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安莲 《南都学坛》2000,20(4):41-43
对于《诗经》“风”“雅”“颂”分类 ,传统观点主要有“实用说”、“产地说”、“体象说”、“乐调说”四种。这四种观点分别揭示了《诗经》特质的一个方面 ,而不能作为划分风、雅、颂的统一标准。风、雅、颂的划分与编排当以内容的不同为标准。有关风土民情的归于“风” ,事关诸侯、士大夫的归于“小雅” ,事关周王的归于“大雅” ,关于古代明王祭祀之法、颂扬之章、祈祷之辞的归于“颂”。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有诗共一百零五篇。《诗经)战争诗主要在“大雅”和“小雅”中。二雅战争诗主要包括规、雅》中的《六月》、《出车p、《采  相似文献   

3.
清人胡承珙编著的《小尔雅义证》,虽经刘世珩校勘(聚学轩丛书),引例出处仍发现许多错误。卷一广诂三页《尔雅·释诂》:“班,赋也。”按:应为“释言”。九页《襄十年》:“遂灭逼阳。”按:应为“春秋经襄十年”。十八页《小雅·桑柔》:“告尔忧恤,诲尔序爵。”按:应为“大雅”。十九页《小雅·桑柔》:“逝不以濯。”按:应为“大雅”。卷二广言二页《礼记·大行人》:“归脤以交诸侯之福。”  相似文献   

4.
《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与音乐的关系非常密切。由于乐器或土风不同,而有《风》、《雅》、《颂》之别。将不同声调的《风》《雅》《颂》作适当配合,足以构成一大套乐。《风》《雅Z都以重复为其曲式的特色。《风》的重复曲调多属简单重复。此固可巩固和增强曲调基本形象的鲜明度而解决音乐记忆的困难,但如一再重复,则难免刻板单调。《小雅》则渐进为“否定式(对比)重复。”此足以解决基本形象因简单而过度重复所造成音乐听觉上“失去注意”的惰性问题。《大雅》更进为“再现式重复”。此则使基本形象在新层次获得更大生机。即基本形象经否定性刺激而再现时,其形象比前更清晰、生动、深刻和有意味。故就音乐美学价值言,《大雅》最高,《小雅》次之,《风》又次之。《颂顺u曲式杂乱,美学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5.
《十三经注疏》将《诗经·小雅·采薇》“雨雪霏霏”一句中的“雨雪”释为动词“下雪”,通行的诸多注译本和教材也都如此解释。但从训诂学、语法学及《诗经》自身体例等角度分析,“雨雪霏霏”中“雨雪”应为名词,即“雨”和“雪”之义,“霏霏”为形容词,即“雨雪盛貌”。此外,考《诗经》其他7处“雨雪”,应释为名词的为《邶风·北风》“雨雪其雾”与“雨雪其霏”以及《小雅·出车》“雨雪载涂”中的“雨雪”;应释为动词“下雪”义的为《小雅·信南山》“雨雪雰雰”和《小雅·頍弁》“如彼雨雪”以及《小雅·角弓》“雨雪瀌瀌”与“雨雪浮浮”中的“雨雪”。  相似文献   

6.
释“岂弟”     
“岂弟”一词,《诗经》中多有,在齐风《载驱》、小雅《蓼萧》《湛露》《青蝇》、大雅《旱麓》《洞酌》《卷阿》等篇中反复出现。毛传以“乐易”释“岂弟”。《载驱》“齐子岂弟”传:“言文姜于是乐易然。”  相似文献   

7.
《毛诗、周南、关雎》主题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绪言《毛诗、周南、关雕》是列入《诗》三百零五篇中的第一篇,也是“周南”和“风”的第一篇。它和“小雅”的第一篇《鹿鸣》、“大雅”的第一篇《文王》和“颂”的第一篇《清庙》,古称“四始”。《诗》的这样编次司马迁曾说是有其特定的涵义的。但这篇诗古今学者对它的认识特别纷歧。有位著名的学者概括地说:“《关雄》是恋爱或婚礼之歌,但它的钦定解释却是后妃之德的礼赞。”并且指出称述“后妃之德”的是“御用文人”。这个见解是有代表性的,可引两例明之。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说:“这是歌颂农村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结合的贺婚…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的《小雅.蓼莪》等篇表现子女与父母之间难以割舍的亲情,历来被称为是“千古孝思之作”。本文从“孝”的起源、发展入手,探讨《小雅.蓼莪》一诗中所包含的“孝”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比兴》11处引用《诗经》成辞,是《文心雕龙》引用《诗经》成辞最多的一篇。内容涵盖《诗经》风、大雅、小雅三部分,涉及《召南·雀巢》、《大雅·既醉》、《卫风·淇奥》、《大雅·板》等10个篇目,大致分为引用全句、隐括、引证、借字四种类型。一方面,这是论证的需要,“援古以证今”更具说服力;另一方面,也是刘勰征圣宗经思想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0.
“歌管楼台声细细,鞦(革连)院落夜沉沉。”(苏轼《春宵》)”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王安石《春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古人诗中常用迭音词。用了迭音词的诗句,诗的意味,淡者益淡,浓者更浓,读来音节和谐,琅琅上口。而诗里迭词的运用当祖述《诗经》。 《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小雅的《南陔》、《白华》、《由庚》、《崇丘》、《由仪》五篇,是所谓有声无辞的“笙歌”,实有的诗是三百篇。除了国风中的《樛木》等七十四篇,小雅中的《天保》等十六篇,大雅中的《下武》等五篇,颂中的《维天之命》等十五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五篇属于《大雅》的祭歌:《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它们反映了周族起源、发展以至建国的情况。我国的《诗经》研究学者一般都把这五首诗称为周代的史诗。如冯沅君《诗史》称这五篇为后稷传、公刘传、古公亶父传、文王传、武王传。她将《小雅》的《出车》、《采芑》、《江汉》、《六月》、《常武》五篇种族战争诗和上五篇诗合称为“周的史诗”。她说:“这十篇所记大都周室大事,东迁以前的史迹大都备具了”。再如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称《大雅》的五篇诗为”民族史诗”,称《小雅》的五篇诗为“具有史诗因素的诗歌”。他说:“如果把这些史诗有次序地排列着,那末东迁以前的周民族历史,就可以看出一个线索来。”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比兴》11处引用《诗经》成辞,是《文心雕龙》引用《诗经》成辞最多的一篇。内容涵盖《诗经》风、大雅、小雅三部分,涉及《召南·雀巢》、《大雅·既醉》、《卫风·淇奥》、《大雅·板》等10个篇目,大致分为引用全句、隐括、引证、借字四种类型。一方面,这是论证的需要,"援古以证今"更具说服力;另一方面,也是刘勰征圣宗经思想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教研室编的《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以《毛诗》的“变雅”概念来解说《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小雅》怨诽而不乱”,在这条注释背后隐藏着一个关于作为刺诗的《关雎》、《鹿鸣》为什么居于正风正雅之首的传统大学案。根据司马迁所习的《鲁诗》,“《小雅》怨诽而不乱”不是指《六月》以后的“变雅”,《小雅》的怨诽基调是由其始篇《鹿鸣》奠定的。《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实际上沿袭了一个传统的误解。  相似文献   

