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树理是“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他在艺术上继承并发扬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评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五四”以来新文学作品在形式方面的优点,融汇贯通,使新的思想内容与民族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新颖独创的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的风格,不仅为广大人民所喜爱,而且在国际文坛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固然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作家的语言运用来看其风格,这是不可缺少的手段.赵树理语言的特色就是成功地运用了活在群众口头上的语言,通俗易懂,新鲜活泼.正如茅盾同志所说的:“赵树理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2.
赵树理乡村小说的文化视角,就是自觉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代言人的姿态来看待与描写乡村.近年的部分现实主义乡村小说从多个方面体现了赵树理乡村小说这一文化视角,这些方面包括:作家作为"农民代言人"的身份立场、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创作传统以及鲜活的农民语言和喜剧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文化身份和文化立场的层面研究发现,作为“农民的知识分子”的赵树理,其创作始终高扬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启蒙旗帜,坚守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和民间文化立场,力图创作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学作品,将新的革命思想、现代民族国家精神播撒到中国最广大的农村基层社会中。  相似文献   

4.
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文化认同的复杂性和文化身份的模糊性始终是众多学者、特别是第三世界学者所关注的问题.而香港作为早期殖民地被迫更早地卷入全球化,文化认同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以香港为例,分析了香港本地文化认同形成的原因,在文化全球化的视角下研究香港文化认同和文化身份问题,进而探讨了香港文化认同的困境所在,引申出对第三世界知识分子普遍困境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小说大众化、民族化风格特色的形成,深受了古代平话小说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三方面:古代平话的通俗性,适合民众欣赏水平和艺术趣味的特性;古代平话故事的结构艺术;古代平话的艺术表现方法和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认同性与文化心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语言认同”是包含名词性的“身份”与动词性的“认同”的一个概念,其实质是一种人为的文化选择。社团语境中的语言认同包括主动认同和被动认同,其语言身份的认同度与语言社团的规模成反比;个人交际语境下语言身份的认同随交际话题交集的不断增大而加强,与语言基调的丰富程度呈正态分布;这些现象是语言身份认同与民族文化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语言身份认同不仅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同时也是文化心理形成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7.
叶嘉莹虽为海外学者,却认同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早年生活、生长在汉文化传统中形成的文化修养和文化自觉是其获得、认同这一身份的基础,汉民族与中华民族文化之间的同一性则整合了她的汉文化身份与中华民族身份,从而构筑成常识中的中国身份。对这一身份的认同与自觉使她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文学批评和理论探索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赵树理小说,美的语言修辞材料,美的语言修辞方法,形成美的语言修辞效果.由于赵树理对语言修辞材料和修辞方法的成功驾驭,形成了赵树理小说语言的独特的修辞美学,产生了富有独创个性的修辞效果--幽默风趣之美,朴实自然之美,含蓄隽永之美.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统计与对比的方法,对赵树理、茅盾、老舍、孙犁小说中的比喻进行了统计,在此基础上,分别把赵树理的比喻与其他三位作家的比喻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归纳总结出了赵树理比喻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取喻的地方化、大众化,用词用语的口语化,是他的小说比喻中所体现出的鲜明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了统计和比较的方法,对赵树理小说的熟语运用情况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通过精确的统计数据来进行定量的分析,得出较为科学可靠的结论,还与孙犁、老舍和茅盾小说中的熟语运用情况进行了横向比较,从而揭示了赵树理在熟语运用上的特色:一、适应农民读者的文化程度,注重通俗化、大众化;二、体现山西的地方特色,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三、继承传统的行文风格,写人状物言简意赅。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主流意识形态培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亟需解决的问题,或间接或直接地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政治发展、社会稳定、群众认同中探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的缘由;从大众语言与大众利益中界定其基本内涵;培育大众化表达方式、强化大众利益导向以及培育大众传媒是我们探求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战略的三维一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语言风格,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总结和分类,它可以归结为语言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个人风格和表现风格。这些不同的风格都有其形成的原因。 (一) 时代风格语言的时代风格是指某一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形成的语言风格。不同时代的人们,在社会生活、思想情操、语言修养方面都有差异,这反映到语言风格上,就使不同时代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语言的时代风格是时代精神在语言中的客观体现。不  相似文献   

