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宪 《社会科学辑刊》2023,(2):163-166+241
文艺批评是文艺知识生产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一个实务多于学理的领域。中国是一个文艺批评的传统国度,但对文艺批评的知识社会学却关注不够。文艺批评的知识社会学首先触及为谁批评的问题,艺术品、艺术家、受众、批评家和艺术市场等五元结构均可以成为批评对象,但差异悬殊。其次是批评(家)与文艺界的关系问题,参与型与旁观型是两种不同的关系处理方式。再次则关涉批评家的社会角色,阐释者与立法者的不同角色使文艺批评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最后是文艺批评的社会机制问题,有必要大力推进机制建设,将文艺批评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重视中国古代文论资源在新时代文艺批评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是做好新时代文艺批评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国古代文论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要从观念上打破把古代文论只是作为一种“传统”、一种“遗产”、一种“知识”的错误认识,善于把中国古代文论作为一个思想整体来看,不仅仅是用一些具体的命题、范畴进行文本解读,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其生成特征、文化理念、表达方式等,并潜移默化运用于当下批评实践之中。新时代文艺批评要借鉴中国古代文论在话语表达上的多元化、生命化、审美化特征,丰富文艺批评文体,赋予批评话语以个性和审美性。只有理清中国古代文论在当下是否可用、哪些可用以及如何用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才能真正为新时代文艺批评赋能助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批评界现有的各类按主体划分的文艺批评形态——学者批评、读者批评、作家批评、编者(编辑)批评等,在网络文艺批评领域发挥各自优势,取得了一定成绩,其杂语纷争局面也自有其积极意义。但它们在批评实践中遭遇的问题更为突出,每一种批评主体的个体行为都很难达到有效阐释网络文艺现象的目的。也许,建构读者、作者、编者、学者"四方主体合作式批评",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这一新的文艺批评范式具有"金字塔形合作式话语生产"和"环形合作式话语生产"两种具体操作形式。  相似文献   

4.
尽管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当代文坛踞主导及核心地位已半个多世纪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批评准则,被运用于文艺批评领域。可是,近年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及观念现代化思潮的迅进,文艺界出现了许多见解不一,论述各异的文艺批评理论;针对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发表了一些“新论”.这些“新论”中,有许多观点及论述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坚持和发展,是借鉴、引进先进的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合理因素“借他人之火”“煮我们的食物”,对我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的文艺批评、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原则及批评标准不尽相同的文艺批评观点及论调.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批评标准是文艺批评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完整地、准确地阐述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批评标准,在当前文艺界、学术界是有争议的。本文认为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文艺批评标准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应包括互相联系的三个方面:(一) 文艺批评有政治和艺术两个标准,但政治标准是第一位的;(二) 政治标准第一,不是政治标准唯一,必须兼顾艺术标准;(三) 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作为鲁迅的主要论敌之一,陈西滢一直以"反面"形象存在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应该看到,身为五四知识分子中的一员,陈西滢以"不主附和"的"独立的"写作,"管闲事"的现实关怀精神,"意态从容"的"闲话"形式,进行了广泛的社会批评、政治批评、文化批评、文艺批评,表现出鲜明的批判意识,有独到的文学与思想文化价值,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学创作和评价的"真"的追求构成了京派文学批评的重要内涵.它贯穿、渗透于京派批评家对文学创作的主体、本体及文学批评等各个环节的论述之中,并形成了京派文艺批评理论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这既与京派文人受中西方文艺理论中"真"的艺术精神影响有关,也与他们的创作经验和艺术追求密不可分.共同认知前提下批评实践向度上的个体理解差异,同样体现了文学之"真"精神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8.
<正> 文艺批评是审美再创造活动,又是一种科学的理性思维活动,它有自身独具的艺术实践领域和审美形态结构。在具体的审美表现中,它又作为中介系统,沟通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和读者的艺术接受。因而它对艺术审美活动中的这两个环节具有超前反映性。然而就当前的文艺批评现状看,恰恰缺乏这种超前性。缺乏对艺术创造和读者的阅读进行整体的观照,使批评自身陷入两难困境。文艺批评如何走出困惑,这是一个引人思考和探讨的理论和实践课  相似文献   

9.
一文艺批评方法论的更新,首先有待干文艺批评观念的更新。于是,我们不得不重新问一声,什么是文艺批评,它的对象、性质、功能,价值等等何在?惯于形象思维的文艺家说:创作是大树,批评是木耳。在某种意义上,这颇为中肯。批评的既往史中,这种现象诚不少见:凡作家论,大抵是时代背景、思想意义、艺术成就、阶级局限等等;凡作品论,则无非是主题、人物、情节、语言云云。单线沿进,僵化固定的汤头歌诀般的模式,常令人不得不联想到药品说明书:处方、功效、禁忌症。……然而,这就是问题的全部吗?并不。先让我们把创作批评两者作一个比较吧。就其对象世界  相似文献   

