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人类历史永恒的话题。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在坚持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状况,不断对社会发展动力观进行发展和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发展动力观,即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观、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观、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观和胡锦涛的和谐动力观。这些理论抓住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于社会内部基本矛盾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所推动。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无例外地也是由于社会基本矛盾所推动。关于这方面毛泽东早就作出科学的论断:“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这个历史唯物主义范畴,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中获得或创造适合于人们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经济工作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是我们改革的中心目标。因此,探索生产力发展的内在的根本动力问题,是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我们知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两个基本矛盾。但这都是谈生产力外部的动力问题,而生产力是不是有内在动力呢?  相似文献   

4.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规定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定了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性质、内容、范围和导向,它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因。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首先是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产物。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围绕着解决我国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矛盾展开的。对于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来说,改革绝不是什么外因。当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不是生产力发展的唯一动力;它制约着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但不能取代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不仅要从生产力内部诸因素的矛盾对立统一中去探索;而且还必须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其各自的内部诸因素的矛盾对立统一中去探索。关于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动力问题,我们认为是生产力中的科学技术、生产关系中的物质利益和上层建筑中的民主集中制。其中的科学技术又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简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政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政治文明各要素的辩证运动构成政治文明发展的内部动力;其他政治文明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是推动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第一次明确地把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综合称为社会基本矛盾,并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性质、解决方法及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邓小平继承和坚持了毛泽东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思想,批判和抛弃了他的错误观点,对这一理论作出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并运用它成功地指导了我国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实体性要素与非实体性要素的矛盾是生产力的一对首要内部矛盾.本文通过对这对矛盾在历史角度与现实角度两方面的分析与透视,认为这对矛盾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总动力.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是否始终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还有没有比阶级斗争更重要的动力?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顺利地实现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要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首先要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究竟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者在考察社会发展的动力时,从来没有只局限于阶级斗争。毛泽东同志指出:“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阶段、发展方式、发展规律等方面系统地简述了毛泽东的发展观。关于发展的目的,毛泽东认为包含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富裕和国家现代化;关于发展的动力,毛泽东认为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关于发展的阶段,毛泽东提出任何社会都是划分为一定阶段的,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理论;关于发展的方式,毛泽东的基本思路是采取高速度的办法来实现发展;关于发展的规律,毛泽东主要从哲学的高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矛盾构成。这三对矛盾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它们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生产关系状况的规律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必然适应上层建筑(主要指文化上层建筑)状况的规律。这三对矛盾和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2.
<正> 当前,在史学界、哲学界深入讨论社会发展动力的同时,经济学界也开展了对生产力发展功力问题的重新探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功力究竟是什么?这确实是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此《安徽大学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李稼蓬同志的《试论生产力的内在矛盾》,另一篇是唐宗力同志的《人类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读过这两篇文章后很受启发。但是,唐文认为:人类基本的生存需要是推动人们从事生产的最初动力,需要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决定了生产力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需要总是先于生产,大于原有的生产力,因此,人类  相似文献   

13.
当前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本文拟就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问题谈点个人学习体会。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依据,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曾作过许多深刻的论述。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明确地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概括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情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作出了正确的解释,为  相似文献   

14.
上层建筑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究竟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学术界意见纷然。笔者认为,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具体地探讨一下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反作用问题,对于加强和改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工作,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是有实践意义的。一、反作用的根据上层建筑为什么能够对生产力发生反作用?主要根据有三个方面。第一,上层建筑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组织者。社会是以一定的物质生产为基础,由人们多方面的社会活动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总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社会实践是人们的基本存在方式。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通过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初始时期,便确立了现代化的目标,认识到社会基本矛盾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但未能正确地选择解放生产力的具体方式.此后由于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和基本国情的判断失误等原因,将"阶级斗争"、"继续革命"作为现代化的直接动力.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关于现代化动力探索的基础上,选择了一条正确的改革之路.通过历史的比较分析,对于我们认识和推进今天的改革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 当前,在什么是历史发展动力的讨论中,有些文章大讲特讲“根本动力”,而且一经确认后,就把这种矛盾力量作为历史发展永远不变的根本动力;还有人认为,历史发展的最后根源、最终决定力量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一回事,把最后根源说成是根本动力。我认为这两种认识都是需要研究的。首先,历史发展动力同根本动力是有严格区别的。所谓“动力”,是指整个社会矛盾统一体中推动历史前进的各种矛盾的总和,亦即社会基本矛盾。“根本动力”只是社会矛盾统  相似文献   

17.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是依靠外力的推动, 而是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自己运动"的结果.在人类社会这个充满着错综复杂矛盾和斗争的有机系统中,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其基本表现形态不外乎生存的需要,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力和精神力等几个方面.本文通过对诸种矛盾的层次分析,可以看到 , 在诸种矛盾因素组合而成的动力系统中,生产力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它的作用又只有在整个动力系统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和邓小平对现代化发展途径作出了不同的思考,其哲学基础首先在于毛泽东在现代化实践中没有一以贯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邓小平强调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途径.其次,毛泽东过分地夸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邓小平强调生产力在社会基本矛盾中起着最终决定作用,并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重要思想,从而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者创立、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发展动力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毛泽东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状况;邓小平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又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党的十二大把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进行现代化建设四项保证的第一项,这是一项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矛盾的战略措施。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以纪念毛泽东诞辰九十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