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树林 《学术探索》2004,2(8):25-28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以实现中国传统社会主义民主的现代转型。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以现代文明作为审视民主政治的价值标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经济方式来解决政治问题,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思维范式的转换;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以渐进改革作为民主政治的价值实现方式,务实主义的观念模式,试验性的方案选择和迂回式的改革发展战略,共同形成了中国政治体制渐进改革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全面私有化和建立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为结局,搞乱了国民经济,大大削弱了国家实力.其政治体制改革照搬西方政治模式,搞多党制和自由竞争,致使苏共失去执政地位,导致苏联解体.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比较中苏改革给人以深刻启示: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坚强的领导集体是改革成功的根本保障;正确处理改革进程与改革成果、改革与稳定、民主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否应以市场为取向,这是从1979年以来在改革理论和实践上争论得最多最尖锐的问题之一。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的改革能否继续向深层拓展,以及如何向深层拓展,从而加速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是认真总结前期改革经验,反思改革理论,克服改革中变化无序状态的重要内容。因此,不同意见之间展开深入的研究讨论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试图就市场取向改革的正确性,“八五”期间市场取向改革的主要任务,以及在推进市场取向改革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上所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中,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政治建设问题作了科学地全面地阐述,指明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以及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一、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赵紫阳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益紧迫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这就是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展开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首要任务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上了全党的日程。同时,也只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很早就提出全面改革的任务。全面改革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等等,都必须是协同配合的,相辅相成的。实践证明,经济体制改革达到一定阶段,必须把政治体制改革推到前台。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无法使经济改革继续进行下去,而且经济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不容易巩固。可以说,全面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改革必须同步进行。这已成为政治共识。问题在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政治将有什么性质的效应?与此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取向如何?本文就此作一粗略探讨。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政治具有相容性的幅射效应。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建立在利益多  相似文献   

7.
高婷 《理论界》2008,(7):29-30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上确立和发展的,它以实现社会解放、人民民主为取向。要在中国社会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需要政治本身的发展,而且需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希宏  王涛 《理论界》2008,3(1):30-31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不断创新的伟大工程,这势必要求在实践探索中明确改革的既定目标,从而为改革的深化指明正确方向.本文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几方面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化取向及其与民主的关联性民主和民主转型研究强调对普通公民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考察。更具体地说,这种研究认为民主化的成功不仅需要一国国民大多数成员对民主的支持,而且需要该国公民掌握那些对民主有益的规范和行为模式——换言之,也就是掌握一种“民主”的政治文化取向。一些分析家指出,  相似文献   

10.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中国的改革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改革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功。当初所定的改革目标,多数已提前实现。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政治体制改革,正在向民主与法治的目标前进。由于这些根本性改革取得成功,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经济发展以年...  相似文献   

11.
政治体制改革:世纪之交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中,政治体制改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关乎全局的功能。当新千年的钟声已经敲响的时候,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方位上,深入总结我国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探索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规律,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没有渐进有序、逐步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改革很难全面深化并取得完全胜利;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坚实的基础,在经济体制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我国新时期全面改革的最重要经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依据是经济市场化的历史进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根本意义上说是经济市场化历史变革的必然延伸和必然结果;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社会主义国家在基本确立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后,必须以足够的注意力解决政治如何实际运行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政治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 ,主要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以现代文明作为审视民主政治的标识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用经济方式来解决政治问题 ,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思维范式的转换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式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 ,通过政治体制改革 ,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在社会稳定的状态中实现政治发展 ,这是目标、原则、途径和特征辩证统一的科学的发展观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以渐进改革作为选择方式 ,务实主义的观念模式 ,试验性的方案选择和迂回式的改革发展战略 ,共同形成了中国政治体制渐进改革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一、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指领导体制的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城乡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党在领导各族人民积极进行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同时,又领导人民群众对部分不合时宜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几年来的实践表明: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全面的改革,它不仅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也涉及文化、科学、教育等领域的改革,更重要的还涉及政治体制的改革。干部制度改革,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心和关键问题。为什么这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进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但民主到底是什么?我国现时的民主到底应该怎样定位?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厘清我国传统民本思想、西方民主理论和我国现阶段民主政治的关系,对于探究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径取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对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重要贡献张田水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是我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所做出的高度概括。其实作为党的第...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正以市场取向为目标逐渐深化。所谓教育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就是指改革过去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旧教育体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教育体制。本文就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几个问题提出来讨论。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改革一般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正确处理这两方面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改革的成果能否得到巩固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改革正面临着如何处理此二者关系的选择。对此,我国学术界的大多数同志认为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是并列进行的关系。他们主张在时间上二者应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和深入发展,以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为核心的经济管理机构改革的任务已经鲜明地摆到了我们的面前,成为当前改革的重点,并以此逐步揭开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邓小平同志一九八○年八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报告,为我们改革经济行政管理机构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这两个文件上来,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增  相似文献   

19.
试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若干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认为中国自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任务”以来,就拉开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向现代化过渡的社会转型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对人们理解政治体制改革容易陷入的认识误区进行了分析指正。指出“民主政治先导论”是一种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观点,离开现阶段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需要谈民主政治的改革是脱离实际的;“政体改革决定论”将激进的政治体制改革视为解决中国面临的一切重大问题的前提条件因而陷入误区;“民主模式单一论”是一种简单、片面的民主观,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民主政体是现代民主政体唯一的、必然的绝对模式,这就忽视了各国民主政体的不同制度特色和发展的不同道路;“政经绝对区分论”把政治经济简单割裂开来,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忽视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早已悄悄地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了这一事实;“政治改革缓行论”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太难,风险大,应当缓行,忽视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合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推进民主政治,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条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制度建设,以健全的制度推进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更加具有特殊意义.推进制度化的民主,关键在于消除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重点是正确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与效率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肃清封建主义残余的关系.以政治民主化为价值取向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实现改革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即要从"以权为本"彻底转变到"以人为本"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