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里记叙了子产反对毁乡校一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日:‘毁乡校,何如?’子产日:‘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者否。其所善者,或击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报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数也;不如小决使道:不知吾闻而药之也。’”在这段话中,子产详细地阐明了为什么不毁乡校的道理,充分展示了一名政治家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以民为本的宽广胸怀。  相似文献   

2.
王恩来 《理论界》2008,(8):116-117
《礼记·檀弓下》有这样一段记载: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相似文献   

3.
《论语·述而》之“子曰:‘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清人刘宝楠正义曰:“‘修’与‘*?’同,谓以*?为挚,见其师也……《隋书·刘炫传》:‘后进质疑受业,不远千里,然啬于财,不行束*?者,未尝有所教诲。’”(《论语正义》卷八)其所“正义”之谬,早有另文正义之,今欲纠误者,刘氏引例《隋书》之失耳。今查《隋书》卷七十五《儒林列传·刘炫》,根本不见上引例文;料想刘氏断非杜撰之笔,然又其书所由何处误引?览其同书同卷之《刘焯》传下,方得如类载文:“天下名儒后进,质疑受业,不远千里而至者,不可胜数。论者以为数百…  相似文献   

4.
一、历史公案:尊孟还是疑孟?尊孟抑或疑孟,可能是北宋中叶著名思想家李泰伯(1009-1059)学术文化生涯中最聚讼纷坛的一桩公案。明代中期两位学者各执一辞的评点,或许有助于我们切入这一主题。经学家杨慎认为李泰伯是尊益的:“小说家载李泰怕不喜孟子事,非也。泰伯未尝不喜孟也,何以知之?曰:考其集知之。《内治论》引‘仁政必自经界始’,《明堂制》引‘明堂,王者之堂’,《刑禁论》引‘瞽叟杀人,舜窃负而逃’,《富国策》引‘杨氏为我,墨氏兼爱’,《潜书》引‘万取千焉,千取百焉’,《广潜书》引‘男女居室,人之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是一个风雷激荡、天翻地覆的时代。古老封闭的中国被西方的坚船利炮和一个个城下之盟打入世界大潮之中。西学东淅,西方的各种知识、观念如潮水般涌入,从微澜、初潮直到巨浪。与此同时,中国的各种思潮随着时代的变幻和西学东渐浪潮而此起彼伏。梁启超对此曾作过精辟的描绘:“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此其语最妙于形容。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始焉其势甚微,几莫之觉,寝假而涨——涨——涨,而达于满度,过时焉则落,以渐至于衰熄。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  相似文献   

6.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7.
【原文】孝公平画②。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③,虑世事之变④,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君曰⑤:“代立不忘社稷⑥君之道也;錯法务明主长⑦,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⑧,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公孙鞅曰:“臣闻之⑨:疑行无成⑩,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11),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12)。且夫有高人之行者(13),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语曰(14):‘愚者闇于成事(15),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16),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17):‘论至德者不和于俗(18),成  相似文献   

8.
陈永正 《学术研究》2002,(3):128-128
王国维《杂感》诗:“侧身天地苦拘挛,姑射神人未可攀。云若无心常淡淡,川如不竞岂潺潺。驰怀敷水条山里,托意开元武德间。终古诗人太无赖,苦求乐土向尘寰。” 钱钟书《谈艺录》第三则“王静安诗”云: “‘敷水条山’四字,亦疑节取放翁《东篱》诗: ‘每因清梦游敷水,自觉前身隐华山’,以平仄故,易‘华山’为‘条山’。然‘敷水华山’乃成语,唐于邺《题华山麻阳处士所居》即云:‘冰破听敷水,雪晴看华山。’”又,〔附说二〕“说华山之华字”引陆友仁《砚北杂志》卷下之说,谓华山之“华”,不当为去声。又云:“《水经注》卷十…  相似文献   

9.
“在周梦蝶”是《庄子·齐物论》篇末的一则寓言:“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蓬蓬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以物观物”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关于“境界说”的著名观点。王国维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市我之境,以我现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庄周梦蝶”是由梦觉状态的不分来象征认识主体与客体即‘我’与物…  相似文献   

10.
<正> 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是一部被广泛采用的教材,从内容到编排,都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但在词语诠释方面,却存在不少问题。现仅就其中的五个问题作一些讨论。“焉”可作“之”用《古代汉语》常识部分“代词”一章关于“焉”字有这样的论述:“焉字一般只用在不及物动词之后,这点和‘之’正相反,‘之’的主要作用就是放在及物动词之后作宾语。古代汉语里只有‘知之’‘杀之’,没有‘知焉’‘杀焉’。同一个动词,加‘之’和加‘焉’,意义也不同。”作为常识,这一论述,有悖于语言实际。是的,  相似文献   

11.
周处早年除三害故事,初见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原当出自幕客传闻,唐人且将此段文字写进《晋书·周处传》:“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胁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邪!’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  相似文献   

