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在世界影响很大。而在中国,意识流的真正成熟则是以20世纪80年代王蒙创作的一系列小说为标志。中国意识流与西方意识流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有相似的审美品格,但却贯穿了迥异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意识流是继象征主义之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个重要的现代派文学流派,流行于本世纪20至40年代,遍及欧美各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许多现代派文学流派影响颇大。我国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直至当代,亦程度不同的受其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创造社》领袖郭沫若的小说《残春》,即是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的滥觞;到20年代末和30年代中期《现代》主将施蛰存、穆时英等对意识流小说创作路子加以拓宽;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一些中、青年作家又加以发展,创作了不少当代意识流或具有意识流倾向的小说。笔者试就意识流的文学…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初,王蒙在小说创作中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大胆尝试。他的意识流小说既具有现代派小说的基本特点,又融入了民族的文化积淀与审美情趣,以中国式的人文精神,从现实的感受出发来规范意识的流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意识流"。  相似文献   

4.
意识流小说不是王蒙的独创,它是"舶来品"。在西方文坛上,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初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夫、威廉·福克纳等一批意识流作家创作出了《尤利西斯》、《到灯塔去》、《喧哗与骚动》等经典的意识流作品,并且开创了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意识流文学。意识流文学不仅对西方而且对东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在中国文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方意识流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在传入我国之后开始与中国本土文学相结合,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鲁迅、郭沫若等对意识流理论与技巧的关注与尝试,新感觉派小说对意识流手法、技巧的采纳与运用,新时期小说对意识流理论、观念与技巧全方位的借鉴与扬弃。  相似文献   

6.
"意识流"的名称是舶来品,意识流技法在中国古已有之,且有着丰富的文学实践.文章初步梳理了当代意识流文学创作实践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关系,认为后者影响了中国意识流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是中国意识流文学的内在依据和土壤根基.  相似文献   

7.
意识流是最先来到新时期文坛的西方现代派文学潮流之一.它的到来不仅丰富了新时期小说的创作类型,而且促使新时期小说在审美观念上发生变迁.在这一变迁过程中,王蒙、莫言的小说创作可谓代表.从文学史角度讲,他们小说中的意识流经历了一个从理性规范到感觉发现的流变,这一流变又促进了1980年代文学对"人"的发现与表现,促进了新时期文学中人学观念的复生.  相似文献   

8.
意识流是20世纪后期出现于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小说创作方法。它的出现是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结果,受西方意识流文学的影响而产生发展,但又有其中国特色。文章分析中国意识流文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认为它是源于西方又异于西方意识流文学的中国特色小说新文体。  相似文献   

9.
意识流小说是现代主义文学中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表面上看它主张表现人物内心意识,与反映外部世界真实的自然主义相去甚远.然而,当我们深入到意识流小说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探索中时,常常会看到意识流小说中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倾向,左拉及其自然主义的影响隐蔽而曲折地表现在意识流作品的创作实践中.意识流小说与自然主义文学具有不尽相同的审美思维与艺术主张,但与自然主义具有一脉相承的沿袭关系. ……  相似文献   

10.
国内学术界一般把外来思潮影响下的新时期"东方意识流文学"看成是"东方的狡黠"的产物,强调此乃"以我为主"的理性选择之结果,这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在于:人们却不寻思"选择"的过程中对业已得到"接受"的对象("他者"的文学事物)的认识是否切实到位背后的意义;关于主要由以上所述及的"选择结果"而显示出来的新时期文学整体创作倾向、所引发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学转向之论争,理论批评界也没有进行过相应的理性评断。在布洛姆"误读"说启悟下,可以断言:新时期文坛对意识流小说诗学之接受实属"误读"。它掌控"接受"之水准。  相似文献   