14.
《诗经》五首篇名试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共有305首诗。其中299首诗均是截取诗中词、句或略加改动以名篇。但其它六首,即:《小雅·雨无正》、《小雅·巷伯》、《大雅·常武》、《周颂·酌》、《周颂·般》、《周颂·赉》的篇名为另外拟定,颇为特殊。对此,诸家说解各异,迄无定论,故很有必要作一番考证。现就其中的五首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一、《雨无正》此篇名“雨无正”最难索解。“雨”无所谓“正”与“无正”,而名“雨无正”岂不怪哉!《诗序》:“雨自上下者也。众多如雨,而非所以为政也。”此属强解,实迂曲难通。陈奂云:  相似文献   

15.
“京师”本为公刘所居豳地之专名,周初之诗《诗经·大雅·公刘》及西周末期的《多友鼎》《克钟》等金文资料可以为证。及至西周末年,天子所居之宗周镐京始有京师之称,其说始见于《诗经·大雅·民劳》,春秋时曹国之诗《下泉》及晋国铜器《晋公?》铭文可为佐证。东迁以后,作为天子所居的东都洛邑始亦有京师之称,春秋初期的《晋姜鼎》及《春秋》经、传可为明证;清华简《系年》第二章简文两处提及“京师”,学界对其具体地望多有歧说。由两周之际政治形势观之,犬戎寇周后,豳、岐等地处于犬戎控制之下,尚未东迁的周平王要得到东方诸侯拥戴,必须与杀幽王而灭宗周的犬戎势力进行切割,宗周镐京虽经犬戎寇扰损毁,却是最具政权合法性的地方,是以简文“立之于京师”的京师自当指宗周镐京;其后,晋文侯杀携惠王,结束二王并立局面,并与郑、卫、秦等出师卫护周平王东迁以定一统,因其有功而受周王赐命,始得以外诸侯身份参与东迁后王朝政事,与郑武公分政周室,此即简文所说“晋人焉始启于京师”而“郑武公亦政东方之诸侯”,此处之“京师”即指东迁后周王室所在的洛邑而言。  相似文献   

16.
《诗经》体现了先秦审美意识的逻辑发展过程。《颂》表现出“神人以和”的审美特性;《大雅》中巫史一体的“史诗”体现了审美意识从“神人以和”到“礼乐之和”的发展;《小雅》中的“燕乐” 则典型地体现了“礼乐之和”的审美追求;“变风变雅”是先秦审美意识发展裂变的先声;《国风》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蕴与百家争鸣后先秦审美意识追求现实美、自然美与自由美的多元发展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是先秦审美意识逻辑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诗》“绵绵瓜瓞,民之初生”是葫芦崇拜吗──和刘尧汉先生商讨易谋远《诗·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刘尧汉先生一贯释为“葫芦崇拜”。此说能成立吗?这是本文要讨论的主题。“葫芦崇拜”是刘尧汉的“文化三要素”之一。他提出“宇宙万物雌雄观、葫芦崇拜、...  相似文献   

18.
<正> “雅颂派”的史诗情结 “雅颂派”凡诗71篇,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大雅》31篇。《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066—前988年间),《大雅》的少数篇章产生于西周后期的厉、宣、幽三朝(前857—前771年间);《商颂》产生于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的宋戴、武、宣三公时期(约前799—前730年间),为宋人追述殷商祖业之作;《鲁颂》产生于春秋时代  相似文献   

19.
《诗经&#183;卫风&#183;氓》中的“氓”应为“自他归往之民”,即外来移民,《诗经&#183;小雅&#183;采薇》中“不遑启居,严狁之故”中的“启居”。其义应为作息,即过正常生活,徐本《大学语文》文选中的两个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的“止”,毛传、郑笺以及孔疏都大致分作两类:一类是动词,如 1 《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桑”,又“止于棘”,“止于楚”,“止”都当留止讲,意思很清楚。另一类是当语辞用,如《小雅·杕杜》:“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其中“止”字,毛郑孔都当作语辞讲。但是,《诗经》中的“止”除了动词和语气词两类,还可分出一类,即代词,当“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