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球化”已成为跨越 2 1世纪不可回避的现实。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是这个话题中的一个重要领域。1 .人类学的文化视角的启示。全球性是现代性的一种继续与深入。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 ,高新科技在全球的传播、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整个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种跨越民族社会差别的共同的生活方式图景正展现出来 :无论你走到哪儿 ,都可以看到带有全球性印记的跨国公司、电视机、牛仔裤、流行歌曲、性感的生活广告、网址、……。在这种情况下对“民族性”的理解 ,本身也牵涉到对“全球性”…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的全球化传播既产生出文化全球化,更激起了民族文化的反拨.英国文化批评家利维斯批判大众文化,以确立英语语言的经典地位、梳理英国17世纪的传统文化、倡导文学教育等方式建构精英文化在当前社会的主导作用,构建了英国文化在面临美国大众文化侵袭下的民族文化模式,为全球化本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化全球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美国大众文化全球化.面对文化全球化的严峻形势和发展趋势,我国如何利用自身民族文化的优势,积极倡导国际文化保护和协调,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全球化的大众文化中展现自己是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化全球化通常被肤浅地理解为文化的全球性交往,是经济全球化的副产品。全球化本质上是全球性的共同生活;文化全球化则是这种"脱域"性共同生活的文化诉求和表达,其深层次诉求根植于现代性的要求及其扩张。现代性是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内在机制,这一机制表现为工具理性、大众文化的全球性扩张。文化全球化意义系统的形成有两个根源,一是起自于西方现代性的文化理念和表达;二是参与文化全球化的各方对原有的文化生活方式的理解及其相互激荡。因而,当前文化全球化的后果表现为西方文化的强势和主导,同时也体现出文化冲突与共生的共存场景,呈现出文化一元化趋势与多元化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鲁涛 《云梦学刊》2013,(3):41-41
金惠敏著的《全球对话主义——21世纪的文化政治学》一书已于2013年2月由新星出版社出版。全球化研究是199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的一大热点,迄今犹然,牵动着人文社会科学诸多网结,这方面的著述早已汗牛充栋。然而,从哲学角度对全球化进行研究和概括的著作并不多见。该著将"全球性"作为一个扬弃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新的哲学范畴,认为"全球性"将带来"世界文学"的终结,并同时出现一种"全球文化"。但是,全球文化并不是单一文化,而是永远处在一种"对话"的过程中,是为"全球对话主义"。"对话"包含了对自身的超越,因而具有全球性和抽象性,而"对话"也同时假定了参与对话者的不可通约性,"对话"由此得以持续。该著坚信,"全球对话主义"将是一种新的全球意识形态,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需要这样一种理论,一种眼界,一种胸怀,或者,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全球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悦笛  佑素珍 《学术论坛》2002,46(1):142-145
全球化是个多层次的发展性概念 ,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全球化是其中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从文化结构上看 ,全球化使各民族的实用性文化日益趋成一种普遍的全球性文化 ,但它们的理想性文化却有可能保留下来而呈现多元共生的发展态势。从全球化构成上看 ,其实现的途径主要有人类、民族国家、民族社会、个人这四个层面 ,文化全球化问题在个体层面上特别凸显。世界化与民族化的辩证统一 ,是全球文化建设应遵循的根本原则 ,它包括“全球价值的地域化”与“本土经验的全球化”两个互动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余敏先 《江淮论坛》2010,(4):180-184
"灰姑娘"的故事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传播,这一古老的民间故事对韩剧的叙事有很深刻的影响。韩剧在形式上沿用了这一经典的叙事模式,但在继承中又有创新和变异,它借助现代化的手段,融汇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使这一古老的西方民间文学在东方获得了新的文化生命。"灰姑娘"型韩剧在某种意义上是"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较为完美结合的大众文化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8.
全球性、全球化和全球主义是三个互为联系又相互区别的重要概念.全球化强调各领域中的跨国过程特征,全球性则意味着世界社会并且表明这一事物是不可修正的,"世界社会"要求从多领域、多中心、政治的角度加以理解.对三者的区分可以通过比较全球公民社会、世界主义民主、资本主义世界社会、世界风险社会、作为非民主合法政治的世界社会、跨国国家等六种有关世界社会的不同观点来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
郭敏 《江淮论坛》2006,(6):117-120
韩剧对我国的成功输出是全球化背景下“韩式”的儒家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反哺”,体现了当代中国人对远去的传统文化的缅怀和热爱;传达了儒学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正统正在回归中国的信号,也给了国产电视剧制作中充斥电视荧屏的庸俗大众文化风尚当头棒喝和文化启示。本文认为,在电视时代,我们要以认真的态度创作电视剧,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以虔诚的态度来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最近电影"大片"的发展和"80后"文化的崛起等现象的思考,对今天的中国大众文化在全球化中的形象提出了新的看法.本文指出,一种"后原初性"的存在是今天中国大众文化新的表征,由"本土或全球"向"本土即全球"的过渡是中国大众文化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3.
民族国家理念在《云南》杂志中的凸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勤 《学术探索》2003,(10):28-31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中华民族为适应时代变迁,试图调整自身内部机制所作的一种努力。直至辛亥革命前的几年中,先进的中国人在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探求历程后,才逐步产生了创建新型民族国家、实行现代化以救亡图存的思路。本文试以《云南》杂志为例,分析、阐述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李斯所作的刻石文流传下来的共7篇,采用的是每句四字的形式,继承的是四言诗的形式。在7篇刻石文中,有6篇是三句为一章,是古老诗体的复活,同时又是楚文学影响的结果。7篇刻石文,各篇或36句,或72句,每篇作品的句数相对固定,体现出森严的法度,带有法家特色。各篇刻石文都有自己的风格,针对性较强。在运用比喻的地方,继承的是先秦文学所奠定的原形。  相似文献   

15.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计划经济以性善的“道德人”为前提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性恶的“经济人”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现实的人。我们认为 :这种“现实的人”生活的最佳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人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当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其基本原因是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推行股权分散化运动 ,改变私有制的实现形式 ;大力推进新科技革命 ,发挥“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火车头”的重要作用 ;利用世界市场 ,转嫁危机与灾难  相似文献   

18.
李明 《河北学刊》2007,27(5):43-45
从价值哲学的视角对庄子的哲学经典《齐物论》进行现代解读,可以透见庄子的评价论之基本理论特征。就其内在理论结构而言,从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对象、参照系统到评价情境都贯彻着相对主义,致使评价结果和整个评价活动也必然具有不确定性和虚无性。对此,不仅应结合一般价值理论和评价论的特性,对其理论失足作出分析,而是要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合理性因素给现代人的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生态问题所带来的理论资源和启迪。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它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以此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总结中国的改革经验 ,预测中国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笔者从教学条件,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教学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