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末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从文学传播的角度考察宋词在当时的传播状况,将传统的版本目录学纳入到文学传播视野之内,使词集的版本目录文献变为词集的传播史料,或能盘活词学研究的资源,扩大词学研究的视域。通过考察宋代词人苏庠、毛滂、吴礼之、赵鼎、黄大舆、李弥逊、潘良贵、冯时行、欧阳澈、曾惇等十家词集在南宋时期的版本传刻情形,即可管窥宋词在当时的书册传播状况。南宋人的词集,大多有诗文集外单行本和诗文合刻本二种。词与诗文合刻,表明南宋文人已将词视为可与诗并称传世的诗体。不再像北宋文人那样,词作不能入诗文集,只能作为另册集外别行。虽然南宋尚有少数文人坚持认为词不宜与诗并刊,诗集不收词作,但大多数人已改变了这种重诗轻词的观念。词作结集刊行,成为南宋词传播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唐宋词与流行歌曲歌词创作所表征的艺术思潮的共通性以及唐宋词所成就的艺术经典的高度使得它为当代中国流行歌曲歌词创作者所关注。当代流行歌词创作中有着丰富的唐宋词元素,唐宋词作为唐宋时代的流行歌曲,是当时社会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特征、主题内容、艺术风格乃至社会背景等很多方面与现代流行歌曲都有着相通和相似之处,能够为现代流行歌词提供语言、形式、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借鉴。研究两者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现代流行歌词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孙克强教授是我素所敬佩的同辈学者之一。近十年来,他重点从事词学研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韵文学刊》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分量的论文,或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所转载,或为《新华文摘》所摘要,成绩显著,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现在,这些优秀的学术论文结集为《词学论考》,将出版印行。作为较早拜读此编的一名同行,这里,我想谈几点读后感,并郑重地向爱好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词学的读者推荐这部好书。这部好书好在哪里?一言以蔽之,曰“冷”。词学研究的热点,长期以来一直集中在唐宋领域。固然,唐五…  相似文献   

5.
温庭筠词在晚唐五代首先主要是以歌妓传唱方式进行传播的,为便于记诵出现了抄本形式的词集文本,这对温庭筠词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为适应歌妓的歌唱出现的歌本<花间集>,作为温词在后世传播中的主要媒介.为温词的持续性或永久性传世提供了根本保证,完成了从口头传播到书面传播的转变.在这种转变流传中,还可能对南唐词产生了直接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传播与接受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愈来愈受到学术界的青睐。就词学领域而言,出版的学术成果业已不少。陈水云等著《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传播与接受》就是其中一部优秀的著作。作者之所以选择传播与接受作为词的研究视角,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试图打破文献、创作、理论相隔离的做法,想通过传播与接受的视角将三者的研究相打通,二是试图改变词史上先后代序的研究思路,将唐宋词与明清词放在同一个研究平台上进行综合考察,做到古今贯  相似文献   

7.
《珠玉词》是宋初词人晏殊小令词创作的结集,也是我国词学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从修辞的角度看,其表现手法主要有三:一是既善于点化旧文,又能自铸新词,别开生面;二是既长于白描,又工于设色;三是婉曲与直说并用,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论"柳永热"现象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词林的"柳永热"现象,可以从柳词传播自然空间的跨度和喜爱范围的广度两个侧面加以描述."柳永热"的成因主要有三一是词人们创作的相互仿效、感发以及乐工和歌妓的争相传唱.二是北宋承平日久,朝野多欢的社会环境的孕育.三是柳永主动适应时代的需要,大量创制"新声",又力求"旖旎近情",易唱易懂.这些,对"柳永热"的形成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唐诗在当时的传播主要有音乐传播和文本传播。音乐传播可分为徒歌与乐歌:徒歌便于操作,传播主体广泛,促进了唐诗的大众化传播;乐歌由乐工歌妓演唱,所唱之词多选自当时流传的文人诗歌。文本传播因物质媒介与书写手段的不同可分为固定文本与流动文本,其实际发生过程则经历了单篇传播和结集传播两个阶段。唐诗的传播常常是音乐传播与文本传播交互进行,因二者本身的局限而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传播带给唐诗创作的影响有:确立了名篇名人;普及了诗歌;刺激了创作;形成了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10.
清初文人借助尺牍实现了社会信息的传布与交流、学术资源的整合重组与文化资源的共享。文人群体运用收藏、刊刻等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实现其传播角色。文人尺牍的传播不仅受到当时朝廷的文化政策等政治环境的制约,还受到文人本人的品节、社会地位以及尺牍本身学术价值的影响。无论从尺牍的创作还是从尺牍的结集出版,都可以看到尺牍的媒介特性。文人尺牍的传播首先诉诸文学的形式,收藏与出版的"著作化"也是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受生成语境、传播范围、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唐宋词表现出鲜明的叙事性风貌。因而,叙事性也是词的重要文体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2.
唐宋词作传世约23000余首,用800余调,然其乐谱,除一二特例,今已不复可见。其原因主要是:唐宋词作多为案头作品,本不必歌或不曾歌,无需乐谱;传唱之曲,无需书面符号乐谱;部分词作之唱法,可能是“依字声行腔”,本无固定的旋律节奏,亦无需书面乐谱;少数情况下虽有书面符号词乐谱,但仅在教坊、乐工处流传,没有或很少进入市场,因而不能大量存世,流传下来的概率极低;唐宋词乐谱作为符号手段不甚完善的“简`化谱”,不能代替口头语音符号谱,是否标谱意义不大,因而即便是用于演出的词集亦不标谱。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的《词论》(收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和《诗人玉屑》卷二十一中),是研究宋代词论的一份重要材料,它在当时和后世都引起过很大的反响.但是,在对于它的研究工作中,至今还存有一个疑难问题未得到深入的探讨——那就是,它前后评述到十九位唐宋词人,连有些不甚著名  相似文献   

