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受到白话文运动、欧化翻译观念、偏颇的学校语文教育、政治程式化语言、传媒语言、网络语言等多方面影响,汉语日趋重形合、轻意合,在追求表达严谨精确的过程中,不断失去它的重要的民族美学特征——诗性。这无疑是汉语文化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汉语"诗性"和"艺术性"的提出由来已久,但往往停留在汉语与汉语诗歌的通约上,也就是把诗歌作为特定语言的一个功能来加以观照,这样的"诗性"只能是属于特定语言的"诗性"而不具有普遍意义.为此,本文尝试从诗的本质入手探讨汉语诗性面貌的内涵以及判断本真汉语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汉语诗性既是一个基本事实,也是一个有待解释的概念。在当前的学科体制之内,汉语诗性研究是一个边缘性的领域,但它将会对文学研究及其他以汉语文献为依托的人文学科产生影响。汉语诗性研究一方面必须厘清一系列的相关概念,一方面还要进行系统、深入的文本调查。  相似文献   

4.
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任何其他文学形式都无法比拟的重要地位,原因就在于汉语本身具有与生俱来的诗性特质。诗歌翻译不能无视诗性汉语的特点。在对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及其诗歌进行分析比较后我们发现,以普遍的翻译标准衡量性质完全不同的诗歌翻译是不切实际的。此外,本文还指出,诗歌翻译的实践性不仅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也需要更大的胆识。  相似文献   

5.
汉语文字作为文学创作的媒介 ,在指称对象及其意义的同时 ,还指向自身的形式美 ,表现出“以象(形 )见意 (义 )”的“诗性特征”。六朝文学批评的一个特殊贡献就在于它第一次系统深入地开发利用了汉字的这一诗性特征 ,既为汉语文学创作与批评奠定了坚实基础 ,也有助于我们立足于当下的现实 ,汲取传统文化的力量 ,建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从“诗性智慧”看中国传统的诗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柯在《新科学》中用“诗性智慧”描述人类早期的思维方式,原始人凭借想像、感觉和情感来认识世界。在中国的诗性文化中,人们的思维也体现出诗性智慧的某些特质,如重类比、象征、推崇想像、整体直观等。  相似文献   

7.
诗性文本的结构具有以下特点:文本结构的整体性;文本结构的二元对立性;文本结构的转换性;文本结构的可调节性.  相似文献   

8.
"诗性智慧"是一扇通往古代文化形态的窗户,它的出现是古代文化形态敞亮与解蔽的契机。着力分辨中西文化谱系早期"诗性智慧"的根本区别,通过文字与思维心智结构的剖析,经由"诗性智慧"载体的判断,对中国"诗性智慧"的民族特色和早期生成状况进行本源性的审视。  相似文献   

9.
诗性批评是诗性思维支配下的文学审美批评活动。诗性批评不同于逻辑思维的分析型批评,诗性批评通过对事物形象性的、情感体验性的熔铸,以象征、比喻的言说方式来表达批评家对文本的内心感受和体验的主观印象。诗性批评的精神思维的核心,就是体验性、感悟性和主观性。其形成了“寓理于物”、“寓理于情”的批评特征,也由此导致所表达的思想观念的模糊性、多义性。诗性批评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批评的主要方式。而闻一多的诗性批评有其特点:它既是在西方现代多学科视角下的审美观照,又是对中国诗性批评传统的继承和延伸。  相似文献   

