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霸权威慑与战略反制--双重标准下的伊朗核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危机的出现是伊朗与美国霸权长期对抗的必然,也有伊朗企图通过获取核武器寻求安全自助的因素。从战略行为方式判断伊朗核危机中的动向在于通过理论与现实的对照,理解战略的根本目标与实现手段间平衡互动,探寻化解核危机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2.
国际核危机作为冷战后国际安全领域内最突出的难题之一,亟需对它本身以及所引发的问题作出解释和回答。这有赖于对国际核危机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更需要在理论上探讨,国际核危机究竟是什么,有哪些属性特征,引起核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国际核危机演变有什么规律等。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深刻理解和认识国际核危机,掌握它的活动规律,进而研究如何去应对和管理国际核危机。国际核危机是一种涉及核武器因素的破坏国际稳定、威胁国际安全的恶性状态,从国际体系结构和国家互动进程两个层次分析国际核危机的根源,可以洞察核危机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日本由地震引起的核危机证明了人类不能把自然看作与已无关的质料世界,人与自然之间是互相生成的对象性关系,科技是人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一,但是,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下,科技的片面发展造成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对人和自然都是一种伤害,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积极扬弃.  相似文献   

4.
国际核危机第三方管理是拥有资源和牵扯利益的第三方与核危机当事各方的复杂互动,其意义在于当国际核危机无法由当事国自己解决时,由外部力量介入提供和平解决问题的机会,其目的是要改变核危机各方互动的四个关键因素:概念、方式、目标和行为。即转变核危机当事方之间"零和"博弈的观念为"共赢"的认知;促使核危机当事方以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处理问题;帮助核危机当事方理性设定务实的目标;鼓励各方提出建设性的行为方式,协助当事国控制核危机,并最终和平解决核危机。  相似文献   

5.
朝核危机 ,由来已久 ,是影响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为创造一个更加和平与稳定的周边环境 ,中国提出了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的三项原则 ,并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外交斡旋 ,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这充分显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战争给美国和伊朗关系的改善带来了转机,但这不过是昙花一现,伊朗问题将成为美国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也将在未来几年里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新的焦点。美国全面军事解决伊朗问题的可能性很小,最可能使用的是“打压结合,以压促变”,即对伊朗实行政治上的打压与经济上的封锁和制裁,甚至有限的军事打击,支持改革派,促使伊朗民众对现统治不满。进而使得上层的改革者与下层渴望改革的民众相结合,形成“新的革命”力量,最终改变政权。实现和平演变,不战而胜。  相似文献   

7.
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决定了其必然要受周边大国的重要影响。19世纪下半叶扩张到太平洋沿岸的沙俄开始了与朝鲜半岛为邻的历史,从沙俄与中国、日本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和影响力到冷战时期苏联与朝鲜的结盟和对韩国的敌视,再到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与两个朝鲜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与平衡发展,俄罗斯与朝鲜半岛各自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之间的关系也起起伏伏,错综复杂。现在的俄罗斯在实现富民强国的目标时,在朝鲜半岛事务中也越来越起到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际核危机严重影响了国际社会的稳定,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安全,如何认识国际核危机以及控制国际核危机是国际关系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介绍了国外四十多年来对国际核危机及核危机控制研究的情况,分析了国外在这一领域研究的两个阶段各自的研究重点和特点,并给予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2016年以来,平壤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连续进行了两次核试验,引发了地区局势的骤然紧张.一直以来,朝鲜不顾中国重返六方会谈的呼吁,不断进行核试验和导弹试射,并采取非理性的战争边缘政策,使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之一.朝鲜核试验不仅直接威胁到了中国的国家安全,还严重恶化了中国的战略环境,并使中国面临的核安全风险上升.当前,朝核危机已到临界点,平壤政权已把拥核自保作为国家战略,而不仅仅是谋取谈判筹码,甚至不惜牺牲中朝友好关系.对中国而言,现在应把政策聚焦于朝鲜弃核,这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其他目的都要为此服务而不能形成制约.  相似文献   