14.
苏轼词在当时的传播有多种途径,如演唱、吟诵、题壁、书法作品、寄赠、唱和、品评、编集等。其词在当时的传播,蕴含着某些传播史、文学史意义,主要是:苏轼具有积极主动的传播意识;苏词传播途径多元化,但书面传播开始占主流地位;受众大众化,但逐渐趋向于文人士大夫;苏词的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宋词的发展方向,使宋词走向文人化、典雅化。  相似文献   

15.
两宋时期,民间、士人、官方雅集普遍,伴随词作的繁荣,词社亦随之诞生。两宋词社的发展经历了缓慢的演变历程:北宋词人雅集以单次集会形式为主,没有围绕固定主题展开反复唱和,没有明确的结社意识,留下来的作品不多,是词社的萌发期;两宋之交至南宋宁宗时期,出现多个重要的词社,集会和参与人数增多,往往围绕特定场景或者主题进行了两次以上的唱和,保留下来的词作大增,词社性质明显增强,是两宋词社的重要发展期;南宋理宗至宋亡,大批词人聚集临安、会稽等地,频繁集会,一起讲声律、论词艺,引领词坛朝着专业化、精深化方向发展,并有词作结集,标志着词社完全成熟,是词社的凝定期。词社的出现,与词学创作的繁荣互为因果,并造就了一批名家名作,在两宋词史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长卿《惜香乐府》词,在明末《宋六十名家词》出现后,才开始受到词选家和词评家的关注。在此之前,其流传可能主要是抄本的形式,未曾大规模流行,《惜香乐府》的流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其中涉及文学作品接受等方面的因素。赵长卿作为一个现存词作数量居第五位的宋词作者,又出身皇家,由于资料的缺失等种种原因,后世对于他的作品和生平研究在很长时间内却是一个空白。然而作为宋词作家中存词位居第五的作家,《惜香乐府》的诸多方面理应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一唐宋时代,词是一种与音乐相结合、可以歌唱的新兴抒情诗体。词为“声学”,即“音乐文学”,音乐性是词的突出的艺术特性之一。研究词的特性,研究词体演变过程中许多带有规律性的问题,都不可忽视词与音乐的关系问题。建国以来,运用新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古典文学,这是有益的尝试,但同时也曾出现重思想、轻艺术,以政治鉴定代替艺术批评的偏向。在词学研究领域里,有的研究者简单地搬用“人民性”、“爱国主义”一类概念,以贴标签的方法,对词作家进行划线、排队;有的研究者将毛泽东同志有关旧体诗词的言论,进行种种曲解,以“束缚思息”、“不宜提倡”为借口,轻率地否定唐宋词的形式格律和艺术价值。词学研究出现了某些混乱现象。例如苏轼、辛弃疾,论者既以为他们的创作具有“人民性”,把他们抬上现实主义的宝座,又将他们的创作,曲解为豪放而不协律腔的典型;例如周邦彦以及姜夔、史达祖、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汉语是中古汉语的主体部分,此期使用的连词可以作为中古汉语连词范畴的主要词项。因此,研究魏晋南北朝汉语的连词对于研究中古汉语的连词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此期的连词跟副词、介词等词类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系统深入地研究此期的连词又必须尽可能精确地确定研究对象。因此,从语法功能及语法意义两个角度,认真考察连词词项的分布环境,将起连接作用的副词及形似连词而实为介词的词项排除在连词范畴之外,就是深入研究此期连词的最重要的前提工作。  相似文献   

19.
秦观词在明代传播极广,在唐宋词人中首屈一指。其词集在明代明确可考的翻印次数至少有12次,钞本也有4种,加之明人收藏的宋刻本6种,秦观词集在明代传播的版本达22种之多。词选也是传播秦观词的重要媒介,平均每部明代词选辑录秦观词约19.6首,平均排名为7.5名。尤其是《草堂诗余》反复翻刻,对秦观词的传播居功至伟。此外,明代笔记、戏曲、小说、类书、词话、诗话等其他文献传播的秦观词至少有22首,传播次数超过了68次。  相似文献   

20.
日本人士填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间,日本词人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而且对词史、词乐、词律、词风等方面的研究,也颇有成绩,值得我们重视。 对于词史的研究,首先是词的起源问题。早在江户时代初期,日本词人就论及这一问题。如日本儒学家林罗山之子读耕斋,对《花间集》甚为赞赏,称它为“近世倚声填词之祖也”。《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文人词作的结集,可以说是词正式登上文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