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旧中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物价飞涨,长期以来,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实行稳定物价的方针。这个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于包括价值规律在内的作用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各个规律的要求的,因而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对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对于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团结,是起了重要作用的。这个主流方面是不能否认,也是否认不了的。但是,由于我们在执行这个方针的过程中的某些方法不妥,因而也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企业没有灵活制订价格的自主权。尽管我们再三强调,物价稳定并不是物价冻结,但是,价格一经国家确定,就成为“铁的价格”,不管商品的价值变动与否,企业和销售部门无权根据自己的产品的生产状况和销售情况对价格进行必要的调整,这就从客观上容许企业不必关心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命运,使企业的生产失去了一个应有的经济动力。此外,由于价格制订的权力集中于中央,而市场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计划价格仍然要以价值为基础,价格必须大体上符合或接近价值,这是目前在关于制定计划价格的依据的讨论中比较一致的意见。但在制定和调整价格时要不要考虑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使用效率,这个问题还有争论。我认为,在订价工作中只有辩证地处理好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才能使计划价格真正发挥它作为经济核算工具和促进生产发展杠杆的双重职能的作用。谁都知道,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著名原理是我们处理计划价格问题的理论根据。但是在实践中,价值是无法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3.
沈阳是一个人口十分集中的重工业城市。广大群众对蔬菜的需要很大,对品种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过去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破坏和干扰,长期以来,蔬菜不能自给。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沈阳市广大干部和群众坚持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努力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在一九七○年实现蔬菜基本自给之后,又连续几年做到不仅数量上自给,而且品种增多,供应也比较均衡,从根本上改变了多年来产不足销,短缺靠外地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的价格改革是采取放、调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几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订价的范围不断缩小,企业定价的范围不断扩大,在这种形势下,理论界中对计划价格在多种价格形式中的地位发生了争议,一种意见认为目前和将来计划价格仍应是我国多种价格形式的主体,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我国应逐步过渡到企业定价为主的价格模式,计划价格将不再具有主体地位。这种争论实际上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价格改革目标模式之争,因此,是价格改革中一个急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价格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它对于调整国民经济,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实现四个现代化,都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制度下,制定价格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价格形成的基础是价值还是生产价格,我国经济学界多年来一直有不同意见,需要继续认真研究和开展深入的讨论。下面,我们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6.
一、引论理论界对计划与市场的结合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作者认为,对这样的基本理论问题,须就相应的基本经济范畴进行分析,才能得出较为确凿的结论。本文试就价格这一范畴,对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探讨。粗略地看,价格,是一单位商品值多少货币,是商品量与货币量的比例。这似乎是很简单的。但是,不同的商品有高低不同的价格,同一商品的价格,涨落不定。作用于某  相似文献   

7.
管理幅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管理系统中管理幅度与管理效率直接相关。管理的层次、上下级相互关系的总和、控制效率等是影响幅度的主要因素。为了确定最佳的管理幅度,我们至少主尖做到了以下四点:领导者的管理幅度必须合理适当;科学地设置行政机构和合理地进行人员编制;确保控制有效的指挥灵便;重视知识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计划与价格究竟是什么关系?长期以来,有些同志认为计划是生产的调节者,它永远是“牵头”的,处于决定性的地位;价格“不是生产的调节者”,只是计划化的一个“工具”,它永远处于被决定的从属地位。因此认定在计划管理中,计划应该卡住价格,价格必须服从计划。据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生产有计划按比例地、多快好省地发展。但是,这样看法是否完整准确地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相互作用及其要求呢?是否已在实践中证明了是正确的呢?我认为这很值得推敲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已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运用价值规律。本文拟着重围绕商品价值的决定与计划价格的关系作一点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指出,“价格改革目标是建立和健全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管理体制。”价格形成机制包括价格制定者的确定以及价格形成的依据、动力和方式。本文对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价值上的统一性和在商品实现的矛盾性出发,我们认为,价值规律具有两种作用形式,其一般作用形式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的波动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的,而其特殊作用形式则是通过商品使用价值实现的形式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传统经济体制下计划价格既不影响流通也不调节生产的根源主要在于国家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切断了生产与流通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与计划价格形式本身无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价格,包括制定统一价格或最高限价,有可能兼顾价值规律的一般作用形式与特殊作用形式两个方面的要求。因而具有内在的合理性;进一步说,政府干预价格与自由价格的有机结合才是有效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理想形式  相似文献   

12.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或确定许多计划,如投资计划、施工组织计划、信息传递计划等,这些计划都是项目建设不可缺少的.项目组织计划,它从业主的角度全面地计划项目结构的组织、项目实施的组织和项目管理的组织,并对与项目有关的组织工作做出预先安排.为使有关项目参与各方理解一致.项目组织计划应是书面的规范的;它应使有关项目参与各方认可并接受.当然,由于项目建设条件的变化及对项目认识的不断深入,项目组织计划也应是逐步深化和动态的.  相似文献   

13.
鉴于苏共中央准备重新修订纲领并详细制订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科学地认识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机制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苏共中央1985年4月全会指出:“我们无论研究什么问题,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待经济问题,归根结底,都必须依靠严格地改进管理和整个经济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也遭到了困难,物价和工资就是目前十分严重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进行认真的研究。一、物价上涨的情况和原因近几年来,市场物价持续上涨,幅度较大,武汉市1986、1987年、1988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居民生活费用指数分别上涨6.2%、8.5%、14.1%,各类商品全面上涨,其中食品类增长幅度最大,分别为6%、10%、18.8%。物价上涨不仅直接影响部分  相似文献   

15.
增益(幅度)均衡器是用于功率行波管和行波管放大链作为增益均衡,是行波管的主要配套器件之一。EST增益均衡器采用了自行设计的新型双套筒螺纹谐振式、单套筒埋头螺纹谐振式两种类型,可以配置成可调插损式或固定插损式两种工作型式。由于解决了设计、调谐、传输与匹配技术、吸收材料的配置与粘结工艺等关键技术、EST增益均衡器具有结构新颖、性能  相似文献   

16.
17.
销售企业管理涵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是营销工作的一项基本、重要的职能。要充分发挥这些职能,必须与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企业的销售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由于价格是一个历史经济范畴,它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形态的更替、周围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更其形成的基础,出现不同的转化形式。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都是简单的手工劳动,生产技术不复杂,各部门的资金构成和周转时间比较接近;生产目的是为买而卖,生产者对市场情况比较熟悉,产销直接见面,供求大体平衡;产品比较简单,品种不多,彼此部易了解对方生产的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交通不便,商品流通范围有限。在这样的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为了逐步缓解和扭转西部和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匮乏的状况,改善少数民族人才的层次结构,提升少数民族人才存量的综合水平,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共同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这一计划实施将大大促进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同时也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20.
精神损害赔偿幅度,是随着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形式在民法上的适用而同时产生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它是当前法学界与审判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一 精神损害赔偿幅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侵害公民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案件而适用赔偿责任这一形式时,依照法律规定,责任主体给受害主体支付金钱数额的幅度。其含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