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与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与前景萧功秦近年来,西方媒体与学术界对中国当代的民族主义表现出相当强烈的关注,有关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兴起的民族主义问题的专著与论文集正在陆续出版,1995年11月的《远东经济评论》就是以“中国的新民族主义”作为封面主题,该期还发表了...  相似文献   

2.
文化批判理论与当代中国民族主义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汪晖北京青年报张天蔚A从1993年开始,“东方主义”、“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理论一时成了中国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的热门话题、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及处理国际事务的做法,促使中国青年,尤其是...  相似文献   

3.
王小东在2000年第5期《战略与管理》上发表了《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论》的长文。这篇文章回应了人们对“中国民族主义”者的一些疑惑。他说 ,“中国的民族主义者绝不是所有中国的东西都赞成 ,所有西方的东西都反对” ,“个人权利是目的 ,团结是手段” ,“民族主义不但不反对  相似文献   

4.
论民族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民族主义的发展尹保云“民族主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有的学者在“民族主义”的标题下探讨国与国的关系,有的学者却探讨少数民族的分裂主义;加拿大魁北克法商人的独立运动,有人称之为“民族主义”,有人称之为“种族主义”;有的经济学家把“民族主义”作为“国...  相似文献   

5.
学术本土化是在“中心——边缘”这样的国际学术格局中处于边缘地位的学者所发起的,可是极端的本土化竭尽全力将纷繁复杂的本土状况建构成与西方对立的一种文化类型,凸显其差异性,正强化了“中心——边缘”这样二元对立的格局,因此有可能导致狭隘的学术民族主义。极端的本土化在解除了西方文化“霸权”的同时,可能会形成新的“本土化霸权”。  相似文献   

6.
“天下为公”与世纪之交的中国民族主义赵军中国社会改革在90年代必定要因应着世界政治布局的变化而发生重大转变。在以国家整体利益进入世界政治经济角逐的时候,民族主义成为重要的谈论话题也实在不是什么超前、迫不得已或危言耸听的事情。民族主义必定成为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民族主义的讨论.共识是明显的:极端的宣泄为了逃避劳累和责任,因为把责任推给外在是容易的。但要分析“民族主义的高扬和得到普遍响应是因为一种非常真实的焦虑感”。更多地是出自防卫的潜意识,存在普遍的社会起源.是比较困难的。毋宁按照理性程度将其分成狭隘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前者承认自己的弱,却拒绝别人的强,把痛苦简单归结为单向行为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民族主义”及其他──陈平原教授访谈录吴晓东陈老师,很多关注您的朋友,都知道您去日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交流与访问。这一年中您对日本以及西方学界形成了怎样的一些认识?像我这样研究中国文化的出国访学,主要接触的是国外的汉学家。汉学家中有许多了不起的学者,但...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第三世界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第三世界民族主义张晓刚民族主义是一个各国学者都在“紧急”讨论的课题。冷战结束并没有把世界带到“历史的终结”,人们不仅看到了民族战争的重演,而且也看到各种极端团体纷纷祭起民族主义的旗帜在很多国家里向现代国家的世俗文官政府挑战;在...  相似文献   

10.
西藏:二十一世纪中国的软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西方世界的神话按照“亡我之心不死”的传统思路,有些观点把西藏问题看作是西方国家企图“肢解中国”的官方阴谋。且不说这是出于想象还是确有根据,但至少还应同时看到,现实中的西藏问题还存在另一方面,即西方社会的非官方势力在西藏问题上对中国的反对,远比其官...  相似文献   

11.
海峡两岸的民族主义及其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1]作为集中反映集团意识、标志和利益(groupsense,i dentity,andinterest)的理念或意识形态 ,民族主义从18世纪以来一直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影响到各国的国内与对外政策。民族主义唤醒、动员、推动人民去争取建立在集团意识和归属上  相似文献   