10.
奥巴马政府致力于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而独岛问题成为冷战后阻滞美日韩三边合作的主要障碍.通过操弄中国崛起及朝鲜核威胁一体,美国得以激活美日、美韩联盟,有效地控制了独岛问题的激化.然而,主权争议的存在依然限制着日韩深度合作.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美国仍难以说服任何一方放弃对独岛的主权要求,也不可能消除独岛争端对韩日关系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伊朗细密画是伊斯兰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兴起于13世纪末,它在吸取东西方绘画艺术长处的同时,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以独特的空间表现和色彩运用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绘画艺术,从而表现了伊朗文化的顽强性。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后美国采取激进的反恐、反核扩散政策引起朝鲜的强烈的反应而诉诸核威慑边缘政策。朝鲜核危机给中国外交带来了严重挑战和历史性机遇。中国积极斡旋而促成的六方会谈开启了政治解决的进程,这标志着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从国际政治(双边结构的权力政治)向世界政治(多边体制的权利政治)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消费行为是消费者决策心理活动的表象,消费者的心理变化构成了消费者日益复杂多变的消费行为。从认知视角分析消费者的决策行为和过程是目前消费者决策问题研究的一个热点,在总结前人关于认知和消费者决策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消费者认知决策的过程出发,研究整个过程的动作量,提出消费者认知决策模型,并对决策过程中影响动作量的因素进行探究,研究消费者决策认知的前因、过程及结果。在此基础上,以3G手机消费为例,对模型的使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2007年4月初,因联合国安理会1747号最新制裁决议和“水兵事件”骤然升级,战争一触即发。美军大兵压境,军演规模空前。伊朗态度强硬,扣押人质,对抗联合国。然而,白宫发言人斯诺和国务卿赖斯明确表示:美国没有对伊朗发动进攻的计划,也无意与伊朗发生军事冲突。  相似文献   

15.
杜军 《兰州学刊》2008,(Z1):132-133
伊朗与土耳其两国都是中东地区具有重要地位的地区性大国。因而两国关系对中东地区的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1979年伊朗什叶派领袖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结束了巴列维王朝在伊朗的统治。两国在此之前的密切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伊朗新政权建立后实施了较为激进的伊斯兰化的外交政策。虽然伊朗的外交政策带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但是土耳其政府在伊朗革命不久便迅速承认了霍梅尼政权。土耳其还以克制的态度对待伊朗的激进政策。并且拒绝与美国一道制裁伊朗。总体上来看,两国关系在伊朗革命的危机当中平稳度过,而且为土耳其政府在随后的两伊战争中的中立政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旅游景点的跨文化文本建设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中国文化传播.当前,我国旅游景点的跨文化文本建设的着力点在于:一是景点文本建设中的语用移情与文化意象取舍,二是景点文本建设中词汇语用文化互补.而文化互补又包括直译加注式互补、文内增词式互补和删减调整式互补.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由于伊朗与伊斯兰教什叶派的特殊亲缘关系,伊朗反封建、反殖民的民族主义一直有着鲜明的宗教色彩。伊斯兰教与民族主义的交恶是随着巴列维王朝剧烈的现代化和世俗化进程而全面展开的。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巴列维王朝自诩奉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一方面推行全盘效仿西方的“白色革命”,一方面继续推行残暴的独裁专制统治,从而全面恶化了伊朗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并最终导致埋葬巴列维王朝的1979年伊斯兰革命,建立了现代伊斯兰神权政体。  相似文献   

18.
作为当今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对于中国崛起问题存在着多种认知,我们既要认识其中的主流认知,也不应忽视其中的非主流认知。本文从四个方面全面、综合地分析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首先,中国崛起还需要很长时间。其次,中国有和平崛起的可能,但不一定会实现和平崛起。第三,中国崛起对美国而言利弊双收。最后,中国不太可能推翻现有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19.
巴列维时期伊朗与以色列的关系经历了磨合确立、繁荣发展和盛极而竭三个阶段;共同应对苏联威胁和激进阿拉伯国家挑战的地缘政治因素为两国战略合作打下了基础,军事和经济及安全合作推动了两国关系全面发展,以美特殊关系和伊美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伊以关系;与此同时,伊朗国内宗教保守势力和阿拉伯国家的反对也制约了伊以关系向外交上公开承认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型的语言变体.英汉语码混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自然语篇中语码混用的生成特点,又存在电子语篇随意、新颖的特征.本文试运用原型范畴理论,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语码混用进行认知阐释.以期能给全面、深入地研究网络语言以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