13.
赵树理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建树的作家,他以自己独树一帜、富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创作风格博得了海内外读者的盛情赞誉。关于赵树理作品的题材、人物、语言、风格,乃是经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但对于赵树理创作思想的评析却甚为寥落,当然就更谈不上深入研究了。其实,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赵树理在这方面无论从理论上讲,或者从创作实践上讲,都是有他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独到之处的,很值得研究一番。  相似文献   

14.
德国思想界在魏玛共和国和波恩共和国前后这段特殊时期内,完成了从德国近世以来形成的民族国家认同到超越这种民族国家认同的狭隘从而走向一个后民族国家的开放性的政治身份认同——即立宪爱国主义——的艰苦转型。诸多思想家就政治身份认同问题展开了讨论,并给出了各自的解决方式,从而揭示了这个问题的实质,即以一种基于议会民主制的公民理性交往的模式来扬弃传统的政治身份认同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赵树理方向”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应实事求是把它放在具体的社会环境、文学发展环境中去审视。文章从赵树理与“五四”新文学、与时代的关系;赵树理在文艺民族化、大众化上的贡献;赵树理如何正确处理文艺与政治、作家与群众关系三方面,论述了赵树理创作对解放区文学发展所具有的普遍的、积极的意义,肯定了“赵树理方向”在繁荣解放区文艺,促进《讲话》精神贯彻、实施上的特殊贡献。文章还联系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实际,阐明了今天发扬赵树理创作精神之必要。  相似文献   

16.
透视语言与"文化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透视语言与文化身份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语言在文化身份的建构和维护中起重要作用,"文化身份"是语言的管轨,同时具有多义性和复杂性.在当今多元文化全球性互动时代,如何正确地看待不同文化身份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及冲突,这对不同文化的个体身份确认和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维护和巩固各自的"文化身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赵树理的小说“畅销”于华夏乡土间,可谓盛况空前。赵树理的文学风格与创作模式也一度成为文坛的方向,形成了文学史上著名的“山药蛋派”,并引起国外研究界的关注。当代文苑时时呼唤的“大众文学”,在赵树理那里曾经有过最为成功的诠释。然而,这个曾经标记了一个时代的人物,如今却随着那个时代的渐行渐远及其特定读者群的变化消失,被人们冷落在了记忆的角落里。就在赵树理小说及其研究寂寞跋涉的时候,朱庆华先生的《赵树理小说新论》作为浙江省教育厅立项课题,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并获得丽水学院出版资金的资助,这无疑…  相似文献   

18.
赵树理一直被认为是解放区文艺民族化、大众化的自觉探索者和实践者,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理论在创作实践上的开拓者,并且被定为"赵树理方向",成为解放区文艺的一面旗帜和榜样。并把他的小说看成是"政治宣传"小说的典型。在强调他的作品中对现实歌颂性、宣传性的同时,对他小说中的批评性、否定性的方面给予淡化和遮蔽。本文认为赵树理作品在叙事的表层上与革命话语相切合,本质上小说却保持了现代人文精神和理性批评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促生了网络文学这一新兴的文学样式,随着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壮大,网络文学生产与消费模式使得网络写手更被关注,传统作家日渐被边缘化,由此导致了传统作家的身份危机问题.这是由传统作家身份认同的历史渊源、现代科技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文学创作的功利性与虚构性、网络文学的话语霸权趋势一系列原因形成的.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传统作家应当建构新的身份认同,适应时代的走向,实现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和神圣指归.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以一种先进文化形态的身份,同中华民族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接受和信仰的过程。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政治意义上的认同建构应该以文化的认同建构为基础和前提。从文化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整合、提升,并实现自身不断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