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尔沁蒙古是东北西部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蒙古族游牧部落。满族兴起后,从后金政权到清朝建立,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父子对游牧于黑龙江西部地区的科尔沁蒙古非常重视。为了争取这支强大的蒙古族部落,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先后采取了结盟、联姻、恩赏封爵、立法约束及划地编旗等策略使科尔沁蒙古由敌对转向归附,最后彻底臣服。在入关前,清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对科尔沁蒙古的统一与管理。后金—清政权对科尔沁蒙古的统一与管理,为清统一蒙古创造了条件,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为清王朝的奠基者、开创者,努尔哈赤、皇太极在统一女真诸部、建立巩固后金和清政权的过程中,推行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政策.其中大力实施的"虚边实内"政策,为满族的兴起和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为灭亡明朝、统一全国作了必要的准备.但"虚边实内"也造成东北边疆人口、防务等的空虚,为俄国后来的入侵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3.
皇太极是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满族领袖,如果说努尔哈赤为满族的统一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那么皇太极则为清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皇太极执政时期,从总体来看是承袭了努尔哈赤要灭亡明朝,以入主中原的既定方针.但是,如何实现这个总的战略方针,皇太极与努尔哈赤时相比较,已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本文拟就此时的明清(后金)关系,试作初步探索,以求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与女真族(满族),分别是建立了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元朝和清朝的统治民族,在汉族统治阶级建立的明朝统治时期,他们都给明朝的统治者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同样作为东北的少数民族,蒙古族与女真(满族)在民族性格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许多差别。这些差别不仅导致了民族发展的不同,也决定他们所建立的王朝统治寿命的长短。  相似文献   

5.
后金政权的汉族政策具体是指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首的后金统治阶级为调整满汉民族关系,处理满汉民族问题,针对汉族而采取的相关策略、措施、规定等的总称。后金政权汉族政策的形成既有客观环境的催生,又有后金政权领袖人物的主观意志使然。  相似文献   

6.
清代民族关系格局具体是指在清朝统治时期和统治区域内各民族之间关系的结构状态。蒙古族、汉族、藏族在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突出而又广泛的作用,因此,满族与蒙古族、汉族、藏族等民族的关系成为清代民族关系格局的主干层次。而满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不包括蒙古族和藏族),蒙古族、汉族、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不包括满族)则成为清代民族关系格局的非主干层次。清代民族关系格局发展的特点是:第一,民族关系范围进一步扩大,民族问题复杂性大幅度提高。第二,随着清朝统治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满藏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第三,满蒙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处理满蒙关系问题的政策措施更加规范和完备。第四,清朝政府有效调整了满汉关系,使之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并进一步完善了对汉族的政策措施。第五,妥善处理满藏关系,不断维护西藏地方的稳定和发展,有效地巩固了满蒙联盟。  相似文献   

7.
十七世纪前半期,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处于极大动乱和变革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一方面,明朝统治被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所推翻,只剩下龟缩到江南苟延残喘的一部分残余势力;另一方面,兴起于我国东北的满族后金政权逐渐强大,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开始对关内虎视耽耽,并很快在1644年乘明王朝崩溃、农民政权尚未稳固的情况下,挥戈入关,迅速占领了北京城,进而谋取全国政权。正当明、清两个封建王朝交替之际,在西北边疆和青藏高原上,也是动乱频仍,民族关系极为复杂,特别是蒙古和硕特势力进入西藏,建立对整个藏区的统治,这在蒙藏关系史上是一件  相似文献   

8.
清前期政权是带有准国家性质的地方政权,受传统“中国观念”的制约,建构政权统治的合法性是维护政权存在与稳定的首要任务。在努尔哈赤时代,一度通过强化满洲民族认同来塑造对后金政权的认同,构建统治的合法性,但是由此产生的激烈民族矛盾,削弱了政权统治基础。皇太极时代,在“中国观念”的影响下,清前期政权经历了从“属国”到与明朝争夺天下的不同定位,从而完成了统治合法性的建构,为入主中原、重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明朝末年,朱氏统治日益腐朽、没落,阶级、民族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都十分尖锐。各种反抗斗争风起云涌,“群盗如蝟毛而起,中原鼎沸”;地处东陲的满族,也在努尔哈赤率领下,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并迅速强大起来。当时,在中国大地上角逐的,主要是明王朝、李白成等领导的农民军和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结果,后金取胜,在1644年占领北京,建立了清朝。  相似文献   

