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安中年轻时曾师从苏轼,在词学上颇得苏轼濡染,但因他在徽宗朝得势而为后世文人所误解,导致他的词学成就多被漠视。实际上,王安中在徽宗朝不仅一直偏向元祐党人,还在“讳言苏学”的党禁高压下坚持学苏并取得了很大成就,其词作既在多方面规模苏词,又有独到的风格,可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比肩,堪称北宋末年词坛上的苏门殿军。  相似文献   

2.
苏词辨伪     
苏词辨伪邹同庆,王宗堂近年来,我们在纂著《苏武词编年校注》时,发现苏轼与他人重出词近百首。其中有四十多首是苏轼词误作他人词;有十余首因现存文献不足,尚难断定是苏轼作或是他人作,只好暂作重出互见处理;另有四十多首,则为他人词误作苏武词。现选出误作苏轼词...  相似文献   

3.
莫友芝的词集有钞本和印本两个系统;其词作近三分之一可以做编年整理;其词学观不主一隅,强调综合学习;其创作既受周邦彦、姜夔影响,又兼得苏轼、贺铸之长,是晚清词坛的重要作家。像莫友芝这样值得关注却未得到应有关注的作家,应该引起研究者重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苏轼贬居黄州期间词多诗少探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对而言,在苏轼一生的创作历程中,贬居黄州期间是他作词最多而写诗最少的一个时期。本文主要探讨苏轼居黄期间词多诗少的原因:一是受“乌台诗案”的影响,因许被祸,心存余悸,不敢多写诗;二是受当时词体观念的影响,因词属游戏文字,作“小词不碍”,故常用词体来渲泄其人生苦闷。  相似文献   

5.
论苏轼词的多样化艺术风格赵解放历来评论者一般都认为,苏轼的词以豪放而称誉,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豪放派。但事实上,(东坡乐府)三百首词作中,堪称豪放词的还不到三分之一,更多的作品是具有绸缨婉转之度的婉约词,更有许多旷达词。如果只认为苏拭...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苏轼在密州时的词作:1.无柳七郎风味,自是一家;2.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3.用词写悼亡,是东坡的首创。  相似文献   

7.
苏轼“以诗为词”,辛家轩“以文为词”;苏词意境绝妙,辛词手法“独胜”。  相似文献   

8.
现存三百多首苏轼词,竟有不少题旨众说纷法;这些题旨歧义较大的词,几乎是清一色的咏物词。为什么咏物词会产生审美客体的一题多解呢?这便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苏轼在北宋词坛是继柳永以后又一位改革者。然而,就其革新词体而言,即使在当时亦有一些不同看法,甚至出于同门弟子。研究北宋后期卓有影响的词家的创作实际和词学理论,结合词的特质,对后苏轼时期词坛的走势加以审视,可以帮助我们对东坡之革新做出冷静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宋词流变史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代表作家为纲,对宋词的发展流程作了概括和总结。认为柳永发展了词体,以其创调之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苏轼则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词的艺术境界;周邦彦注重词的章法结构,使词的艺术规范性得以提高;宋南渡前后女词人李清照异军突起,用日常生活中的平常语表现复杂微妙的情感心态;而辛弃疾以其杰出的创作成就,使词体在文学中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比辛弃疾略晚的姜夔则移诗法入词,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  相似文献   

11.
《宋史·乐志》大宴仪系年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宴仪是宋代礼乐制度的盛典,但《宋史》对大宴仪的时代编排较为混乱,以致后人在引用大宴仪以佐证重大文学现象与文化现象时产生种种误解,如薛砺若《宋词通论》、刘毓盘《词史》就误把《宋史·乐志》十七所载大宴仪当作仁宗朝的仪制,用以阐释宋大曲体制及宋词繁荣的原因.据考证,《宋史·乐志》十七所载大宴仪非仁宗朝的实际情况,而是徽宗崇宁二年(1103)以前天宁节(徽宗"圣节")的仪制.但徽宗崇宁二年以前的大宴仪实际仍是由神宗熙宁九年、元丰年间(1076-1085)因改革旧制(如用"小儿队"取代两军妓乐,枢密使等官员及宗室预座诸项制度改革)而创立,并用于神、哲、徽三朝,迄徽宗大观三年(1109)因新大宴仪的出世才罢用.所以,《宋史·乐志》十七所见大宴仪的应用时段,最早不先于神宗熙宁九年、元丰元年,最迟不后于徽宗大观三年.  相似文献   

