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伍尔夫是一位充满实验精神的小说家,她关注小说艺术的发展,追求小说形式的革新。她的小说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意识。文章运用现代小说空间形式的批评方法,从叙事并置、多视角叙事、叙事支点等方面探讨伍尔夫小说的空间形式特征,力图为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伍尔夫小说提供一种有益的解读途径。  相似文献   

2.
《门》是夏目漱石青春前三部曲的收篇之作,运用叙事学中的空间理论进行研究,认为《门》中独特的空间运用不仅增强了小说叙事结构的张力,还促进了意义生成和主题表达,使《门》的叙事空间艺术独具特色又意蕴丰富.通过地志空间、时空体空间和文本空间三个维度分析了《门》中的叙事空间艺术,剖析了空间变化对小说人物、叙事结构及社会关系等产生的深入影响,表现了夏目漱石对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阶层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旧道德与新道德的碰撞冲击下出现问题变化的敏锐思考,具有唤起读者在社会伦理层次,尤其是明治维新时期婚恋家庭观上深思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论作为空间叙事的主题-并置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一种因共同"主题"而把几条叙事线索联系在一起的叙事模式--"主题-并置叙事".主题-并置叙事有四个特征:(1)主题是此类叙事作品的灵魂或联系纽带;(2)在文本的形式或结构上,往往是多个故事或多条情节线索的并置;(3)构成文本的故事或情节线索之间既没有特定的因果关联,也没有明确的时间顺序;(4)构成文本的各条情节线索或各个"子叙事"之间的顺序可以互换,互换后的文本与原文本并没有本质性的差异.由于"主题"(topic)概念是由"场所"(topos)概念发展而来的,而"场所"是一种"空间",因此,主题-并置叙事本质上是一种空间叙事.  相似文献   

4.
孟君 《江汉论坛》2014,(4):88-91
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学术界实现了"空间转向"并展开阐释空间问题的理论"旅程"。尽管电影是视觉的艺术,是时空的艺术,但是空间在电影叙事中普遍为时间所遮蔽;即使空间是一种创作要素,也是作为物质空间经历了从"消隐"到"浮现"的曲折过程,而作为精神领域和社会领域的空间在电影实践和批评中则长期缺席。对电影而言,空间是"根本"要素,而不是"附带"要素。  相似文献   

5.
在后现代文化的语境下,空间转向的学术潮流方兴未艾,当代电影也正经历着一场空间叙事的革命。战争题材电影以其所涉及的特殊空间样态,成为空间研究的重要领地。其空间景观的构建呈现出由外及内的三维立体化影像表征,从镌刻历史创伤的地志空间到呈现荒芜战场的时空体空间再到进行记忆重构的心理空间,三个空间共同作用于战争电影空间景观叙事中,体现出战争空间的艺术审美价值,还原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记忆图景。  相似文献   

6.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约瑟夫·弗兰克的《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发表以来,空间问题逐步受到批评理论界的重视。自20世纪后期开始,批评理论出现了"空间转向"。现在,空间问题也成为叙事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从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学术背景和前期论著、叙事空间理论的概念和基本观点等方面,对过去数十年来的西方叙事空间理论的主要著作进行了梳理和评介,以期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促进我国叙事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堪称汉语新文学的典范。空间叙事则是他小说中成功运用的抒写模式。他的空间抒写是多层面的,他以"汉语"为基点,从现实空间到历史文化空间再到心理空间,在不同叙事层面上展示着汉语书写的民族文化内涵,它们共同体现着白先勇汉语书写的艺术能量。"汉语"提供给他的是一个不断演化、不断成长的有机体,是一个向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人类开放的基座。白先勇杰出的汉语书写,对民族文学素养的整体提升及汉语新文学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39-44
后现代教育中存在着理性(科学)和感性(叙事)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此相应的则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分裂甚至对立。艺术教育既包含感性的内容,也包含理性的认知,因此可以跨越两种思维和教育模式。在威廉·多尔提出的"第三空间"中,"情境""情感""精神""生命力"等重要内容都与艺术及艺术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前教育"使得"第三空间"成为可能,为弥合教育二元分裂提供了契机,因此,在后现代社会中艺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礼经建筑空间的政治叙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间叙事理论作为叙事学的前沿理论受到叙事学界的关注.从文化角度理解叙事,并把古代文化典籍从现代学科分类的割裂与遮蔽中解放出来进行跨学科研究,会发现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存在大量的空间叙事资源和空间叙事问题.本文对产生空间叙事理论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礼经"做研究,提出古代<周礼>、<仪礼>和<礼记>存在大量的空间叙事资源.礼经的空间叙事从建筑切入,规划了礼制"辨方正位"的建筑空间格局,建立了礼制国家的空间正位之治,规定了礼制身份的空间方位之礼,确立了礼制等级的空问高大之贵.礼制用建筑的空间布局建构礼仪制度,以建筑的恒常特性维护礼制的固定不变,使之成为政治伦理文化的常规.礼经的建筑空间叙事是在时间序列中进行的,政治叙事的空间理论转向为艺术的空间叙事理论.  相似文献   

