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杨志祥 《学术论坛》2007,30(7):106-108
著作权许可使用制度是著作权流转制度的核心,著作权贸易应当以著作权的转让、许可使用和担保等财产流转制度为其研究方向.对著作权许可使用制度的经济学基础、产生发展的经济背景及其商业价值等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有助于人们加深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生俱来的经济学属性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 ,人们对作品的商品属性和经济价值越来越重视 ,著作权利用制度也由此在各国立法中得以长足发展。著作权的转让、许可使用、质押是著作权利用的三种主要形式 ,许多国家的著作权立法都对其作了规定 ,本文拟对此进行比较研究以促进中国著作权利用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材料、能量、信息是组成社会物质文明的三大要素。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冶炼技术出现,材料已不是影响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一次科学和技术革命的物质成果即1768年蒸汽机的使用,又解决了社会生产发展的动力问题;由本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所标志的第二次科学和技术革命,展示了现代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信息处理问题。如果说第一次科学和技术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突破人的体力的局限,那么第二次科学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利益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使用制度是现行著作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允许作品的传播者与使用者不经过著作权人的许可、不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而利用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在实践中,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应对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利益平衡作出明确的规定,才能使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著作权人对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仅与作者的创作以及作品的表现形式有关,而与作品是否出现在媒介上、出现在何种媒介上无关。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作为一项既展示著作权的私权利性质,又展示著作权客体的公共性的制度,对于网络作品与纸质媒体上作品的保护形式不一致,显然不符合著作权保护立法的初衷,也难以在理论上自圆其说。报刊转载法定许可制度在实现权利人报酬方面的效果不佳并不是制度本身有缺陷所致,而是配套机制孱弱导致制度未被切实执行的结果。强化执法环境与条件、完善配套制度,是任何一种著作权许可制度得到贯彻的必要条件。应当通过具体措施完善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如赋予网络转载、摘编主体著作权法定许可权,加快互联网转载付酬机制建设,利用大数据优势加强互联网监管,建立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新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合理性"及其判断标准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关键在于新著作权在特定的条件下,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著作权作品,这在法理上和道德上存在矛盾,就当事人而言存在利益冲突。探究新著作权涵义及特征,尤其是重点剖析新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阐述判断新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合理性"的标准,从而探讨"合理性"判断的标准在现实之中的意义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开展网上信息服务拓展无限的空间,但图书馆在开展网上信息服务过程中,应增强著作权保护意识,熟悉著作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和规定。网上电子文献著作权保护与文献处理工作关系密切,如网上信息下载、纸质文献数字化、网上文献的翻译、出版以及网上作品的改编等,本文主要围绕前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化时代,由于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版权的生产和传播形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中国版权制度应进行改革,即建立更为有效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合理的版权终止制度、版权集体管理制度,消除版权产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社会第三部门的作用,使用新的版权授权模式.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制度是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晚清政府同美、日、英国的知识产权谈判催生了近代中国的著作权制度。移植是近代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唯一的路径选择。著作权制度移植失败表明,在移植西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同时,应着重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创新,以保证市场经济的充分发育和发展,使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产生内在的需求动力,这样才能使知识产权这棵人类智慧之花在近代中国这块土地上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公示制度是维护著作权人利益和著作权交易安全的重要制度.我国著作权法在规定著作财产权自由转让的同时,缺乏著作权公示的相关规定,导致著作权交易中"一权多卖"现象时有发生,影响著作权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借鉴物权公示理论和外国的立法例,结合著作权自身的特点,构建我国的著作权公示制度.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的本质和特征——基于社会文化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看,信息化是由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并推动的,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变革过程.信息化的实质是由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一次新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革.信息化的总体特征在于:它是一个推动社会战略资源由物质资源向信息、知识资源转换的过程;是一个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社会及其文化变革的过程;也是一个继承性和创新性、阶段性和连续性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技术(或称数码化技术)作为基于二进制码的信息处理技术,它是一种对著作权法律制度具有全面挑战意义的新技术。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现行的著作权保护制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已引起了国内外知识产权界的普遍关注。同以往任何一项技术对著作权法的作用相比较,数字化技术在更深程度上对作品的创作、传播和保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直接推动着著作权制度的创新。本文拟对数字化技术与数字化作品、数字化作品与著作权客体的创新、网络传输与传播权等问题予以探讨,以期有利于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在数字化时代发展和完善。一、数字化…  相似文献   

13.
从法理和制度两个角度入手,研讨著作权限制的立法完善,对著作权法的发展不无裨益。著作权的限制是其社会功能所要求的合理成分,也是其目标价值的有机组成。著作权限制可以划分为合理使用、非自愿许可和权利穷竭三大类。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著作权限制的立法亦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著作权法本质认知缺乏共识。现行著作权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著作权法就是著作权保护法,而广义著作权法则是一个不同性质制度集合,它是以作者著作权保护为核心价值、公众使用权为结构性价值、共有领域为基础性价值的“立体结构体”。著作权法稳定运行并实现最终价值是基于在立体结构体中定位不同法律主体之间各自支付了对价、获得了不同性质的权利和自由。保护著作权使作者贡献了作品,保证了公众有可使用的思想资源,保障公众使用权则支撑了著作权人权利和自由长远的发展,它们之间交互对价共同维持了一个作品生产再生产机制趋向激励文学艺术繁荣、文化产业繁荣的制度目标,支撑一个现代法治国家运行。  相似文献   

15.
学术期刊网络化中期刊著作权侵权纠纷与期刊编辑人员著作权意识有一定关联。根据广东省学术期刊编辑以及部分编务人员的网络著作权意识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提高学术期刊编辑人员著作权意识、完善出版行业相关法律制度、完善学术期刊行业规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消费社会,图像的视觉扩张与现代媒介成长是同步的,图像作为媒介在信息传播网络中逐步向人们敞开,然而图像自身的真实意义却是被遮蔽的.现代媒介技术革命助长了人们对图像与符号设计的消费欲望,视觉文化也藉此完成了其自身的历史转向,在这一转向之中,图像是媒介信息传播的关键,并在消费视野中显示出其前所未有的张力.  相似文献   

17.
著作权能否转让?这是立法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根据著作权的基本法律特性,以国际著作权领域存在转让与许可使用两种制度为依据,从法理及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著作权转让制度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对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转让问题既不鼓励又不禁止,从而导致法律适用的困惑表示忧虑。文章提出,遵循国际惯例,确立著作权转让制度是我国法律应作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著作权限制可以理解为著作权人享有之专有权利的例外。著作权限制具有充分的正当性:从法理学视野看,它是基于公平正义和权利义务一致的考虑;从著作权法价值构造视野看,是基于实现著作权立法宗旨的考虑;从经济学视野看,则是基于交易成本与市场失败的考虑。从著作权制度的价值构造看,在著作权法中存在权利保护和权利限制的内在协调机制。著作权限制是实现著作权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平衡的基本制度安排,成为均衡著作权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砝码。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作权刑事保护政策受制于外来压力,被动急速变迁,缺乏自身的制度演进逻辑,过于强调通过立法提高保护水平而忽视了法律本身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我国著作权刑事立法应客观认识刑事保护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充分反映著作权的特殊属性,系统分析刑事保护的经济、社会、文化制约因素,高度重视著作权刑事政策的实施机制,有效避免立法依赖,减缓著作权刑事立法节奏,警惕刑事保护扩大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下建立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冯心明 《学术研究》2001,(10):76-7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侵权纠纷屡屡发生.如何保护、管理著作权,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面对的问题.本文从我国著作管理制度的现状、网络时代建立著作权管理制度的意义及如何建立著作权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