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众的嬗变——从网络传播看受众的角色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传播兴起后,作为大众传播主体之一的受众的传播地位与传播权利发生了本质变化.网络受众已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概念.文章阐述了受众角色的嬗变及意义,探讨了网络受众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在传统大众传播和网络信息传播中受众的不同心理特征,并分析了产生这些心理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新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受众获取新闻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现阶段网络新闻的特点亦逐步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文章试从受众、媒介、传者角度浅析了“行走文学”的兴起。认为从受众的角度分析,广大读者有通过“行走文学”提供的“行走读物”获取知识型资讯和情绪型资讯的渴望。从媒介的角度分析,“行走文学”的媒介是书籍,出版社是“行走文学”的真正发起者和主持者。从传播者角度分析,作为“行走文学”传者的作家有四个条件使他们能担任起这一重担。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两种主要的传播方式。规模化和小范围、公开性和私密性是这两种传播方式的主要区别。这种区别也构成两对内在矛盾推动着两种传播方式不断融合。  相似文献   

6.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呈现出融合互动的趋势,人际传播大众化,大众传播人际化。与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具有直接性、互动性、亲和力强等优势,人际传播可以弥补大众传播的劣势。大众传媒对人际传播的运用,不仅表现在制作手段和节目样式上,更为重要的是要树立一种新的传播理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将人际传播的相关原则贯穿于大众传媒活动的始终,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网站,试图以此来窥探我国网络新闻深度报道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网络新闻深度报道应从深度报道本体论意义上出发,结合网络的特点在三个方面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8.
从政治传播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中国大众传播史的梳理和研究,认为"传播即政治"的命题在中国大众传播史的视阈下显著呈现。中国大众传播媒介的生态始终融合在政治生态中,各个时期的政治结构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底层结构,其所呈现出来的各种现象是当时政治活动的一种反映。中国大众传播史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程度地诠释着"民主""专制""新知""启蒙""解放""革命"等政治核心话语。具体表现为大众传播媒介的诞生和演进是在"民主"和"专制"两种框架的碰撞下演绎叠进的;在社会制度交割的关键时期大众传播媒介总是扮演着"新知""启蒙"与"解放"的工具之角色;其在历史发展的多数时期作为"阶级斗争"工具而存在;目前正在经历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媒介革命"。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大众传播语境中,独特的"凤凰现象"已成为当前国内外传媒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风凰卫视立足于受众心理需求,其突显的"家庭感"与受众的审美期待相呼应,营造的"场效应"与受众接受氛围相契合,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策略构筑了凤凰"亲和化"的电视场,为电视受众提供了多方位的审美体验王国.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工作中,贴近实际,就是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贴近生活,就是重视新闻产品质量,以富含生活气息的作品吸引群众;贴近群众,就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群众需求。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新时期新闻工作中应从这三个方面践行与坚守"三贴近"原则,并持续不断地贯彻到新闻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弗洛姆的思想。在弗洛姆看来 ,个人与社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传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组成方式 ,其根源深植于人类个体与社会之中。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造成了传播的不合理性 ,即人们不得不以放弃或逃避自由的方式来实现与世界的联系。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 ,弗洛姆勾画出“健全的社会”的理想蓝图 ,提出以“爱”为基础的“健全的传播”思想。文章认为 ,当弗洛姆对西方社会病态的传播现象诊断时 ,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 ,其思想表现出一定的深刻性 ;而当他根据自己设定的人本主义规范去描画理想社会的传播蓝图时 ,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甚至是空想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
从2004年8月开始,国内主要网络新闻媒体相继推出RSS聚合新闻服务.从传统网络新闻到RSS聚合新闻,网络新闻正在实现从"e化"到"易化"的跨越.这种发展趋势表明,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网络新闻传播理念正经历从"供应"到"选择"的革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量化分析之方法,以受众研究为基点,以调查数据为依据,探析传播学视阈下受众接受新媒体对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当下多元化传媒信息体系中,新媒体已成为本土民众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而新媒体传播模式影响了民众的城市形象观念,并对塑造与宣传城市形象起着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猛,新闻节目作为广播电视的重中之重,以其独特的社会作用和自身价值更是独领风骚,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明确方向、确定目标的基础上,找准定位,丰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播出风格,提高栏目的收听率和传播效应。当前,我国主持人节目发展大多采用这样一个原则,即充分发挥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利用大众传播广泛知晓和个人传播循循善诱的优势,使节目在“个人传播的情境中”取得了良好的播出效果。播,在广播电视传媒的传播中是一门科学,它本身有自己丰富的历史、成熟的理论以及独特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正当新闻传播遭遇互联网后,可谓喜忧参半,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传播空间,也面临被海量新闻淹没的风险如何吸引读者注意力,成为众多网络新闻工作者的头疼之事,而新闻标题制作是  相似文献   

16.
魔弹论是早期大众传播理论中的一种学说,表达了一种机械、僵化的媒介一受众关系模式。在现实的出版界当中仍有一些现象可察觉到魔弹论的影子。对于魔弹论者的说法,有必要-“勘误”。出版中的读者需求理念与魔弹论是相对的,只有把握理念的要道,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为读者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17.
媒介、受众与权力:詹金斯的“融合文化”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美国著名媒介学者亨利.詹金斯的"融合文化"理论的来源、发展、特点和意义。文章认为,"融合文化"理论结合文化研究和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当代媒介融合、媒介与受众的关系、媒介生产者与媒介消费者的权力博弈做出了全面的描述。媒介融合是中国学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试图通过对融合文化理论的评述推进学界的现有讨论,并澄清个别学者对詹金斯理论的误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媒介形态经历着大浪淘沙式的变革。通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对新媒体冲击下的电视在城乡的传播现状及其与受众结构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考察与比较,并着力探讨这种影响关系中的若干变量之间起作用的强度、方向,提出传统媒体应主动融合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逐步建立公民新闻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媒介形态经历着大浪淘沙式的变革。通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对新媒体冲击下的电视在城乡的传播现状及其与受众结构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考察与比较,并着力探讨这种影响关系中的若干变量之间起作用的强度、方向,提出传统媒体应主动融合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逐步建立公民新闻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人口的"流动性"是当代社会的一种人文景观。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和融入现代性社会的身份凭证,当前人口流动和社会迁徙的频度几乎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高,从而生产出新的城市文化形态——移民文化。电视受众的当代分析,无法回避这一文化形态。受众迁徙所带来的文化融合与对峙,不得不说是一种尴尬的媒介境遇。一方面,外来人口在迁徙后"遗失身份",地方电视正是这一身份焦虑的始作俑者,在电视镜像里,外来人口被普遍的"悲情化"和"妖魔化",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外来人口的数量累积、阶层上升、话语权也相应增加,电视转而又开始迎合外来人口的文化取向,为其"重拾身份"。两个既相悖又相依的社会过程,共存于我国现代都市与媒介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