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文学作品中就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其中既包括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等自然生态理念,也包括关注人类思想荒原的“精神生态失衡”现象。文学作家们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以及人与人这三个维度入手,全面地展现了各个层面的生态问题,为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生态中心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质底差异乃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这具体表现为:第一,在生态危机的成因上,"生态中心主义"认为,正是建立在现代主体性哲学基础上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造成了人类和自然之间利用和被利用的工具性关系,从而导致了生态危机.据此,它要求解构人的主体性.而"生态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之主体性地位,揭示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第二,在生态危机的本质界定上,"生态中心主义"认为,正是现代的理性主义导致了生态伦理异化,诞生了反生态的科学技术,这是生态危机的本质,据此,它对科技发展取敌视态度.而"生态社会主义"认为,生态危机的本质是:人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与异化消费的生存模式.因此,人类不应反对科技进步,只应批判科技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非理性运用及其造成的异化生存模式.第三,在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上,"生态中心主义"反对现代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模式,要求根据"生物圈平等主义"来使人类回到前现代的服从自然的生活模式.而"生态社会主义"主张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以克服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仍然需要发展生产力和增长经济,只是这种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必须是一个理性的、为了每个人的平等利益的有计划发展.因而,它将是有利于生态的."①依据以上学理,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所需吸收的主要文化素养应是"生态社会主义",而非"生态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思潮发轫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在人类和整个地球存在严重生态危机的背景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国内外学者不仅致力于具体文本所体现的生态思想研究,而且进一步深化了生态文学理论.但涉及中西方生态文学的比较性分析尚不多见.本文从分析中国及西方生态文学创作状况入手,对中国生态文学与西方生态文学的共同点、差异性及其发展趋势作了较为详尽的比较性分析,旨在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倾向,彻底消除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实现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及诗意栖居,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德军 《殷都学刊》2008,29(4):111-113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和日益低靡的文学环境,生态文学已成为必然。而中西方文学共同的启蒙载体——神话无疑成为这一思潮的原动力。本文从中西神话,生态危机、及生态文学的源起和现状等方面对这一思潮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全球性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成了一项重要的现实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具有丰富的生态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是统一的、自然因社会的存在而改变以及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内容。这些思想不仅为生态文明夯实了理论基础和生态意识,同时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当代人只有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消解生态危机,成就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6.
西方生态哲学主要经历了三次研究范式转变,分别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弱人类中心主义以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主张通过扩展道德关怀对象的外延来寻求生态危机的解决。弱人类中心主义突出了"人"这一概念类的属性,提出应把人类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导向和价值目标。这二者共同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们把生态危机简化为伦理价值问题,却忽略了价值观产生的特定生产方式及社会制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克服了这一不足,从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入手,强调了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在于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生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华夏文化与21世纪的人类生态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危机的加剧,使得生态伦理问题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热点。建构生态伦理,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清理、总结中国文化中丰富的传统生态伦理理念、资源,有助于建构以至丰富和发展21世纪人类的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的逻辑起点是通过对资本追求利润本性和资本运行逻辑与生态危机关系的分析,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支配的全球权力体系是造成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指导下的技术使用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生态危机,资本物欲至上和消费主义价值观会进一步强化生态危机.只有构建以反对资本逻辑为宗旨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彻底解决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社会要求通过劳动创造幸福观和新型的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克服消费主义生存方式及其意识形态,构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理论的完整内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在理论基础、理论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归宿以及如何看待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解决生态危机的关系问题上,同"深绿"思潮和"浅绿"思潮存在着根本区别.他们分别代表了以抽象的伦理生态共同体思想还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共同体思想为指导、维护资本的利益还是反对资本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把经济增长与解决生态危机和生态文明建设对立起来还是把它们统一起来的两种类型的生态文明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建构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共同体思想,摆脱具有浓厚的以资本与西方为中心的价值立场的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束缚,坚持把维护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技术运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生态资本化:消解现代性生态危机何以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性通过人的主体地位的张扬、科技理性的泛化和资本的扩张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资本的积累,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生态危机。那么,如何消解现代性与生态危机这一两难问题已成为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论证生态资本化,在合理利己主义和生态人假设的前提下,既可以满足人类对物资财富的追求,同时也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从而达到人与生态的和谐共生及可持续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0.