10.
诗性批评是诗性思维支配下的文学审美批评活动.诗性批评不同于逻辑思维的分析型批评,诗性批评通过对事物形象性的、情感体验性的熔铸,以象征、比喻的言说方式来表达批评家对文本的内心感受和体验的主观印象.诗性批评的精神思维的核心,就是体验性、感悟性和主观性.其形成了"寓理于物"、"寓理于情"的批评特征,也由此导致所表达的思想观念的模糊性、多义性.诗性批评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批评的主要方式.而闻一多的诗性批评有其特点:它既是在西方现代多学科视角下的审美观照,又是对中国诗性批评传统的继承和延伸.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日常语言一般皆有诗性 ,即具有暗指未说出的东西 ,从而使个人独特的东西得到他人理解的特点和功能。诗的语言在语言中最具“思辨性” ,最大程度彰显了语言的诗意本性。从中国古典诗作中我们可以解读出诗的语言具有如下特点 :言约旨远 ;象征性和暗喻性 ;画意性 ;音乐性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审美意识,由直观走向抽象,由低级走向高级,它要在时间和空间的纯形式上,刻下自己的烙印。在诗歌中,审美意识用节奏对时间之流刻下自己的尺度,用韵律对空间弥漫自己的芳香。诗行形态是一种美的时空合一体。在论述中国诗行的审美特质时,应该以发达的成熟形态为研究对象,而不能面对一部跨度极大的诗歌发展史。唐诗中的绝句,则是典型的分析对象。中国诗行美的形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齐美,二是抑扬美,三是回环美。中国诗行的美,是中国诗人对韵律节奏本体论的苦苦追求。它的哲学基础,根植于中国诗性智慧的人学本体论追求。  相似文献   

13.
文学语言是语言进入文学这一领域后形成的言语变体,是主体为了追求语言的表情效果和关学效果而对常规语言有所超脱和偏离的有意味的话语形式。诗性,是指人的精神的创造性。文学语言作为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化符号体系,本身就体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诗性精神。研究文学语言的诗性特质,可以更加深入地透视文学语言的“人性化”、“感性化”的审美属性,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和揭示文学语言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在中朝汉诗的比较研究中,江西诗派对朝鲜影响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江西诗派在朝鲜产生的反响是巨大而深 远的,绵延500余年,一直是文坛矛盾斗争的焦点,从“苏黄”含义指代江西诗派的变异,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学的诗性智慧体现在古典诗学的言说方式上,它基于古代中国的文化背景和汉语语源,经验主义的想象之经、儒道佛的文化之维、古代封建帝制的现实之度构成中国古典诗学的生长土壤,因此它的语词体系源于经验主义的想象性造语逻辑;它的逻辑尺度和感性想象受主体自身的现实境遇影响,三者的关联构成中国古典诗学的历史情状,也表征其人类学...  相似文献   

16.
任务型语言教学作为一种交际教学途径,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然而,在国内推广过程中,其效果并不明显。以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心理和认知理论以及中国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为基础,兼顾语言形式和意义,把语言的用法和用途融为一体,将有利于对当前一些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形成补充。  相似文献   

17.
艾青30年代诗歌语言经历了从欧化到口语的嬗变。初期诗歌语言以欧化见长,具体表现为诗句修饰成分的复杂化和语法的完整性。30年代中期以后,诗人则有意识地以简洁、单纯、朴素的口语部分地替代欧化语言,表现出口语化的倾向,这是延安时期艾青诗风转换的前兆。  相似文献   

18.
词分豪放与婉约的诗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宋词中豪放词与婉约词的探究 ,认为其分别代表了中国诗学史上的儒家功利主义和道家非功利主义两种诗学传统 ;蕴含着“气”和“韵的和谐美的两种诗美形态。豪放词与婉约词在言志与抒情、“气”与“韵”、阳刚与阴柔三个方面所表现出的对立而又互补的关系 ,表明中国古典诗歌的风格发展到宋代时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诗性智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把自我不断的导向完美与卓越的创造性的精神能力。这种精神能力最早在原始野蛮人身上发露出来 ,原始人用这种诗性智慧创造了他们适以自存的形形色色的文明形态 :神话 ,宗教 ,艺术 ,政治体制等 ,并接受这些文明的洗礼 ,形成文化与人类自我交错互生、变动不居的大历史格局。此文以维柯《新科学》的阐述为根据 ,梳理了诗性智慧如何由最初纯粹的激情冲动进行文明与自身的同步创化 ,逐步生发出理性观照意识并进而达到理性与感性并运互生的过程 ,向读者清晰地呈现出一条诗性智慧的历史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