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方法论,对其实质和核心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在学术界居主导地位的思想是“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有些绝对化,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2.
最近,有些同志认为否定之否定“构成了辩证法的灵魂”,“与辩证法是同义的”,是辩证法的“龙眼”与核心,①而且有的人竟断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甚至列宁同黑格尔一样,“都把否定之否定当作了辩证法的最高发展和全体”,当作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就值得商榷了。究竟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呢?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期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3.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四人帮”是马克思主义的死敌。他们唯心主义横行、形而上学猖獗,疯狂反对唯物辩证法,肆意篡改矛盾规律,在他们控制的报刊上从来不准谈论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各对范畴,妄图一笔抹掉这些规律和范畴。为了拨乱反正,有必要重温马克思主义导师的有关论述,彻底批判“四人帮”的反动理论,完整地掌握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4.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里说说它的来历: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中,就已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其中关于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的规律是最重要的部分,但他在那里只是阐述了这一规律的思想内容,并未把它概括为“对立统一规律”这一科学术语。 马克思也没有明确提出“对立统一规律”这一  相似文献   

5.
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律问题是辩证逻辑的重大问题,它既涉及到唯物辩证法和辩证逻辑的关系问题,也涉及到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问题,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建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科学体系是一个关键。对于这一问题在逻辑界有种种看法,但概括来起大体可分为如下两种(这里当然不包括根本否定辩证逻辑存在的同志们的看法):一是认为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也是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律,一则否定这种看法,提出了一些其它规律作为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律。作者是持前一种观点的,本文就是对这一观点的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6.
关于“异化”问题,近年来在国内理论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有的同志认为:“异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也是一个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原则问题。有的同志把“异化”等同于对立统一规律,他们把“异化”理解为事物的一分为二,向其对立面转化;有的同志则把“异化”看作否定之否定规律。他们说,“异化和异化扬弃,无非就是否定之否定,一种历史的辩证法。”“异化”究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还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文革”期间,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理论学习的内容,理论学习的方法等问题有许多论述。这些论述中有一些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揭示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学习规律,有一些观点则体现出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存在着盲目性、随意性,是个人意志凌驾于党的民主集中制之上的产物。我们对他的这些论述进行一定的归纳和反思,对于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下,党如何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执政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学观点与史学观点”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但也有人认为: “历史和美学的观点”仅有恩格斯的论述,没有马克思的明确论述,而且, “历史和美学的观点”在黑格尔那里即已提出,因此,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时,关于美学观点与史学观点的具体内涵,关于文艺批评是先用史学观点,还是先用美学观点等,也有各种争议。本文针对这些争议,厘清误解与是非,并从文艺理论到文艺批评实践详细论证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美学观点与史学观点”辩证统一的文艺批评思想诞生、发展和成熟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在今年四月十九日《光明日报》刊载的《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的文章中,庞长富同志认为,“恩格斯对于把量变引起质变作为辩证法的规律,甚至仅仅作为化学上的规律,也是有些保留甚至怀疑的。”作者的这一观点,值得商榷。要确定一条规律是否是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就要看这条规律是否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否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我们认为,量变质变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一样,都具备了这样的品格。恩格斯一贯地、多次反复地肯定了量变质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条基本规律,并对它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从一八七三到一八八五年前后约有十二年的时间,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中,写出了两篇有关量变质变规律的经典性的论文和许多札记、片断。从这些论文、札记和片断中,可以看出:第一,这条规律是在当时两种世界观的激烈斗争中着重提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革命  相似文献   

10.
有人认为列宁并没有把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划分开来,而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对立统一即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在把对立统一规定为辩证法的特征、本质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作为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在把对立统一看作事物发展的泉源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当成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泉源,在把对立统一规律确定为辩证法的核心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规律当作辩证法的核心.果真如此吗?如果认真阅读了《哲学笔记》,对列宁的有关摘录、批注和论述作全面而不是片面、深入而不是肤浅的分析,就可以看出,这种“新探”是站不住脚的.通观列宁的著作,可以看出,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对对立面的统一和否定之否定的使用,无论从概念的使用还是从使用的场合都是有明确区分的.关于否定观,列宁显然是赞成黑格尔同意斯宾诺莎的观点的,即任何规定都是否定.列宁摘引了黑格尔的一句话:“‘否定的东西同样也是肯定的’——否定是规定的东西,具有规定的内容,内部的矛盾是旧的内容为新的更高级的内容所代替”(第91页).关于对立统一,列宁从黑格尔的逻辑范畴推引过程中特别注意到了黑格尔的对立统一思想:“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在讲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时,更是明确使用对立统一概念.在《辩证法的要素》中,列宁所列的十六  相似文献   