12.
论苏轼词的审美个性吴帆苏轼的词既能从心所欲,从肺腑中流出,又不逾越词之"规矩",既能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创造,又能超逸形体之外而富有远韵,这是苏轼词所独具的审美个性,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在苏轼以前的婉约...  相似文献   

13.
苏轼的一生大起大落,而他处变不惊、洒脱乐观的人生态度影响和激励着我们每个人。本文以苏轼在被贬黄州时期所作的一首词——《定风波》解读苏轼旷达的情怀和超然心境。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北宋词坛有名的大家,其一生经历宦海沉浮却从未被现实击倒,始终笑对人生。苏轼词中偏好使用数字,而"一"字尤甚,占全词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本文拟从苏轼词中"一"字着手来试谈苏轼面对逆境时那种无畏亦无惧的旷达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5.
苏轼揽韦、李发抒性情之长,“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品位,改变了词为“艳科”的旧传统,建立起一个主体意识高扬旷达的新词风;秦观、周邦彦追“花间”而集温、柳之大成,于沉厚自然的主体意识中,情、景以事为导,遂脱雕琢而达婉约的天然佳境,两种流派,长短相形,影响所及,终开宋词鼎盛之大局面。  相似文献   

16.
献方     
宋朝徽宗年间,贵妃娘娘得了咳病。这日皇上幸临妃楼,只见那如花似玉的贵妃一改往日姣态。咳声不绝于耳,尽管徽宗百般抚慰,贵妃仍不能自已,咳成银盘一样的脸上,涕泪双流,腰肢成虾状,令皇上又急又痛。徽宗立即传令太医用药。当天值班的是一名叫李防御的医官,他不敢怠慢,应召连忙用药。午夜过后,贵妃咳病加剧,毫不见效。皇上大怒,责成李防御日夜守护,不得离东门,随召随到,并限令三天之内治好咳病,否则立即斩首。伴君如伴虎。自古皇帝金口玉言,出口就是法律,绝非儿戏。李骇得汗如雨下,胆战心惊,拿出全身解数,搬出宫庭几百…  相似文献   

17.
咏物词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呈现出含蓄、委婉、朦胧、隽永的风格和盎然的意趣,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对苏轼咏物词咏物对象的情感化审美特征的分析,总结出苏轼咏物词的特点:文如其人,个性鲜明,形神兼备,富有寄托。苏轼对咏物词审美领域的开拓之功,形成了咏物词的发展特眨-对后世咏物词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我国学术事业取得了空间的繁荣。以古典文学研究来说,对相对冷寂领域及小作家的重视,已成为世纪末学术界回首和前瞻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状和带有普遍性的呼声。 就词学研究说,已有学者痛切地指出极不正常的现象,宋代1493位词作者,仅有61人受到本世纪词学研究者的关注;而二万多清词作者,又只有41人受到本世纪词学研究者的注意;本世纪个体词人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三人身上,“这种趋同性的选择,最终导致了研究格局的不平衡,有些课题不断被重复,有些课题又无人问津”;“一窝蜂式地追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苏轼词的艺术风格和文艺观两方面探讨苏轼词的特色:第一部分从清丽、艳、清淡、韶秀、缠绵、超旷、豪放等八个方面论述苏词多样化的风格;第二部分说明苏词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绚丽多姿的风格是词人“随物赋形”的文艺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论姜白石对周邦彦苏轼词的继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姜白石词清空高雅风格的形成,当今论者以为主要是由于白石运用了江西诗派笔法入词,同时又受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的影响,而不论及姜词对周邦彦、苏轼词的重要继承关系.本文以为这种看法存在着严重片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