10.
清朝建国和蒙古诸部漠南蒙古话部领主大多数是成吉思汗直系后裔达延汗的子孙,与喀尔喀系同族。清朝则是兴起于大兴安岭东侧的满洲人建立的王朝。1635年之前,满洲人被称为女真人,原本是狩猎、畜牧、农耕并举的人们。明代,他们通过貂皮等交易富强起来,之后,被称为清朝太祖皇帝的努尔哈赤统一诸部,于1616年建立了王朝,称“后金国”。1624年,努尔哈赤与成吉思汗之弟术赤合撒儿的后人、蒙古科尔沁部领主联姻,结成同盟关系。1626年努尔哈赤死去,其第八子皇太极继父位,开始逐步征服蒙古诸部。当时,在蒙古方面,达延汗直系后人察哈尔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清前期中俄关系中与理藩院密切相关的问题,谈一谈理藩院在中俄关系中的历史作用。 理藩院初名“蒙古衙门”,公元一六三六年七月(崇德元年六月)设立,是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我国政治形势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为实现进取中原,夺取明朝天下的基本国策,解除后顾之忧和道梗之患,逐渐臣服漠南蒙古的产物,也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两朝对漠南蒙古关系和政策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元一六三八年八月(崇德三年六月)蒙古衙门更名理藩院。最初,理藩院只是清朝专门治理蒙古事务的机构。  相似文献   

12.
略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太极在位近二十年期间,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的建立。这不仅解决了大量内附的蒙古人和汉人的组织形式问题,而且也使八旗制的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论述这点之前,先对蒙、汉八旗的建立过程作一简略叙述。 元朝灭亡后,蒙古族北返故土,形成瓦刺、鞑靼两部。到明后期,更分为漠西、漠北、漠南三部。漠西蒙古即原瓦刺部,又称卫拉特四部。漠北蒙古又称外喀尔喀三部。漠南蒙古则以元朝嫡裔察哈尔蒙古最强盛,其余鄂尔多斯、土默特、阿索忒、雍谢布、喀喇沁、内喀尔喀五部、科尔沁诸部皆受其控制。科尔沁、喀尔喀等部蒙古自1593年古勒山战役失败之后,开始与努尔哈齐建立联系,而察哈尔林丹汗则给终坚持与明朝的结盟。  相似文献   

13.
今天,满族和汉族使用同样的语言文字,然而,在历史上满族曾经有过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满文曾经是清代的官方文字之一。满族后来为何放弃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而使用汉民族的语言文字?探讨这一重大历史问题,对于深入研究满族史乃至整个清史,是十分必要的。 (一) 满族的前身是女真人。明末女真人散居东北各地,各部互不相统,但有共同的语言。一五八三年,女真建州部酋长努尔哈赤起兵征讨尼堪外兰,相继征服董鄂、浑河、苏克苏浒、哲陈、完颜等部,至一五九三年打败以海西女真叶赫部为首的九部联军,完成建州部的统一。随着统一事业的发展,努尔哈赤属下人数不断增多,与明朝官员、蒙古各部的联系日趋频繁。努尔哈赤对没有本民族文字感觉非常不便,乃于一五九九年命额尔德尼和噶盖创  相似文献   

