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情感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中有了很好的解释,他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教师无论在备课还是在上课时都应当注意情感教育。情感的动力功能,是指对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发动和调节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可以是积极的、增力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减力的。  相似文献   

2.
钟静华 《现代妇女》2010,(11):116-118
体育教学语言是体育教师组织教学、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技能、与学生交流情感、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分析体育教学中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美的内涵及价值。使体育教学语言规范化,以达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取得最佳的艺术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3.
周雪芳 《职业》2014,(21):184-185
体育课虽然是职高生最喜欢的课程,但因为职高生自制能力差,他们容易在体育课上过分放松自己,导致课堂纪律涣散;或者当体育老师教态严厉,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时,容易滋生畏难情绪,导致厌倦上体育课。所以在职高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应该起到引领作用,对职高生做好示范动作,让体育课真正发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强化集体观念、提升交流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玉宝 《职业时空》2009,5(12):122-123
研讨了体育教学人性化的内涵及在体育教学中构建人性化教学理念的基本途径。阐述了体育教育过程的人性化是将人的内在需要、人的主动精神、人的个性化发展视为崇高目的,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需要,注重学生身体、情感、人格、社会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两大心理要素,即情感要素和认知要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提高自身的组织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外,还应挖掘情感要素,实施情感投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6.
李雪霜 《现代交际》2011,(2):125-125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终身体育意识对人一生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使学生加强体育知识学习、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四个方面说明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评价应同时注重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评价,但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学评价过于侧重认知与机能目体育情感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因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学生的情感目标,并通过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8.
人际交往是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的重要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过程,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体育教学中的交往是指师生在体育教学情境中,以特定的符号系统为中介,为传递体育知识技能、沟通情感及交换意见而发生的直接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美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教育中,两者是素质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予以加强,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教育中的美育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手段。美育能促进学生大脑功能的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智慧,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智育更好更快地发展。美育渗透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在体育教学中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0.
快乐体育教学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入手,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是深层的心理快感和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学之乐、练之乐、苦之乐、争之乐、玩之乐,以达到学生热爱体育、自觉学习体育、主动锻炼身体;实现掌握知识,增强体质,全面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唐辉强 《职业》2015,(2):99-100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心理学理论能够提高中职学生体育教学的效果,能够拓展体育教学的功能和价值。本文基于体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以中职体育教学为出发点,分析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表现和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心理学提出建议,指出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具有特殊教育功能,对中职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魏历慧 《现代妇女》2010,(7):117-119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以阳光体育运动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切人点,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教育功能、导向功能、辐射功能和潜在功能着手研究,发现在农村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创新,并增设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项目,有利于提高学校场地、器材的利用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能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体育教学是德智体美关键的组成元素。为了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必须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迅速掌握运动技能。针对体育教育的特点,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通过不同的教育对象,根据每个学生的体质,在教学中提出相应的要求和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个良好的情感体验。无论是什么教学,都需要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水平,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让学生为终身体育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体育是当今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体育院校来说,培养一批具有体育技能的优秀人才,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在另一方面为国家培养一些优秀的体育教学人才。体育教学的内涵也处于不断丰富的过程中,早期的体育教学重点在于完善学生的人格,而现代体育教育则主要趋向于对学生身体技能的培养。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体力劳动已经不是现代工作的主流,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也转变为了提高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体育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也成为了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各企业对各类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作为技工学校教育,担负着培养第一线熟练技术工人的技能教育任务.要想让学生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就必须针对社会需求特点,讲究教育的艺术,即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同样,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必须针对其特点,讲究体育教学的语言、情感艺术,创造机会,构造阶梯,营造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而把情感通过语言激励教学,能促使学生学习刻苦且情绪高昂,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是创造体育课堂良好效果,发展学生个性,创造优质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陈华建 《职业时空》2010,6(8):140-141
快乐体育是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学思想。其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面向终身体育视为自身的目标,强调情感、兴趣、创造能力的培养,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程主要以锻炼身体为主,体育应该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却不高,没有正确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张成波 《职业》2016,(9):158-159
本文主要论述美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在体育教学中,优美的环境是学生直接感受运动之美的必要条件。我们要给学生营造优美的教学氛围,积极开发教材中所富含的美育因素,有目的地去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增强学生审美素养,让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铸造品质、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加强美育教学,不仅仅是增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而且能够提高体育的教学效果,促进体育运动向更加协调、优美、完善、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体育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直观性相当强。师生共同活动,教与学的密切配合贯穿于整个课堂。在体育课上由于学生的角色和地位经常变化,教师又要对学生进行保护帮助,示范纠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繁,增加了师生间的联系,因此需要有一个好的情感环境。如何才能形成一个好的情感教学环境呢?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感染力以及对体育工作的热忱和对学生的情感,用新颖的教法、适宜的环境和快乐气氛与学生共同创造。  相似文献   

20.
叶海涛 《现代交际》2014,(8):161-161
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探讨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措施,从而保障体育教育的质量。据此,有利于提高我国体育教学的水平,推动我国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