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侵权行为法中,精神损害赔偿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国家赔偿法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法,应该包含精神损害赔偿的内容,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项内容还没有在我国国家赔偿法中得以充分体现,导致公民权利在遭受损害的情况下难以得到全面救济。本文先介绍了我国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又阐释了我国国家赔偿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了我国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国家赔偿的性质、范围、精神损害赔偿的内涵及我国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入手,对完善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从扩大精神损害的国家赔偿范围、提高国家赔偿标准、拓宽国家赔偿原则等方面尝试提出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家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首次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范围。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该法欠缺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标准,赔偿义务机关和审判人员在处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时缺乏现实的指引。以浙江叔侄强奸致死案为例,虽然最终精神损害赔偿以高达45万人民币的数额开创了历史先河,但对于这个结果,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主要集中在其合理性、合法性和科学性上。据此,我国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当在借鉴西方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基础上,遵循不低于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原则、数额适当限制原则和法官自由裁量原则,以国家侵权行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来判断精神损害的严重程度,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落实责任追偿机制,在我国逐步建立并完善国家损害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切实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新<国家赔偿法>首次将精神损害纳入国家赔偿范围,从制度上确立了我国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还存在着精神损害赔偿范围过窄、未规定精神损害的具体赔偿标准、对违法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惩戒不尽合理等问题,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从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出发,对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立法分析,对进一步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使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在受到公权力侵害时能得到较为全面的救济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本质上看精神损害赔偿是主张采取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方式来达到减轻其精神痛苦并对其予以精神抚慰的目的。新《国家赔偿法》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到国家赔偿制度之中,并对"精神损害抚慰金"作了明确规定,是尊重人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法制统一的需要、顺应世界人权保护发展趋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精神损害表现为被侵权人所产生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压力,具有不可度量性、主观感受性、不可逆性和附属性等特征。在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抚慰功能、惩戒功能和补充功能。现行国家赔偿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述内容,但法律本身并未将精神损害及其赔偿界定清晰。欲发挥精神损害赔偿在国家赔偿中的作用,需要借助相关的私法资源,并结合国家赔偿法整体结构,尽快出台可行的相关司法解释,从而明确精神损害赔偿条款中的侵权情形、精神损害、严重后果以及抚慰金性质。同时,可期待的司法解释还应规定确定抚慰金的参照因素,甚至制定抚慰金指导表,以便更好地指引精神损害国家赔偿的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8.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是整个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关键,是权利主体据以索赔的请求权基础问题。目前,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仅限于民事侵权的情况,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害人、国家赔偿案件中的受害人、合同违约纠纷中的权利人等的精神损害赔偿权却不予保护。本文拟就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国家赔偿范围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年 1月 1日施行的《国家赔偿法》基本上确立了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雏形。但在司法实践中对国家赔偿范围方面一直存在争议 ,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国家赔偿案件的发生 ,使得对国家赔偿范围的再界定十分重要。针对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实施现状 ,通过对我国国家赔偿范围的分析 ,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把立法赔偿、军事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纳入我国国家赔偿范围的构想 ,并论证了其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三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衡量一国民主、法治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我国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理论、规范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理论上,正义价值、“人民主权”理论等为其建立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规范层面上,国家赔偿法尚未规定该项制度,不仅同宪法相抵触,还有违法律的协调性;现实中,囿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此类案件通常无极而终。为构建良法、完善法治建设、保障人权,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势必要从应然走向实然。  相似文献   

11.
行政权的膨胀造成行政侵权案件的增多,行政侵权给相对人带来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而我国至今尚未有行政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有违建立法治社会的目标。本文从理论和现实层面对建立行政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起步较晚,受历史传统、观念习惯及立法体制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国家赔偿程序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相当多的不足。作者提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弥补立法上的缺陷。一是我国《国家赔偿法》要明确在行政赔偿案件中先行处理为必经程序的基础上,具体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处理行政争议时应遵循的程序性规则,以增强其可操作性;二是将现行司法赔偿确认程序设计成可选择的程序,并在人大中设立最终处理机关;三是改变各级政府分别编列赔偿预算,各自支付赔偿费用的方式,由国家财政部门统一支付。  相似文献   

13.
伦理经营将会成为未来企业经营的主要方式。要从改善我国宏观道德环境和企业自身行为入手,提高企业行为伦理化程度: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为企业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建立企业伦理经营补偿机制;企业也要加强内部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已于1994年5月12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文件的颁布及实施是我国政治和法律制度建设中的一件大事,符合社会主义法制"有法可依"的基本要求,标志着我国立法进一步完善。它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促进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提供法律依据。因此学习并掌握该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其中的主要内容阐明作者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继承中国文化历来重视精神作用的传统观念 ,接受了严复、谭嗣同、梁启超、杨昌济等人的思想影响 ,形成了精神文化决定论的思想特点。他提倡“开民智”说和“立志”说。他认为可以通过改造哲学和伦理学 ,树立“真志” ,达到“新民”的目的 ,新民产生了 ,就可以建设新社会新国家。这种思想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中涤荡封建主义旧思想、旧道德的时代要求 ,然而 ,它仍旧是头脚倒立的唯心史观  相似文献   

16.
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是死亡赔偿问题的焦点。我国现行的死亡赔偿标准存在不公平、可操作性差等缺陷。要完善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必须在平等、合理、公平和便于操作的原则下,以死者生前住所地平均生活水平为基准,不考虑年龄差异,适当考虑对精神损害有影响的其他因素和赔偿人的经济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高人民法院或者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可出台最高和最低赔偿死亡赔偿限制金额。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补偿的宪法保障制度缺失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为了公共利益,公权力可依法对其进行剥夺和限制,但应有适当的行政补偿.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应建立行政补偿的宪法保障制度,在回顾行政补偿制度的历史发展和比较分析各国行政补偿宪法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我国行政补偿宪法保障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8.
现代法治国家不仅要防止公民的权利受到侵犯,而且在公民权利受到侵犯后,要及时给予公正的救济。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不仅是对被害人的救济,而且是对国家内涵更好的阐释。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刑事诉讼的理性认识,建立中国的被害人保护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对违约责任是否应该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国内外法学理论界与司法界尚有争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人格精神利益的保护,为因违约而造成守约人人格精神利益损害提供司法救济已成为一种客观趋势。因此,有必要对国外有关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与司法实践进行比较,并结合我国的现实,探讨违约责任应当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同时就如何构建我国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环境价值二元性贯穿于环境法始终,对环境法产生了重要影响,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也不例外。由于环境价值二元性,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不能完全适应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要求,需要从赔偿主体、损害事实界定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