11.
<正> 哲学界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讨论长期没有结论,因此被看作是一个“哲学之谜”。列宁将它的表述称之谓“黑格尔主义的遗迹”。毛泽东则说没有什么否定之否定,将之更改为肯定否定规律,但却经常用否定之否定的观点分析事物,出现了自相矛盾的现象。如果深入地思考一下,他仅仅是更改了一个名称吗?名与实怎样统一?因为他没有解释,他的本意又成为一个新谜。两个谜其实是一个谜,所以,它们的谜底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在表述对立统一规律同其他规律、范畴之间的关系时,都持这样一种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派生”了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同时,其他规律和范畴又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补充”。这种“派生说”和“补充说”在国内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教科书中时有所见,似乎已成为定论。下面仅引《唯物辩证法大纲》中的两段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由于当时的具体斗争任务所限,‘不能详细地考察这些规律的相互内部联系’,因此,也就没有进一步指出这三条规律中哪一条是最基本的规律,哪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哲学史上有不少哲学家论述过“否定”,最突出的莫过于黑格尔的辩证否定和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还有一些哲学家,虽不直接诉诸“否定”这个概念,但都涉及到否定,如老庄、皮罗的怀疑论,现代生命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等。但这些哲学家的共同局限,都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范围内谈“否定”,或者是外在于人谈否定。“否定”充其量也就成为主体的一种认识功能,或者成为对这种认识功能的“弃绝”。在黑格尔那里,“否定”只是他的“绝对精神”作辩证运动的一个环节(与肯定并列)。一方面,“绝对精神”本身是外在于人的,人只是绝对精神运动的一个结果;另一方面,即使“绝对精神”内化于人,“否  相似文献   

14.
<正>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在否定之否定阶段会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事物好象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但,“那是另一种重复,是在更高基础上的重复(“否定的否定”).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事物不论怎样发展都离不开它的基础,发展不是通向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而始终是在事物内部矛盾作用下的自我发展.事物发展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中外伦理思想史上曾发生过诸多道德争论,争论双方所持观点相互否定,似乎冰炭不容,而实际上它们是可以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的.其间体现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这种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或者如黑格尔表述的“正题、反题、合题”,在道德发展和认识史上是带有普遍性的.  相似文献   

16.
鲁迅曾在《批评家的批评家》一文中指出:“我们曾经在文学批评史上见过没有一定圈子的批评家吗?都有的,或者是美的圈,或者是真实的圈,或者是前进的圈,没有一定圈子的批评家,那才是怪汉子呢……我们不能责备他有圈子,我们只能批评他这圈子对不对。”王士祯作为清初极负盛名的文坛领袖,除了他创作上一定的成就外,他以“神韵说”给诗歌划圈子,曾经影响一代诗文风气,流传甚广。我们用辩证的观点来评价他“神韵”理论的利弊,对今日文学实践仍是有所补益的。王士祯“神韵说”的理论,虽然是他一生为诗的标准,但他并没有成篇成章地系统论述过,而是零散地体现在他的许多诗话、笔记和杂文中。他在《唐贤三昧集  相似文献   

17.
《研究唯物辩证法历史经验回顾》一文认为德波林关于事物开始只有差异、没有矛盾的观点来源于黑格尔;而黑格尔的这个看法“有它一定的道理,受到马克思、列宁的重视。”因而,认为德波林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这个意见是值得商榷的。 我以为,德波林把事物、过程的发展分为绝对同一、差别、对立、矛盾诸阶段,并认为“差别”不是矛盾,即使在“对立”阶段上,对立面之间的关系也还是静止的,只是到了“矛盾”阶段,才呈现出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活动。这个观点是对黑  相似文献   

18.
<正> 在一般通行的哲学教科书中,把否定之否定规律中的每次否定表述为: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这是值得商榷的。在唯物辩证法中揭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的概念有三个,即转化、质变和否定。它们虽然都是说明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的,但是却各有自己的含意,并不等同。转化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个基本概念,反映了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双方同一和斗争达到极点时,旧的统一体被破坏,一方克服或消灭另一方,表现为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质变是质量互变规律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事物某方面量的变化突破了其原有的度的界限,因而使事物某方面的性质发生根本的、显著的变化。它有时表现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有时表现为同一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更替。而否定之否定规律中所揭示的“每次否定”,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转化和质变,但是它还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它是指同一事物由  相似文献   

19.
<正> 前些日子读了一篇以强调个人来反群体——社会,以推崇感性来反理性,以“全面否定”来反传统,以“感性的”、“孤独的个人”作为选择的文章(以下简称某文)。我不同意这些观点,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深入进行真理标准的讨论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科学观点,日益深入人心,它推动着思想解放的激流滚滚向前。可是时至今日,还有少数迷信两个“凡是”的人,提出要用真理检验真理的怪论。他们的论据是:“既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不仅应该而且必须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能够检验真理吗?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