11.
如果以法国作家杜雅尔丹的小说《被砍倒的月桂树》为标志,意识流小说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这宛如一条波光闪耀的长河,汇集着众多文学天才与文学杰作。施尼茨勒是奥地利著名的戏剧家和小说家。由于他惯以心理描写和内心独白手法的运用见长,并创作了小说《古斯特少尉》和《埃尔泽小姐》,所以,言及意识流小说,必也言及施尼茨勒。当然,施尼茨勒和意识流小说的关系是由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创作内质上的联系所决定的。这也正是本文讨论的核心内容。意识流作为一种文学创作领域中的现象,其概念的内涵与实质曾引起过复杂而激烈的争论,但在有…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一些评论者认为:《狂人日记》是意识流小说,鲁迅是意识流作家.有的同志甚至提出:“《狂人日记》是中国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标志着“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的第一次崛起”.这是笔者不敢苟同的.在此略述浅见,以就教于识者.  相似文献   

13.
王蒙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带有东方意识流色彩的小说,是他自觉对新时期文学进行的有益尝试,这种"东方意识流"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意识流有着明显的区别和自己的特色:基本不涉及"泛性欲"的心理描写,始终围绕在东方伦理道德范围之内;人物的意识流动是按照心理时间来进行的,少有西方的"无意识""潜意识"描写,且通常有秩序、轨迹可循,显得更为"理性";东方意识流扎根于中国历史与现实,反映人物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区别于西方意识流对于现实的抗拒与脱离;东方的意识流描写渗透着中国传统美学和传统叙事模式,区别于西方意识流对于传统和古典的极端反叛。同时,王蒙的意识流小说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将其置于汉语新文学这一概念中,更能发掘其作品广阔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当作家在接受外来文学影响进行创作时,在借鉴问题上总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思考.在中外广阔的文学背景下,萧乾接受了意识流文学的影响.在接受过程中,他联系社会现实,融会民族文化传统,对意识流所主张的揭示人的意识,特别是潜意识的流动及小说的诗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努力刻画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小说的诗境,作品始终保持质朴、清新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广泛流行于欧美的现代派文学中,意识流小说是主要派别之一。其现代性的形式表现与传统文学有着明显的不同。蒙太奇技巧、人物的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是意识流小说表现技法的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体现了意识流小说的现代特质。  相似文献   

16.
契诃夫在探索描述人物的心理和意识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晚年创作的一些小说已步入内心审美化阶段,开始着力于从人的灵魂世界考察外在世界的探索,将描述的焦点对准人物的主观感受,通过人物意识的流动透视其瞬间的心理状态。在发掘人物心理和意识方面,契诃夫主要采用直接内心独白和间接内心独白的形式。这种艺术方法与西方意识流文学已经很接近,尽管在创作目的和行文风格上与后者有本质的区别,但已经初具意识流的萌芽。  相似文献   

17.
论西方意识流小说王玉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和改善,文学创作也日趋活跃,水平也不断提高。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产生,正是社会进步和文学发展的结果。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已为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所关注,成为许多作家和评论家研...  相似文献   

18.
曼斯菲尔德与意识流小说孙汉云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行于本世纪初到三、四十年代。提起意识流小说,当首推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的惊世之作《尤利西斯》(UIyses,1922)和《芬尼根的苏醒》(Finnegan’sWake,19...  相似文献   

19.
浅谈乔伊斯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乔伊斯的意识流创作技巧分析,从而说明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暗示等在内的意识流创作技巧在乔伊斯作品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的实践者。在他的作品中能发现很多具有意识流特征的写作手法,如:以心理时间来结构作品;自由联想手法的运用;丰富的感官印象描写等等。可贵的是,王蒙对意识流手法的借鉴并非简单的"移植",而是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东方化的特征。与西方意识流小说相比,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主要宣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人物的意识描写没有完全退缩到人的潜意识之中,而是与外部世界有或多或少的关联。而且,王蒙笔下人物的意识流动受到一定逻辑关系的制约,不似西方意识流那样随意跳跃。王蒙对意识流手法的创造性实践推动了意识流文学的东方化进程,是意识流文学东方化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