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金洞》中"狼孩"意象的商州民俗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洞》是贾平凹作品中较早触及生态美思想的作品 ,是其后期生态力作《怀念狼》的先声。在《金洞》中 ,贾平凹抒写了一个亦人亦兽的“狼孩”意象。作品中的“狼孩”被狼叼走后却大难不死 ,受狼庇护 ,回到人群中却被视为异类 ,被抛乃至死亡。其实 ,“狼孩”的悲剧并非个案。在商州 ,到处都有“弃儿”的民间习俗。商州人弃扔婴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对此 ,笔者作了挖掘和剖析 :一方面是客观生存条件所致 ,另一方面是主观上受“生殖崇拜”和“轮回超生意识”制导 ,同时有着很深的民间文化根源 ,打上了作家自身的生活烙印  相似文献   

2.
《怀念狼》是贾平凹的一部重要的生态力作。作品大量采借了商州“狼传说”和“狼故事”:狼与狗猪羊的传说、狼与人的传说,以及狼与狼的传说等。其中80%为口头传说。作家依据自己的创作审美理想,对商州民间“狼传说”进行了诗意地融构和创化。显示出一定的生态意识和“民间精神”。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的作品《怀念狼》缺乏明晰性 ,可以作多种解读 ,但总体上它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存困境的一种关怀和思索。人与自然处于两难之中 ,这种两难处境是构成现代人类困境的深层的根源。小说对人的异化的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多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早期悲剧作品,反映了物质主义和清教主义异化下人物的悲剧命运。根据黑格尔悲剧冲突理论,冲突双方是两种对立的伦理力量,只有通过一方退让或双方同归于尽才能达成和解。基于黑格尔悲剧理论,通过分析剧本《榆树下的欲望》中的悲剧冲突,,探讨了人物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5.
论生态文学视野中的狼文化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一大批与狼相关的文学作品和写狼崇狼的出版物,掀起了一股探索人与自然万物关系的生态文学热潮。当代文学中出现的这股狼文化现象,尽管有不少人为夸饰的成分,但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人们既定的价值观念形成强烈的冲击,预示着文学在生态观念的影响下将产生结构性的变化。《怀念狼》和《狼图腾》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它们对狼文化、狼形象、狼书写所作的探索,真实地反映了当下中国生态文学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为文学如何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及实现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协调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小说中的狼不仅是实实在在的生命个体,也象征着原始强劲、刚健粗犷的生命力,作家是要重寻文学的根.小说表现了作者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从前,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致力于表现美好古朴的人情民风,因而商州美轮美奂,但在《怀念狼》中贾平凹则基本持批判态度,理想的激情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7.
<怀念狼>是一部通过人与狼的故事表现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的忧思的寓言性作品.小说借用寓言式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人狼之间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展示了人类生存的尴尬境遇,蕴含着道德重建观念,从而体现出作家深刻的文化思想和深沉的忧患意识.艺术形式较此前的作品也有大的改变.题材的"拼接"痕迹和创作思想的显露则表现出理性对艺术思维的束缚,客观上降低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海明威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入手,分析海明威作品中悲剧主题的来源,并以《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为例,探讨悲剧主题在其代表性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德西雷的儿子》是凯特·肖邦多部悲剧小说的其中一篇。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的悲剧成因,揭露了夫权制社会和种族歧视对妇女和黑人的压迫。另外,作者独特的悲剧意识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增强了作品的悲剧魅力。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的《怀念狼》 ,含有作者强烈的对抽象精神的呼唤 ,从而使这部小说具有某种文化寓言的涵义  相似文献   

11.
过去评论界和多数读者都把《雷雨》归为社会悲剧一类,归结于周朴园这类资本家对鲁侍萍这类下层人物的始乱终弃;从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社会的不平等,而忽略了曹禺一直想显示的另一层意义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本文就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尤其是从命运的悲剧的角度谈谈《雷雨》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理论认为文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任何文本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其他文本。作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量颇丰,作品总印量仅次于《圣经》与莎士比亚的经典。《死的怀念》中,阿加莎成功地借用了读者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文本的阅读经验,通过与莎士比亚悲剧文本的互涉构建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乐趣,提高了侦探小说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3.
杰克·伦敦是20世纪初美国文学领域最具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野性的呼唤》和《雪狼》是杰克·伦敦小说创作中"狼"情结的艺术体现。他对"狼"情结的执着有着深刻的文学渊源",狼"主题小说具有特定的社会意义。他在创作中逐步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并在其作品中充分的体现了"狼"情结。  相似文献   