生态中心主义观照整个生态系统,而整个生态系统容纳所有生命,超越了人/动物的二元对立。这种以所有生命体共存为核心的生态伦理观,直接影响了21世纪以来的中国动物文学创作。动物不再仅仅是反观人性的工具或者符码,更是作为纯粹的审美主体探察众多生命样态存在的样本。以塑造狗和狼形象为主的中国动物文学,逐渐卸下了人性外衣,切近动物本性,尤以郭雪波、陈应松、叶广芩和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等作家为代表。郭雪波塑造新型的沙漠狼和狐狸形象,以期实现生态救赎;陈应松主张“人兽相融”,忧虑神农架面临的生态危机,批判引发生态危机的元凶——人;叶广芩以母性的包容和体恤,书写秦岭山地人和动物的冲突与和谐;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动物小说则体现了纯粹的动物叙事和生态书写的本真。他们平视动物作为审美主体的主体性,彰显生态伦理价值观,塑造了一系列原生态的动物形象。确保动物的审美主体性的生成,既是21世纪以来中国动物文学的审美新变,又是基于生态中心主义和生态伦理立场的文学选择,还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在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践中,生态文学承担着特别的使命。生态文学大量展示生态危机的残酷事实,以对生态危机深重的忧患意识警醒世人,触动人们的灵魂,激发人们自觉的生态意识,走出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误区,从观念上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石;生态文学致力于反思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环境、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危机,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精神支持,促进政府对社会发展政策特别是环保政策的修正和实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更好的条件;生态文学挖掘现实生活的诗意美,讴歌美好的生态形象,展示理想的生态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和谐的生态氛围。  相似文献   

12.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不仅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屏障,也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生态危机已成为困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难题。导致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在于生态产权关系失衡,而"欲求无限性"[1]又是生态产权关系失衡的人性根源。因此,从完善生态产权制度、培育人的人文精神,使生态利益与人的内在品质追求相统一出发,寻找摆脱生态危机的路径,从而,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论文学的生态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生态危机已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要真正从根本上改变地球生态的恶劣状况,就必须造就一代富有生态精神的人,创造出新的生态型生存模式.为此,生态教育迫在眉睫.文学作为人类精神灵魂的家园,应责无旁贷地在生态教育中担当一份责任.通过文学实施生态教育,既有无可辩驳的理论依据,又有坚实深厚的现实基础,还有便捷可行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由生态危机产生的生态伦理学的视野出人与人之间拓展到人与自然之间,承认自然界的价值和自然界的权利,是今天人类对自然行为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规范的科学。人类为了摆脱生态危机的困境,有必要将生态伦理学的原则转变为行动  相似文献   

15.
与生态文学批评领域的“动物转向”相呼应,生态戏剧批评领域也出现了“跨物种表演”问题.该问题并非单纯涉及动物行为的表演,而是在动物批评研究的影响下,探讨戏剧媒介如何发挥其生态批评的功能.近十年来,生态戏剧领域的学者们从“动物参与表演”与“人类表演动物”的双向研究路径出发,反思与批评生态危机中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从真实的动物自身具有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出发,“动物参与表演”关注动物、动物性与表演的互动关联,并逐步发展为生态戏剧表演实践的固有部分,但却无法回避人类单边确立的物种等级关系;另一方面,“人类表演动物”则围绕“生成动物”与“物种剧场”两个议题,旨在挖掘动物表演者与人类表演者的内在关联性,并将之整合到各种表演情景中,人类与动物的命运由此紧密联系起来,这对于破除人类中心主义的动物伦理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生态危机是生态文学产生的前提,生态文学是文坛对生态危机的积极应对.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形成了先声、发生、发展和深化四个阶段,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生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倡导人与自然和谐,批判生态现状、反思问题根源、感悟自然奥秘、建构诗意精神家因,体现了文学在工业化时代时人文精神的坚守和对"生态乌托邦"的守望,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生态危机时代文学研究新视点--论生态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春芳 《学术论坛》2005,(11):164-167
多年来,文学评论界、大学文学课堂总是把描写自然、歌咏自然的文学作品简单地斥为作者逃避社会、逃避现实的表现,把突出"人定胜天"、"人类主宰世界"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反生态作品看成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掀起了生态批评的绿色浪潮.文章从生态角度重新审视、评价经典文学作品,挖掘其具有伟大现实意义的生态思想,质疑、批判人类中心主义,以达到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缓解乃至消除生态危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6,(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生态危机日益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从科学技术的非理性使用、异化消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生态殖民等维度,深入探讨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路径。通过具体系统分析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生态危机产生根源及解决路径的多层次多角度探索,进而得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及现代化实践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牛庆燕 《学术论坛》2006,(11):43-46
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开始从生态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深层寻找根源,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针对自然"内在价值"问题展开了论争,提出了彼此迥异的道德理由和伦理依据,然而,论诘的落脚点都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尝试站在超越此种论争的高度,从人地和谐的伦理实践层面提出确立生态文化价值根基、提供生态恢复的伦理补偿,并对生产生活方式进行生态价值引领,以此作为我们实践理性思维的行动规导.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和现实问题。生态文学批评应当在正视当前人类生态危机的前提下,树立家园意识与理论自觉,引领人们构建自觉的生态意识和健全的生命品格。生态文学批评从人的生存状态去理解、解读文学文本中对于生命权利的肯定,关爱宇宙进化和自然生命状态,反思现代性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