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大变革时期。那时,旧的生产关系已经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奴隶制由封建制来代替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生当此时的孔子,顽固地站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立场  相似文献   

2.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变革的时期。在当时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激烈斗争中,孔子顽固地站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反动立场,螳臂挡车,妄图扭转历史前进的车轮,恢复已经走向崩溃的奴隶制。他在鲁国内外积极进行反动政治活动,打击新兴的封建势力,但都遭受失败。当时人说:“他狼狈得象一条丧家之犬。”他又聚徒讲学,向他们灌输他那一套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反动思想,企图把他们培养成他的反动政治活动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现今史学界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说孔子要恢复奴隶制,或说搞什么奴隶主复辟。这个说法在“四人帮”猖獗时被某些人利用,以致流毒全国。“四人帮”不仅对今人制造了不少冤案,对古人也制造了不少冤案,孔子是一个最著名的受害者。我写这篇东西,目的不在于为孔子辨诬,而是要搞清楚历史的真相;历史的真相如弄明白了,孔子的冤枉自然就得到昭雪了。说孔子企图搞奴隶主复辟,究竟有没有事实根据呢?遍翻古代典籍,找不到一条材料能证明孔子要恢复奴隶制。反之,我却以为有些材料可以说明孔子是反对奴隶制的。从孔子的思想体系来说,孔子的中心思想——仁的学说正是对奴隶制的否定,而建立在以仁为中心的世界观,又是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儒家思想的基础,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对孔子和儒家的全面否定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反动思想家,他顽固地站在腐朽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一边,坚决反对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坚决反对奴隶的反抗,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大肆进行复辟活动,大造反革命舆论,充当了反动的奴隶制度的吹鼓手和卫道士。为了维护奴隶制的旧秩序,孔子提出了一系列的反动政治主张和理论,形成了一个反动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奴隶的反抗斗争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奴隶制度;新兴的地主阶级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向奴隶主阶级夺权;奴隶主阶级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千方百计地维护和复辟奴隶制。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十分激烈。这种斗争必然要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内来。当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和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儒家之间展开的反“天命”和“畏天命”思想的斗争,就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在哲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孔子(公元前五五一年——前四七九年),生活在春秋晚期,正是我国奴隶制土崩瓦解,新兴封建制行将取而代之的社会大变革、大动乱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是顺乎社会发展规律而行,还是逆乎社会发展潮流而动,是促进社会改革与进步,还是拉历史开倒车,这是区别进步与落后,革命与反动的根本标志。孔子的一生行事表明,他是顽固地站在没落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立场上,千方百计地为挽救风雨飘摇的奴隶制效犬马之劳的反动派。他念念不忘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到处兜售他那一套“仁”、“孝”、“忠”、“恕”之类的反动哲学;而对新兴的封建势力,则穷凶极恶  相似文献   

7.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奴隶制日趋没落,新兴地主阶级抬头,封建制逐渐代之而起。孔子站在维护奴隶主的立场,企图挽救旧制度,抵抗新兴势力,他的先验的人性论,就是为着这个目的服务的。  相似文献   

8.
隋炀帝暴政的实质,是残酷地破坏封建生产方式,并肆意扩大隋代残余的奴隶制度。他所掌握的政权,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他破坏封建生产方式和扩大奴隶制的暴力工具。这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即隋代仍处于封建制生产方式与奴隶制生产方式同时并存的历史时代。奴隶制的存在及其影响,使隋朝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往往成了或大或小的奴隶主,具有了奴隶主的阶级属性。于是,封建制的隋王朝也就具有了某些奴隶制统治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代的孔子,是剥削阶级“人性论”的贩卖者。孔子,作为奴隶主的忠实代表,眼见奴隶大批逃亡,奴隶起义蓬勃发展,新兴的封建地主势力开始抬头,使奴隶制风雨飘摇、日趋崩溃,他感到惊恐万状。他深深懂得,单靠皮鞭和屠刀,镇压不了奴隶们的反抗,阻挡不住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也挽  相似文献   

10.
春秋末期,正是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变革的时代。奴隶主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封建制代替奴隶制已成为不可改变的历史趋势。可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孔老二却到处奔走呼号,妄图改变这种历史趋势,挽救崩溃了的奴隶制度。《史记》《孔子世家》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孔老二象抓住了一  相似文献   

11.
孔子生于春秋时代。那是中国奴隶制走向土崩瓦解,封建制蓬勃兴起的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反映新旧制度之间矛盾的阶级斗争——奴隶与奴隶主、封建主与奴隶主之间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的斗争,日益尖锐。在这场斗争中,站在支持和帮  相似文献   