12.
论拉美民族主义的兴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拉美民族主义的兴衰江时学何谓民族主义?美国加州大学的E.B.伯恩斯认为,在拉丁美洲,“民族主义是指那种认为民族——国家具有伟大价值的群体意识,这一群体意识保证完全效忠于民族——国家。这一群体的成员赞同民族——一国家保持统一、独立和主权,以及追求某种...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时下的一个高频词.几乎人人都在谈它。其实,它既不是舶来品,也不是政治大人物发明的,我国传统文化中类似的表述很多,比如儒家的民本思想,法家的兼爱思想,佛教的平等思想,还有近代由西方传人中国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等等。可以说,这是一个杂糅了中外文化精髓的词。但老实讲,“以人为本”在中国从来就没有实现过,倒是与民本位思想背道而驰的“官本位”与“钱本位”思想(诸如“朝里有人好做官”、“有钱能使鬼推磨”就是明证)一直在大行其道,也有广大的市场,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14.
民族主义与现代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主义与现代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尹保云民族主义与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从西欧到东亚,凡是现代化成功的国家,民族主义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目前我国的现代化事业需要动员各种资源的形势下,对民族主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民族主义”是一个不可滥用的特定概...  相似文献   

15.
一90年代,民族主义在中国成为热门话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原是可以理解的。一个民族在大变革时代,经过剧烈的震荡和冲击,需要冷静地观察一下自己所处的方位,以便重整旗鼓,继续前进。否则,像黑旋风一样,只顾抡起板斧,排头砍去,难免误入歧途。但是稍作审视,却为文人的感伤而迷惑。他们哀叹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正在“被侵蚀、消解”,祈求“使我们的思想文化独立”,避免“成为西方国家的附庸”。好像只知有国家,不知有人民,更不知人和文化是什么关系。新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此说载于经典。若说“民族文化”,早就被…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主义概念的现代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主义概念的现代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王逸舟中文里的“民族”,是一个相当简约的概念。它由“民”和“族”两个词组合而成。所谓“民”,古代多指被统治的庶人(如“民惟邦本”)或泛指人类(“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现代有时指人民(如“为民除害”),有时指某族的人...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西方管理学以“术”见长,那么,中国传统的管理智慧则以“道”为尊。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智慧对现代管理水平绩效的提升成为了西方管理学界的热门话题,中国的“道”(TAO)也逐渐被西方管理学界所认知。  相似文献   

18.
王军 《领导文萃》2011,(9):27-28
冷战结束后,由于复杂的国际与国内原因,中国大众民族主义思潮和行动持续发酵,“民族主义愤青”成为青年中一个庞大的群体。其不成熟状态表现在几个方面:夸大民族悲情,为单向的受辱心态所笼罩;主要以情绪来驱动行动;缺乏法治理念和责任意识。要摆脱上述不成熟状态,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理性思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一个社会的文化语境中,理性思维是否成熟,对于社会的效率,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尤其是科学的前景,皆有重大关系。由于“理性”是由西方输人的观念,故研究中国的理性思维,便不得不探讨西方语境中“理性”的涵义,并对中西文化里的理性观念及其思维方式进行某些比较研究。“理性”的现代用法理性(reason,ratlonallty,re。oun,raison.ratio-nallte,ratlonalltaet)源于拉丁文ratio的受格ratlonem,为假借义。ratio源于动同reor,原义为“计算”。reor的语源不详,可能与希腊文ak,1(美德)、梵文rta(正确)、古高地德语re…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思想界再次抬头,由于得到有势者(包括有政治势力者和有经济势力者)或明或暗的鼓励,颇有大红大紫的架势。以《中国可以说不》为代表的民族主义鼓吹者,要求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与超级大国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甚至取而代之的地位。单从要求对外平等这个角度来说,这种主张是可以得到理解和同情的。但是有识者早已指出,这种民族主义是狭隘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也可以说是瘸了一条腿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