10.
迟子建的短篇小说中有两类特别视角,本文称之为"神奇视角"。神奇视角具有特别的叙事功能,一方面为小说叙事新辟了一个新的审美表现空间——"灵异时空",另一方面打开了一处处为常人漠视的特殊人群的心灵世界。神奇视角是迟子建在短篇小说叙事艺术上进行的系统的和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苏童是中国当代最擅长空间叙事的作家之一。他总是有意识地规避时间的束缚,让时间融化在某种空间形式中。"香椿树街"与"枫杨树乡"这两个标志性的空间坐标,建构起了属于苏童的"纸上的南方"。这一虚构的空间,并非承载故事的一个空洞载体,而是推动叙事进程的有力手段,是整个文本的总体叙事策略。其中蕴藉的丰厚隐喻超越了地域景观的生活经验和直观感受,延伸向广袤的历史与社会,与创作主体强大的情感力量共同书写了各色人间故事,生成文本主体性的生产机制和意义建构。"纸上的南方"本身成为了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叙事结构具有超越文字的意义。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独具匠心的结构安排,体现了该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是叙事小说中不可多得的叙事佳作。该部小说采用叙述分层的方式建构文本,富有技巧地展现了整个故事。在叙事时间的安排上,该小说遵循季节的循环,同时又调整时间的速度和顺序,带有现代小说的非线形发展的特征。另外,小说中空间上“东部”与“西部”、“东卵”与“西卵”、“纽约”与“灰堆”的对立构成超越地理意义的隐喻,揭示和深化了主题。  相似文献   

13.
<冬天的梦>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两部小说都是费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继承了<冬天的梦>的主题、人物形象和创作艺术,也是反映"美国梦"幻灭的主题.德克斯特和盖茨比分别追求两个金姑娘的梦想最终都破灭了.两部作品都运用了大量色彩,象征虚无缥缈的"美国梦".黛西的个性和遭遇也颇像裘迪的.但是<冬天的梦>和<了不起的盖茨比>反映的是美国梦演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叙事手法和文章的结构方面都有创新,它的写作技巧更成熟,结构更严谨,表现手法更富有真实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小镇畸人》是安德森空间叙事的代表作,其在物理空间、文本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建构上别具一格,展现出巧妙的写作技巧和精湛的文学功底.文章据此展开研究,从《小镇畸人》的定位与创作背景、温斯堡小镇的选择深意等方面分析了物理空间的选择;从巧妙安排文本结构、间接凸显"畸人"共性方面研讨了立体化的文本空间;从重复塑造空间概念、节奏淡化时间概念两方面进行了心理空间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杜芳 《学术探索》2014,(7):98-101
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擅长将叙事策略中的故事空间变化应用于自己的小说中。本文分析了他运用的三种故事空间变化的方式:南方小镇与城市之间的故事空间变化、逃亡式的故事空间变化和旅途式的故事空间变化。以上三种叙事方式不仅仅被视为叙事策略,亦表现出卡波特对美国社会的关注和对现实的深入思考,具有丰富的内蕴。这不失为卡波特研究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作品《极花》是一个具有空间向度的叙事文本.作家在妇女被拐的表层叙事下面绘制了当下农村生态破坏、民生凋敝、文化失范等现实图景,构建起经济结构和政治文化相互交织的乡村社会空间形态.《极花》以胡蝶身体作为叙事话语,将其身心的摧残、撕裂、修复叙述成传统权力和现代法则对女性身体的深入干预和深度观照,以此实现精神哲学的理性反思.同时通过交织、分割、反复等方式,将极花、血葱、石头、星象等叙事意象与故事演绎混合推进,营构出“水墨”与“现实”兼具的“水墨空间”,扩大了传统意象的内涵和容量,将小说推向了形而上层面,也让《极花》的空间建构成为作家艺术探索的新标识.  相似文献   

17.
空间生产承载着列斐弗尔以空间重建历史认识论直至本体论的诉求,空间批判是回应资本通过空间生产实现幸存及其导致的空间后果的元叙事和话语,绕道两者,他试图实现解放政治的空间转向,并将争取城市权利、实现城市革命作为空间政治学的落点.这种空间政治学虽然在新的社会时空条件下打开了激进政治的新地形,但用空间解放置换历史解放的前景,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和审美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张世君新著《〈红楼梦〉的空间叙事》的基本观点。它提出实体的场景空间、虚化的香气空间和虚拟的梦幻空间分别是文本叙事的三个空间层面。本书在理论上的创新意义在于建构了一个自成体系的全新的空间叙事构架 ,不仅填补了红学研究对空间叙事艺术整体研究的空白 ,还开拓了中西叙事理论都尚未涉及的空间叙事领域。在实践上的意义在于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 ,建立起论文的观点体系。  相似文献   

19.
明清小说在叙事转换技巧方面已相当成熟,而且理论上也有了相当建树,提出叙事转换须具有简捷性和隐蔽性的要求。同时,在对一些经典小说的评点中,评点家们通过具象性的描述,总结出几种有别于西方叙事理论的一些概念,如"间三带四"、"横云断岭"等。这些概念形象生动,适应了中国读者的审美阅读习惯。它们的运用,打破了传统叙事的单向性和艺术结构的平面化,建构了一个多线发展又浑然一体的立体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20.
谢剑萍 《理论界》2006,2(4):182-183
小说《达罗卫夫人》通过运用自由间接引语展开人物对话和内心活动、时间蒙太奇和空间蒙太奇等叙事手法,获得了叙事上的广阔空间,从而揭示出多样的社会现象和主题,实现叙事手法和主题表达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