12.
<正> 歪曲孔子的理论是形形色色的。为便于叙述起见,不妨把本文所评的三种理论简称为奴隶制复辟论、反封建的农民政治思想论和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滞缓论。这样的简称着眼只在概括它们的主要内容,而不在概括它们的全部内容。奴隶制复辟論奴隶制复辟论认为中国历史上有奴隶制复辟的表现,把孔子看成中国奴隶制复辟最主要的思想代表而称之为“奴隶制复辟狂”。这种理论是在五十年代开始形成的,在六十年代之初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历史研究所举办的孔子讨论会上,少数持有这种理论的人还受到大多数讨论者的反对(见《孔子讨论文集》)。但是到了“四人帮”大搞其影射史学的时候它却风行于中国大陆,而举世震惊。杨荣国提倡这种理论的文章《孔子——顽固  相似文献   

13.
孔丘是反动、腐朽、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活在我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当时,新的生产方式——封建生产方式已经发展起来。奴隶们纷纷起义,造奴隶主的反;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又极力推行革新;天下大乱,促使奴隶制日益土崩瓦解,维护奴隶社会等级秩序的“周礼”,也被搞得稀烂了。在这种时候,这个顽固不化、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孔丘,拚命挣扎,提出了“克己复礼”的反动政治纲领,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就是妄图把推翻了的奴隶制国家“复兴”起来,使被摧毁的奴隶制“继续下去”,让被打倒了的奴隶主贵族卷土重来,重新上台。“礼,所以整民也”,这就很清楚,“复礼”就是要镇压奴隶们的起义,恢复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破坏新兴封建制度的建立,复辟奴隶主阶级的专政。  相似文献   

14.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之际,正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孔老二,为了挽救奴隶主贵族的灭亡,复辟已经崩溃的奴隶主阶级专政,挖空心思地泡制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反动思想理论,提出了“克己复礼”,即复辟奴隶制的政治路线,作为他终身的奋斗目标和言、动、视、听的准则。他的“克己复礼”,就是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恢复灭亡了的奴隶制国家,把丧失了世袭地位的贵族扶植起来,让被打倒的贵族重新上台,以便他们对奴隶阶级和新兴势力进行疯狂镇压与反攻倒算。为了服务于“克己复礼”的政治路线,孔老二还提出了“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  相似文献   

15.
儒法两家的斗争,开始于春秋末期,距今已是两千四百多年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急剧变革时期。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进行的儒法斗争,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西周时期,我国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当时全国的土地和奴隶名义上都归最大的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史上学术的黄金时代,当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正由以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剧变,学术也随之由官府向民间转变。西周时代,“学在官府”,学术由贵族把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贵族制度不仅在经济上逐渐解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形势继续发展。无数次的奴隶起义猛烈地冲击着奴隶制的统治基础,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日益高涨,吴、赵、齐、韩各国相继进行变法革新,地主阶级专政日益取代奴隶主阶级专政。封建制代替腐朽的奴隶制,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秦国,地处偏僻落后的雍州之地(今陕西省凤翔县)。奴隶主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  相似文献   

18.
商鞅变法是我国古代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历史上曾发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两千年来儒法两家在复辟倒退与反复辟倒退的斗争中,往往围绕商鞅变法这个问题,进行着翻案与反翻案的争论;而历史总是不断地否定了儒家的反动谬论.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翻案复辟从来不得人心!(一)商鞅在秦进行变法的政治活动只有一、二十年的时间,而对于商鞅变法的论争却延续了一、二千年之久.商鞅变法破坏了腐朽的奴隶制,打击了奴隶主复辟势力,限制了奴隶主的反动特权,促使新兴的封建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起来.当时的一小撮奴隶主复辟势力,不甘心于他们的失  相似文献   

19.
汉初,地主阶级法家坚持“重农抑商”的方针,在对发展农业生产,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反对奴隶制复辟,巩固地主阶级专政上,起了一定的作用。今天,认真研究总结汉初在执行这条重要方针过程中的儒法斗争,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很有益处的。汉初法家的重农抑商,是前代法家一贯主张的继续和发展。所不同的是,他们采取了以前所没有的也不可能有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并且在铲除奴隶主复辟势力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效果。汉初,封建社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已逐步发展完善起来。但是,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痕迹,仍然十分严重的存在着。西汉初年,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虽已基本解决,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业已成为地主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而在工商业领域中,奴隶制生产关系却占着统治地位,生产的大权仍然掌握在工商业奴隶主手中。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工商业奴隶主多数是昔日关东六国的旧贵族。秦末大动乱一经平息,他们就纷纷  相似文献   

20.
围绕着奴隶制的起源、奴隶的社会地位、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等问题,著名的古代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作了较多的论述,他的奴隶制观在西方古代思想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立足于对其拉丁文本的分析,分个人态度、社会秩序观与基督教伦理三方面,系统地探讨了奥古斯丁对奴隶和奴隶制的认识,指出其奴隶制观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督教的人道主义精神,又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