10.
茅盾是五四以来现代新文艺批评,尤其是现代小说批评的开创者:建国后,他担负了新中国繁忙的文化行政领导工作,仍然撰写了大量的文艺批评文章,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宣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推荐和评介优秀的作家作品,提携和奖掖文学新人.茅盾建国以后关于当代文艺的评论,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体现出理论知识渊博、创作经验丰富的特色,具有思想深刻,艺术见解精辟、富于独创性的特点,表现了高尚、纯正的文品和人品.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前进,今天的人们去读茅盾的当代文艺评论,难免不感到它有某种思想、理论上的局限,和特定历史时代、思潮的影响,但它们无疑仍然是当代文艺批评史上很有思想艺术光彩的论著,是茅盾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理论财富,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对于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阚小琴 《阴山学刊》2002,15(6):14-16
普列汉诺夫的文艺批评,最早是从对民粹派小说及其文学思想的批评开始的.从对民粹派的文艺批评中,可以看出普列汉诺夫文艺批评思想的基本轮廓已经形成,从中体现出普列汉诺夫初期文艺批评的特点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社会学文艺批评;初见端倪的社会心理学说;对鉴赏者的关注等.而开展文艺批评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一文艺批评是文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总结文艺创作的经验教训,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以及帮助读者或观众提高阅读欣赏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从而促进整个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批评实践中,曾经形成过一定的批评体系,也提出过一定的批评标准,但是随着几十年来,特别是建国三十多年来的艺术实践的发展,文艺批评标准本身也处于不断完善的过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文艺批评作为电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蓬勃发展的电视文艺实践、日益多元的文化思潮以及错综复杂的大众艺术格局,亟须强化功能价值,建构与当下大众文化特别是电视文化生态相适应的批评理论体系。我国的电视文艺批评理论主要围绕电视文艺文本批评、主体批评、受众批评、文化批评这四个范畴展开,它们既相对独立又和谐统一,共同在批评立场的指导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别林斯基等一代批评家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在艺术愿望和艺术达成上做了卓越的思考,民族性、典型性在他们那里得到了尊重和强调。中国的文艺批评曾走进误区,鼓吹围绕工作中心来写作。纵观西方现代批评,他们偏重形式技巧,走向另一极端。我们的批评应该是艺术的研究和集体的研究,也就是解放人生研究和集体意义上一个特别的解放人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6,(5):116-122
"人民性"问题是文艺创作与批评的核心问题。深入研究"人民性"文艺创作与批评的思想和学理基础,有助于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精神。新时代语境下,"人民性"文艺创作和批评的学理资源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理论,是"人民性"文艺思想生成、话语表现的逻辑起点;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民本"思想、"人学"文论,为当下"人民性"文艺理论的思想建构、文化传承提供了话语资源和精神血脉;中国现当代"文艺社会学"思想、"人本主义"文论,为文艺创作与批评的"人民性"本质认识、内涵掌握创造了条件和语境;西方文论中"现实主义"的理论阐发,可为"人民性"文艺创作与批评的问题反思、艺术表达提供思想资源及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文艺,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景观.文艺创作若沿着良性之路发展,迫切需要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指导,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道路.作为文艺的指南针——文艺理论与批评,它的宗旨本来是帮助接受主体理解艺术的奥秘,提高审美鉴赏力,指导作家、艺术家更好地创作艺术品,但是当今的文艺理论与批评却出现了滞后性,即文艺理论与文艺创作相分裂,文艺理论与批评对作家、艺术家失去了指导作用,接受主体也不理睬文艺理论与批评了.这主要表现在当前文艺理论与批评所患的“失语症”,所谓“失语症”,是批评者和文艺理论者被“他物”遮蔽了自己独有的思维和言说方式,以“他人”的基本理论范畴和基本运思方式进行批评.正象当前文艺批评中不再有韵味、风骨的  相似文献   

17.
一、文艺批评标准由文艺本质观及文艺功能观决定。文艺批评标准是由文艺本质观及文艺功能观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文艺本质观及文艺功能观,就有什么样的批评标准。儒家提倡“诗言志”和“文以载道”,着重文艺的教化功能,所以其批评标准是善,“思无邪”。魏晋时代提倡“诗缘情”,认为文艺不是代圣人立言,而是吟咏情性的,所以提出“诗赋欲丽”这个重形式美的标准。西方古代强调文艺是模仿、再现,所以批评标准着重符合客观真实。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认为文艺是“表现”,表现自我;抒发情感,批评标准便是情感的真实。我国现代长期以来认为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所以文艺批评标准是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这与我国古代文艺批评标准是一脉相承的。二、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提法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艺术批评史绝不是各种门类的艺术批评思想(如绘画批评、音乐批评、舞蹈批评、书法批评、戏剧批评、设计批评等)的发展史的集合,而是从各种门类艺术批评、诸子百家著述和两汉儒生注经中,抽取、提炼出适用于整个艺术批评的命题、概念、观点和思想加以系统的阐述。在研究方法上,坚持对原典尽量作出符合它的原初涵义的阐释,力求平心持论,而不深文周纳。  相似文献   

19.
《大庆社会科学》2013,(6):153-153
刘永撰文指出,文艺批评家的自我批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艺批评家的自我批评,二是文艺批评家对文艺批评的不断反思。与中国文艺批评界对文艺批评的反思相比,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对自身的批评却是相当匮乏的。中国当代不少文艺批评家之所以缺乏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20.
郭守运  马钰滢 《江淮论坛》2013,(1):160-163,178
“逸气”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范畴,历来表现于文艺批评领域,其哲学渊源来自于道家思想,是一种脱离了儒学框架的生存方式和人格典型,也是一种最高的人格理想和艺术追求。它拥有多维度审美质素,如自由超脱之气、自然疏野之气、清新空灵之气、高迈壮大之气、变化无端之气等。本文从老庄思想出发,梳理“逸气”范畴的历史表现形态,从而探析“逸气”范畴的审美内涵及其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