14.
漠南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锦氏家族与女真爱新觉罗家族有着世为滋亲的传统。明万历四十年(1624)科尔沁明安贝勒送女博尔济锦氏与努尔哈赤成亲,成为科尔沁蒙古首领第一个与女真联姻者。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又娶科尔沁孔果尔贝勒之女为侧福晋,即寿康太妃。清太宗皇太极光娶科尔沁奥巴的叔父莽古思贝勒女博尔济锦氏为第一夫人,即孝端文皇后,接着又男科尔沁贝勒宰桑之女博尔济锦氏为妻,即孝庄文皇后(乃孝瑞文皇后侄女),福临生母。孝庄文皇后,功助三朝(太宗、顺治、康熙)奠定了清初格局,是清初科尔沁蒙古博尔济锦氏家族中杰出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5.
满洲统治者征服漠南蒙古历经半个世纪之久,而这一意义重大的事业主要是在皇太极在位的17年中完成的。天聪年间已有嫩科尔沁、扎赖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敖汉、奈曼、巴林、扎鲁特、阿禄科尔沁、四子、翁牛特、喀喇车里克、吴喇忒、土默特、喀喇沁及察哈尔等部落陆续降附。崇德朝又有西土默特、鄂尔多斯、乌珠穆秦、蒿齐特、苏尼特、阿霸垓诸部相继来归。在征剿与绥服漠南蒙古的过程中,皇太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改变了蒙古各部原有的社会政治体制,从而确立了对漠南蒙古的有效统治。其结果,不仅加速了明、清王朝鼎革的过程,奠定了入关后外藩蒙古札萨克的基本规制,而且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评述皇太极统治漠南蒙古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普遍注意到了自然灾害与明朝灭亡的关系,然对与女真族兴起的关系却关注不够.事实上,明末东北地区自然灾害频仍,促使女真族内部相互攻掠,建州女真乘机兴起.灾荒也成为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的因素之一;政策失误与自然灾害交互作用,亦使进入辽东的后金陷入困境.皇太极统治时期灾害不断,他除了调整政策、发挥八旗的作用、逼迫朝鲜提供经济支持,便是大规模掠夺明朝,既削弱了对方,也有助于渐渡危困.但无论明朝灭亡抑或女真族兴起,自然灾害的作用皆视乎王朝政治与人类社会基本状况而定.  相似文献   

17.
一、八旗蒙古的编立及其特点皇太极即位初期,后金在同明、蒙古、朝鲜关系中,处于孤立的地位,内部统治也极不稳定,经营十年以后,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尖锐的社会矛盾已趋于缓和.漠南蒙古与朝鲜相继被征服,明王朝也被打得精疲力竭.在初步胜利的基础上,皇太极于1636年四月改国号“大清”,同时,其政治野心也膨胀起来,准备与明朝争夺天下.但他又感觉基础不固,力量不足,为此,便认真总结了历代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经验,制定一整套制驭政策.一是实行团结汉、蒙民族政策,笼络汉族地主和蒙古贵族,扩大统治基础.二是扩大兵源,吸收汉、蒙等族人民编入八  相似文献   

18.
清朝是以满族为首、满汉联合统治的国家。清朝对满汉民族的政策,是这个具有民族统治特色的政权奉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关系到有清一代的治乱兴衰。清代满汉民族政策之定型化,是历太祖、太宗及世祖各朝努力的结果,其间跌宕曲折,成败得失,或隐或显,颇值得研究。清太祖的勃兴和“以满治汉”的政策清朝的统治可以追溯到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国家。清代满汉民族政策之滥觞,也在后金国家建立的背景中早已酝酿。  相似文献   

19.
清王朝在其未入关前和蒙古族已有密切关系,入关后实施的是满蒙统治阶级的联合专政。在清朝统治下,相对地说蒙古族比较安定。为什么明朝时只有加固长城才能防御的民族,到清朝却成了“防备朔方”的“长城”?这与清政府采取一系列政治措施(包括在蒙古实施的经济政策)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清朝统治蒙古的经济政策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0.
清太宗皇太极(1592——1643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生活在明清交替之际,代表满洲贵族阶级的利益,继承父亲努尔哈赤的遗志,以其毕生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建立了清王朝政权。清太宗皇太极统一漠南蒙古(今内蒙古),是他在开国执政的十七年中的重要历史功绩。本文试就他统一漠南蒙古的政策及其意义,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