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差距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湖北省人均GDP在全国的排名正在下滑:1999年为第12位;2000年为第13位;2002年为第14位。湖北作为中部大省,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差距究竟有多大?差距还在扩大吗?湖北将如何崛起、怎样应对?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冷静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进入90年代后,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的全面开发提到了国家的重要日程。特别是将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作为一个经济区域进行统一规划是非常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中部六省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过程中,首先应该分析自身本土产业与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点,根据产业梯度系数确立各自的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省区相对东南沿海不同地区(主要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的产业梯度和相对产业梯度,确定各省区对应不同发达地区所需要重点承接的产业。同时,针对当前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与建议,以更好地承接东南沿海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4.
统筹经济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不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我国的经济现实看,相对于沿海来说,西部为不发达;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为不发达;相对于富裕来说,贫困为不发达。这里发表的5篇文章,分别涉及到贫困、农村和西部地区的环境问题,都与不发达状态下的环境改善有关。各位学者面对不同类型不发达经济的环境基础,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范围内不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对策。发展是前提:不发达地区的落后,首先是经济发…  相似文献   

5.
缩小民族地区与内地沿海的经济差距是一个很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概述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沿海等较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分析了地区差距存在的原因;指出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提出了缩小地区差距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宋代浙东沿海的明州、温州和台州等是重要的港口城市,海外贸易发达,与高丽、日本、东南亚及西亚国家均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海外贸易的兴盛,极大地促进了沿海市镇商品生产和贸易经济的发展,引发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对该地区市镇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核心,当我们要发展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的商品经济时,首先就要考虑市场问题,树立市场优先的思想。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包括云南、西藏、四川、贵州、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八个省区。几十年的社会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就是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发展商品经济的问题。我国西部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经济怎样才能实现超常规发展吴富林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与汉族地区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绝对差距越拉越大。本文仅就民族地区经济如何实行超常规发展问题略述管见。一、推进思想上的大解放,夯实超常规发展基础现代化的思想是经...  相似文献   

9.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民族众多,社会、经济、历史、生态、风俗等条件都较复杂,不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时间上反差很大,而且同一民族、同一时空上的反差亦很大,形成多层次梯度,这与广大汉族地区,特别是沿海内地有很大的不同。近代历史,是我  相似文献   

10.
云南是一片美丽的沃土,彩云飘舞,民歌飞扬;云南是一方发展的热土,万众一心,齐奔小康。云南少数民族种类多、人口多,全省有25个少数民族,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1416万,是全国民族成份、自治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由於历史原因,云南省,尤其是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後。改革开放以後,特别是近几年,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民族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连续高於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长足进步,实现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繁荣的良好局面。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民族组成,决定了云…  相似文献   

11.
要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面貌或改造民族地区的社会现实,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人们更新僵化的经济观念,具备较好的素质。心理学指出: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制于其心态特征。然而,我国少数民族在从事现代的经济活动中,其经商素质是比较落后的,尤其是落后的民族地区,这个问题更为明显。少数民族地区面对我国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挑战,如何认识?如何思考?如何更新僵化的经济观念?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集群:湖北与沿海发达省份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湖北的中小企业集群在数量、规模、竞争力、产业链和专业化分工水平、经济外向度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坚实基础,加强专业市场建设是推进集群良性发展和扩张的必然选择,积极吸引外资是实现中小企业集群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地方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扶持是对集群发展的强有力推动。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也不能不面对两个事实:近年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原有的较大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另外随着国家近两年的治理整顿,中央采取的一系列紧缩政策,对沿海发达地区的震动并不很大,因为他们自身调节能力较强,而对少数民族地区却无疑带来一定的挫折,正象有人比喻的,是砍尾巴与腰斩的区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似乎时常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拉扯,这种客观存在的无形的力量是什么呢?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民族工作部门及理论界都在言之有据地提出各种原因。这些原因都是成立的,这些成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湖南省各市州的对外开放情况横向比较表明,省区内部的开放差异较为明显,导致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发展受限制。为提高湖南对外开放水平,推动经济均衡发展,要认识到其整体开放度偏低的事实,积极发挥潜力;要积极引进和充分利用国外及沿海发达地区的资本,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以市场为主导手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营销组织在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 ,对农村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与山东、浙江等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相比 ,还存在很大差距 ,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搞活农产品流通 ,开拓农产品市场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是适应农业新阶段 ,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正> 省区教育体系是全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托于具有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行政省区,因而又是省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教育日益显示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省区教育体系建设问题是一个现实的课题。本文拟从安徽省的实际出发,对于建设和发展我省教育体系的有关问题作一简略的探讨。一省区教育体系包含着共性和个性,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各省区教育体系是全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发挥承上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虽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发展中贫困问题依旧十分突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仍在扩大。发展并不意味着就能消除贫困,如何消除发展中贫困问题,这是当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又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陆路边境线最长的区域,少数民族问题与边境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这在全国既有代表性,又有典型性。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不仅是我国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战略门户,而且还是我国贫困人口比例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的欠发达地区。"民族问题、边境问题、贫困问题"相互交融,构成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问题。从生存贫困和发展贫困两方面深入分析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的贫困问题,可为消除发展中贫困问题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有关中西部地区的报道在中国一些重要新闻媒介中陡见增多。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这一问题同样成为许多人大代表的一个重要课题。差距日渐增大问题的由来在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省市在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方面的差距日渐增大。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包括19个省、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约占全国的88.7%,人口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这些省区,特别是西部地区是处于东亚大陆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我们的祖先曾在这片沃土上,创造过辉煌的华夏文明。1949年新中国成立後,中西部地区与全国其他省市一样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尤…  相似文献   

19.
此文以绍兴县西蜀阜村为例,基于对大量翔实资料的实证分析,阐述和探讨了经济发达的农村社区在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村落社会结构分化的历史进程、决定因素和现实状况,探讨了阶层分化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的关系,对深化沿海发达地区中心镇村现代化进程的认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部向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态势、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但区域发展越来越不平衡。产业转移是缩小区域差距,促进东中西三大地带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文章在分析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态势和问题的基础上,对中部地区接受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