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任恒 《北方论丛》2023,(6):48-57
作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奥斯特罗姆立足于自身对制度供给问题的深刻理解之上,专注于人类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能力,为解决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走出由集体行动所引致的诸多困境开辟了另一条路径。可以说,自主治理思想冲破了传统集体行动理论的窠臼、扩展了现有的制度理论,对现实情境中公共池塘资源的占用者可持续地使用资源提供理论指导,并为公共治理的多中心模式奠定了基础。奥斯特罗姆的相关成果让研究者不再坚持主张借助于政府管制或外部强加的个人产权的私有化,是避免“公地悲剧”非此即彼的唯一途径,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具体包括传统集体行动理论的变革、传统制度分析视野的拓展、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完善、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奠基石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政府如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政府利用市场来提供公共物品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然而传统理论认为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存在着失灵性,那么政府为什么可以利用市场机制来供给公共物品,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给予理论的说明。在分析政府利用市场供给公共物品的原因以及可行性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政府利用市场机制供给公共物品的几种可选模式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政府履行服务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新兴城市公共物品需要适度超前发展及市场与民间力量发育不足等,均要求新兴城市政府主导公共物品的供给。对此,政府应在设计规划新兴城市公共物品供给、构建本级城市公共财政体制、供给必要的公共物品及构建有效的公共物品监管体系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同时,面对各种负面因素的挑战及受其影响出现的政府越位与错位问题,新兴城市政府需要谨慎对待,及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于健宁 《理论界》2014,(5):152-156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和集体行动的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集体行动类型——网络集体行动日益为学者所关注,互联网在集体行动中的角色和作用也成为了核心关注点之一。在网络集体行动中,互联网扩展了集体行动的机会结构、增加其动员潜力,并提供了一个独立于官方和官方媒体的公共舆论平台,影响着集体行动的产生与发展。同时,互联网对集体行动的影响在扩展集体行动发生环境、降低参与组织成本、打破话语权垄断和突破地理边界限制四个方面上扩展了传统集体行动理论的前提。因此,对互联网与集体行动关系的考察需要置于一个包括参与者、互联网、集体行动、制度背景四个要素及相互作用关系组成的问题分析框架之中,研究四个要素之间不同条件下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机制,才能对两者关系有更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5.
事业单位是中国的整体社会中一个庞大的社会板块。在改革的总体进程中 ,为什么政事分开如此困难 ?为什么事业单位的改革总是走不出利益分配的圈子 ?本文运用公共选择理论 ,从集体决策规则转变的视角对此进行了分析和回答。笔者认为 ,中国的事业单位具有公共物品范畴内的特征。路径依赖作用的结果导致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制度选择条件的缺失 ,从而使公共性一致同意规则成为集体决策得以形成的依据。该规则之下的集体决策呈现出了“帕累托改进”和“一致同意陷阱”的特定情形。这是事业单位改革在“原则问题存而不论”的中国传统之下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经典理论认为,由于自身的公共属性,集体物品会产生外部性,进而易导致集体行动面临困境。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我国,该解释并不具有普适性。在我国,当集团目标的实现是以市场交易为基础时,集团内个体多面临高谈判地位交易对象,因此,通过谈判,可能产出公共或私人两种物品。引入外部性不对称的概念,能够修正和补充经典理论。建立"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机制,将外部性对称化,有利于打破该类困境。  相似文献   

7.
公共物品包括纯粹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对其严格分类是进一步分析其有效供给的基础。在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上,有公共部门供给和私人供给两种途径选择。其中,在公共物品私人供给机制的选择上,存在必要性与可能性,但归根到底,仍然需要政府公共部门的有效运作,才能保证公共物品供给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一个内在性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解决了市场供给不足的问题,却没有达到效率的要求,这一问题可以用内在性来分析。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内在性主要表现为机构内在性,即公共机构确立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内部利益的标准或目标,导致了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具体表现为公共物品的高成本和非均衡供给、反公共物品及派生外在性问题等。克服机构内在性问题,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必须在区分政府生产与政府提供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即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解放、推动和模拟市场。  相似文献   

9.
人类生活中同时存在着公共选择和经济选择,两者除原有已提出的共性外,还应补充多数规则这一共性。原有理论只重视两者的共性而忽视了它们的区别,或是仅将其区别归结为偏好是否一致的假设。其实,两者的本质区别不在于偏好,而在于支付能力的完全不同:公共选择是人口选票,而经济选择是资源选票。人口选票只能统一约束偏好的强度而不是方向,资源选票不会统一约束偏好的强度和方向。两种选择在同一多数规则下都必然产生对多数有利的再分配。公共选择中是占人口少数的富人向占人口多数的穷人转移利益;经济选择中是持有少数资源的穷人向持有多数资源的富人转移利益。可见,由于各自支付能力的不同,在同一多数规则下两者再分配发生的利益转移方向完全相反,且两种选择产生两种不同的公平标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全球公共物品的提供成为全球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全球公共物品具有不同于一般公共物品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其特有的提供方式。本文以国际运输业为例说明全球公共物品的提供问题。基于彼此间在制度能力和合法性方面具有的互补性,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海事组织与世贸组织通过制度协调,合作提供国际运输业的全球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