独特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4.
15.
作为一种虽然古老,却始终余温不散的“活文学”,唐宋词至今仍供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养料。而对与其一脉相承的现代流行歌词,唐宋词除了给它提供语言和形式上的借鉴,还在词情、词境和词风等词体的本质特性方面为其确立了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当时风靡于社会各个阶层的流行歌曲,唐宋词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娱乐至上"精神。不可否认,"娱乐至上"精神根植于消费文化的土壤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艺术向商业社会和大众审美趣味的谄媚和盲从。但是,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唐宋词"娱乐至上"的精神也凸显了宋人对文艺本质特征的重新认识和再发掘,同时,宋人对曲子词娱乐功能的重视,又体现出个人主体价值的提升和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7.
鹧鸪是常见的诗词意象,内涵"臆白点"、"多对啼"、"飞但南"和呜叫声与"钩耕格磔"、"行不得也哥哥"谐音的四大特性,由此被赋予了丰富的感情.随着词的发展,鹧鸪意象的寓意也在不断的变化中.  相似文献   

18.
起、结与过片是词的章法结构中的关键部分.唐宋词的起句大致分为陡起和平起两种手法,陡起者多写"情",平起者包括以景起、以情起及以事起等.结句可分为首尾呼应、宕开一笔、画龙点睛和翻进一层等手法.过片有承上启下、一气贯注、似离实合、异军突起等作法.唐宋词的多种艺术表现,与词的题材意蕴、词人的个性气质以及词的体制的不同密切相关,值得作具体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唐宋词把色彩作为意象营构的亮点和意境构筑的关键,在前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对色彩的把握和运用不断深入。其对色彩搭配技巧的精益求精以及对色彩表意和表情功能的进一步拓展,不但使作品呈现出感性直观的造型美,且具有理性深层的识度美。同时,唐宋词中色彩意象所包蕴的深广的文化心理内涵,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两宋词学批评所运用的文本形式予以归纳梳理,计有:(一)词话专书、词学专著;(二)词籍序跋;(三)诗文题跋、书札、词作题序;(四)词选及其按语;(五)书录解题;(六)散见于宋人诗话、方志、野史、笔记之中的单篇(则)词评文字。这六种文本形式庶几囊括了中国古代词学批评的基本文本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