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在以户籍制度及其衍生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城乡差异制约下,农民工自身在城市尚难以完全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并且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仍然是现时期中国义务教育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这不仅表现在农民工子女获取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需进一步妥善解决,并且对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公平又提出新的要求。本文通过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调查数据,选取户籍为农业户口的进城农民工样本,并对其15周岁以下子女进行性别年龄结构和分布特征分析,通过区分不同年龄段、不同流动类型和不同居住地类型三个维度,对农民工子女的辍学率和就读学校类型等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关于农民工子女在迁入地接受完全义务教育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子女在迁入地不能获得完全的义务教育,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关义务教育资源的供给与配置机制尚未形成。本文在分析我国财政收支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供给模式,并就其配置模式指出发行教育券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农村人口在进城过程中是否携带子女,关涉儿童健康成长、 农民工家庭幸福以及社会的和谐安定.基于对全国范围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发现,五分之二以上的农民工有携带子女进城的行为,并且不同特征的农民工在携带子女进城状况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民工基本状况、 工作状况和未来打算等因素对农民工携带子女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家庭年收入、 务工地类型、 所从事的行业以及关于未来打算是影响农民工携带子女进城的重要因素.这对于理解农民工携带子女进城原因、 研判随迁子女未来走势等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成都、义乌两地抽样问卷调查的资料,分析城市居民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接纳态度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城市居民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接纳态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情感接纳程度>行为接纳程度>认知接纳程度.不同性别、政治面貌和主观阶层地位的城市居民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接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城市居民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接纳差异性不大.回归模型表明,政治面貌、主观阶层地位、社会关系网络、政策认知认同、对两类子女素质差异的评价以及认知来源是影响城市居民接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子弟教育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父母进城打工,子女在家留守。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农民工子弟被许多学者称为留守儿童,这些农民工子弟一般都跟随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而接受教育则基本依靠本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成为继义务教育之后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然而,"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与"高中择校"、"高考移民"的模糊性限制了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有效地解决该问题。基于此,本文对三者共性及差异性进行了辨析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政策导向上将三者区别对待,在实践上将"父母社保号/一定年限纳税证明+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籍年限"作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的资格,以期为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权利的保障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进城农民工状况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性别的角度出发,对男、女两性进城务工农民的基本状况、就业、收入、社会关系网、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试图为农民工问题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做出尝试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进城农民工过渡性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目前关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与发展的主要观点“回归说”、“吸入说”、“综合说”,提出专门建立面向农民工的过渡性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即“过渡说”,并从这一制度构建的公平性、过渡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初步给予论证。认为,该制度的建立是破解农民工教育、就业以及社会保障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将有利于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统一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的生活与消费——对兰州市进城务工人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兰州市进城务工人员的抽样调查发现,2006年,兰州市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大约为830元;月平均消费总额约占总收入的66.7%,其中用于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费占到全部消费额的75.3%,用于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额约占其总消费支出的10.1%。总体上讲,农民工的消费水平在城市中处比较低的层次。 相似文献
11.
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文章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中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调查与研究”的基本调查为依据,对中国流动人口子女9年制义务教育进行了专题的分析与研究。文章运用调查数据与资料,从学生、教师、家长等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中国目前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现状,进而对当前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两种基本途径进行了研究与评价,并着重针对现存问题,围绕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新教育制度的创建等,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流入大城市农村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括分析了流入大城市的农村人口及其子女的特点, 分析了其子女教育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并着重就“组织创新”和“经费筹措”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城乡二元结构”到“城市二元结构”及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传统体制下形成的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不仅没有消除,反而逐步向城市蔓延,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在城市中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民工阶层,他们与城市居民共同构成了“城市二元结构”。“城市二元结构”的日益强化,将导致严重的城市贫困问题,加大城市管理的难度,并造成城市化进程的不稳定。为此,应从城市和农村两个维度加以考虑,积极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城乡统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核心的征地补偿机制,逐步消除“城市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4.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期望的影响因素探析——基于北京市某区的问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口迁移与儿童发展的跟踪研究"基期数据,本文讨论了流动儿童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期望及影响因素,旨在回答流动儿童家长的教育期望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家长的个人生活经历与社会态度是否会影响到家长的教育期望这两个问题。结果发现,希望子女能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仍然是中国社会较为普遍的现象;就读于不同学校儿童的家长,其教育期望的确存在差异,但这与家庭的经济条件无关;儿童的学习成绩、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学历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等家庭的文化背景及家长的社会态度乃是影响家长教育期望的主要因素;并且,父亲和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是不同的。但教育选择(就读何种类型的学校)与教育期望之间的因果关系等问题尚需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一个跨越城乡的新兴群体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背景城市人口相对于乡村人口,农业人口相对非农业人口的二元划分,是我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人口分类。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一个迅速崛起的新型群体———农民工的出现,使这种划分面临着挑战。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①,2003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达11390万人。他们绝大部分都以城镇为流入地,成为当地的农民工。另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博士的数据,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达1.4亿②,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庭成员显然是其中的主体③。这些农民工在其迁入城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这些城镇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 相似文献
16.
Liang Zai Yue Zhongshan Li Yuanfei Li Qiao Zhou Aihua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2020,39(4):671-690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 China’s monumental volume of labor migration has led to a rise in the migrant children population in urban China.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school...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地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教育机会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0.95‰数据,比较农村地区11~14岁的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的教育机会(定义为是否在学).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与其他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显著偏高,但流动儿童的教育机会显著降低;(2)与母亲一起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得到改善,但与父亲一起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显著降低;独自流动和与父母一起流动儿童教育机会受到不利影响,但与母亲一起流动儿童教育机会与其他儿童无显著差异;(3)女童教育机会明显低于男孩,但儿童类型对教育机会的作用不因性别而异.模型分析结果具有多方面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华裔人口发展趋势和多元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可追溯到 1 840年末 ,甚至更早。但由于遭美国政府立法排斥 ,在 1 882至 1 943年长达 61年期间 ,华人人口几乎没有增长 ,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形成一个畸形的、与外界隔绝的单身汉社会。 1 943年排华法废除后华人人口才开始缓慢增长 ,男女比例失调逐渐缩小。自 1 965年新移民法实施以来 ,美国华人人口飞跃增长 ,几乎每十年翻一番 ,男女比例日趋平衡 ,华人社区内部迅速多元化。 2 1世纪初 ,美国华人人口仍在继续快速增长 ,美国华人社区正在从以外来移民为主的社区向本地族裔的社区转变。 相似文献
19.
人口城乡结构变动对城镇失业保险需求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城乡结构变动是引发失业保险需求增长的因素之一,本文在对失业保险需求概念及人口城乡结构变动对失业保险需求影响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失业人口变动测算模型和失业保险需求测算模型。以陕西省为例的测算结果表明,引入人口城乡结构变动因素时的失业保险需求远大于不引入人口城乡结构变动时的失业保险需求,两者之间的差额从2010年的12.7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1.72亿元,年均递增9.5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