14.
以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榆树下的欲望》为研究对象,以文本分析为基础,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这部现代悲剧中蕴涵的古希腊传统悲剧因素,以及作品中折射出来的现代悲剧特征和作者独特的悲剧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5.
从反抗命运和人物的追求适得其反两点来看,老船夫与俄狄浦斯的悲剧行动非常相似,这说明《边城》具备了悲剧的基本要素,《边城》的“悲剧说”是有根据的。《俄狄浦斯王》悲剧人物的行动或情节紧凑、激烈,《边城》悲剧人物的行动或情节则委婉平缓,曲尽其意;《边城》不如《俄狄浦斯王》那样能引起巨大的恐惧、强烈的怜悯,产生的是轻微的恐惧、悠长的怜悯;俄狄浦斯属于“灭亡于英雄的特别悲剧者”,老船夫则属于“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俄狄浦斯王》和《边城》是善的悲剧,亦是命运的悲剧,“宿命”意识渗透在两部作品中;《俄狄浦斯王》悲剧处理,浓墨重彩,悲伤惨烈,《边城》的悲剧采用的是低调陈述法,似有似无;《边城》与《俄狄浦斯王》都表现了对命运的矛盾态度--既相信命运和命运的威力,又强调人的坚强毅力和积极的行动。两个作品又一次证明古今东西方作家对命运与人为的矛盾思考不断在延续。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各国作家所热衷探讨的主题。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在人在自然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人与自然万物应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的问题上,中西方常存在着区别于彼此的看法。然而,作为身处同一自然界中的生命体,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中西方作家往往会得出相近的结论。《怀念狼》是中国作家贾平凹新世纪的第一部作品,《白鲸》则是美国作家赫曼.麦尔维尔1851年出版的作品;这两部作品虽属于不同年代,作家的生活经历也不同,但在这两部作品中我们都能得到相同的启示,那就是人只是自然链条中的一环,与万物是平等的。人若试图超越这种平等,妄图凌驾万物之上,无视自然法则,将会自取厄运。  相似文献   

17.
以《俄狄浦斯王》和《还乡》两部不同时代的悲剧作品为代表,从主题、悲剧效果、悲剧成因、悲剧主人公身份以及悲剧表现手段等方面探讨古典悲剧与现代悲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伤逝》的情痛之真、语言之美、灵魂之善,使作品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悲剧意味.《伤逝》的悲剧之美,不仅因为有真诚的悔恨、沉重的怀念、凄凉的悲楚、无奈的分离,更因为有泪水的挥洒,爱人的逝去,理解的缺失,感动的远离。鲁迅在《伤逝》中,以追忆的形式,倾诉了无尽的悔恨和愧疚,抒发了高洁与美好无可奈何逝去的悲痛。《伤逝》以忏悔开场,以忏悔结束,让我们在至情的刺痛中泪流满面,让我们在感伤之余,去思考生活、领悟人生。小说着力描写的不是恶劣的生存环境,而是现实的无奈与人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19.
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成功地塑造了女主公苔丝的形象,其文中所描写的苔丝出外谋生和一失足千古恨的悲剧,具有巨大的悲剧研究的社会价值。通过从社会和个人性格两个不同的方面分析了苔丝悲剧产生的原因,使读者在理性地欣赏其作品的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营造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离婚》、《伤逝》主人公爱姑和子君的悲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提出她们的悲剧分别是“熟睡国民”的悲剧和“梦醒女性”的悲剧。上升到美学范畴 ,本文把这两个悲剧分别归入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 ,并在此基础上把鲁迅的悲剧作品作了大致划分 ,肯定了鲁迅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