12.
《庄子外篇·天地篇》载:“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汝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封人曰:‘始也,我以汝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在北宋神家时期以理财为中、主持变法。他在“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思想指导下,颁布了诸如免役法、青苗法等等‘’富国理财”之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为此,王安石的反对派首领司马光曾与王安石有过一段争论:司马光以为,‘’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算放,以尽民财,如此则百姓穷困,流离为盗,岂国家之利耶!”王安石则说:’‘此非善理购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①又说:“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O王安石声然给人们一种激进的生产发股论者形象,与司马光的保守言论形成鲜…  相似文献   

14.
間题的提出六百多年以前,就已經有人怀疑‘吾’与‘我’有区別。元代赵德在‘四書箋义”一書中写道:“吾我二字,学者多以为一义,殊不知就己而言則曰吾,因人而言則曰我。‘吾有乎哉?’就己而言也;‘有鄙夫問于我。’因人之問而言也。”清代楊复吉在“梦闌琐笔”里,俞樾在“茶香室叢鈔”里,都同意赵德的見解。认为“吾”与“我”,“分別甚明”(楊复吉語),“其語似复而实非复”(俞樾語)。这种見解,由于缺乏有力的科学論据,故未曾流行,仅仅得到少数人的欣賞、附和而已。  相似文献   

15.
《晋书·罗含传》 :含父尝宰新淦 ,新淦人杨羡后为含州将 ,引含为主簿 ,含傲然不顾 ,羡招致不已 ,辞不获而就焉。“辞不获”后盖涉上而脱一“已”字。“辞不获已”为中古习用的成语 ,意思为迫不得已。《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绍遣将攻之 ,连年不能拔。”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载袁绍与公孙瓒书曰 :“遂跃马控弦 ,处我疆土 ,毒遍生民 ,辜延白骨。孤辞不获已 ,以登界桥之役。”《晋书·陆机传》 :“(机 )谓秀曰 :‘自吴朝倾覆 ,吾兄弟宗族蒙国重恩 ,入侍帷幄 ,出剖符竹。成都命吾以重任 ,辞不获已。’”《宋书·武帝本纪上》 :“义众…  相似文献   

16.
关于“独化”的含义,郭象在对《庄子·齐物论》中“罔两问景”一段作注时说: “……世或谓罔两待景,景待形, 形待造物者。请问夫造物者有邪?无邪? 无也,则胡能造物哉?有也,则不足以 物众形。故明众形之自物,而后始可与 言造物耳。是以涉有物之城,虽复罔两, 未有不独化于玄冥者也。故造物者无主, 而物各自造。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此 天地之正也。故彼我相因,形景俱生, 虽复玄合,而非待也。明斯理也,将使 万物各反所宗于体中,而不待乎外,外 无所谢,而内无所矜。是以诱然皆生而 不知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所以得也。 今…  相似文献   

17.
一、绝伪弃(甲1)虑,原释为“(从心)”。裘锡圭先生按云:“简文此句似当释为‘绝伪弃诈’。‘(从心)’从‘且’声,与‘诈’音近。”刘信芳先生认为:“字从心,声。应即《说文》‘’字,‘骄也’。”指骄饰①。池田知久先生将此字改释为“虑”②。高明先生从之,并补充说:此字与同出的《缁衣》第33号简中的“虑”字相同③。其实,此字“”之下、“心”之上类似“目”形的构件下从一横,而《缁衣》第33号简的“虑”字从“肉”,彼此有明显差异。如果拿郭店简中的“虑”字来比较,倒是《性自命出》第48号简中的两个“虑”字以…  相似文献   

18.
编辑部视角     
《中文信息》2003,(12):111-111
天天称呼的变迁不久前收到一封投稿邮件。打开邮件,“编辑老师”四个大字赫然入目,心头不由一阵狂喜.师范毕业却未能当成老师的遗憾竟然在如今得到填补。狂喜之余不免又有些惴惴,我这半瓶子醋不知道当不当得起“老师”这个称呼。待仔细读完来稿,发现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惴惴变成了惶恐,以此君之水平.足可当吾师矣。于羞赧中给投稿的 A 君回信:“A老师:来稿已拜读,将择期刊登。君之水平实胜吾不止一筹,‘编辑老师’一称以后休也再提,徒惹人笑耳,直呼吾名天天即可。”A君的回复极其豪迈,颇有古人侠士之风:“天兄:你我年纪相  相似文献   

19.
历代兴亡之际忠节必盛故曰疾风知劲草宣统四载之乱何其酷也匹夫一呼而诸侯麋奔九州四裔不闻呵叱之声当是之时有人焉以身殉道皭然自洁如屈子之怀沙申徒之蹈河求仁烈於夷齐就义出於从容可不谓之奇士兴起乎百世之闻者乎吾县何廪生死於惠州而攸人胡君国瑞自沈於弥勒县署东井乃知天下  相似文献   

20.
王恩来 《理论界》2008,(11):132-133
孔子对音乐情有独钟。据他的学生记载:“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然后和之。”(《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同上)这两则记录,充分展现了孔子对音乐的喜爱和痴迷程度。“三月不知肉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