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观历史,"得人才者得天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才的"马太效应"将更加凸现.一方面,素质越高越稀缺的人才,获得的工作机会越多,所获报酬也越高;另一方面,越具有独特人才资源优势的企业,越具有市场竞争优势,越容易吸纳和留住一流人才.  相似文献   

2.
张彦 《人才瞭望》2004,(8):34-34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新经济时代,一个知识型人才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知识型员工具有更多的就业选择自主权,而不是被动地适应企业或工作的需要。知识水平和个人素质越高、越稀缺、越热门的人才将获得越多的工作选择机会,获得的工作报酬越高,越是拥有独特的人才资源优势的企业,越具有市场竞争力,越能够吸纳和留住人才。企业是否能留住知识型员工、用好知识型员工,是21世纪企业能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加强人事部门服务经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焦作市人事局(续)三、企业要求人事部门帮助解决的几个问题(一)人才引进难的问题。近几年来,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确实费了不少心机,花了不少功夫,优惠政策、优厚待遇条件越订越多、越定越高,但人才引进的效果刻不尽人意。他...  相似文献   

4.
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政治局9位常委全部出席,这次会议强化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我国人才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坚定了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决策信心和决心。遗憾的是,会后国内有关媒体在报道和论述会议精神时,表现出将"人才资源"侧重于非公共管理技术人才范畴的倾向,几乎没有提及政治人才,民主政治发展规律提示我们,民主政治越健全完善,社会对政治人才的要求越高。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通步完善健全,专业政治人才在我国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今年7月开始.我国地方党委、人大和政府进入新一轮换届,这是在竞中央明确提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此,政治人才及其连拔成为当前我国一个异常引人注目的话题。本刊编辑部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就改治人才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本刊现以问答的形式将此次座谈的部分内容予以发表,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5.
高歌 《人才瞭望》2021,(2):13-14
从组织属性上来看,高中学校是事业性单位组织,具有鲜明的体制特色,其人才管理相较于私企更为保守,虽在制度上具有一定的保障性优势,但在实用中缺乏灵活的激励性特征.这一现象在信息网络时代下表现得更为凸显,诸如人才的个体剩余价值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集体人才资源的盈余价值得不到有效的开发,人才管理理念、方式、保障等后力不足,这些问...  相似文献   

6.
陈曲 《人才瞭望》2016,(14):233-234
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素质越高,其核心竞争力就越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创新人才具有科学的创新观.创新人才在创新的时候必须首先思考“我为什么创新”“我怎么创新”等问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解决学生这些思想上的困惑.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我国加入WTO在即,面对风雨欲来的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必然导致人才激烈竞争。谁占有了人才就等于占领了市场,在竞争中就能处于不败之地。现在的形势是,一方面,素质越高,越稀缺,越热门的高层次和短缺人才将获得越来越多的工作选择机会,人才的流动会加快加速;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千方百计地争夺人才、留住人才。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才流动和留住人才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应认真加以研究和思考。 一、人才流动是客观的、必然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发…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外在表现为经济力量、国防力量和科学技术的竞争,内在则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谁能在人才素质竞争上取得优势,谁就能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随着"人才素质培养体系"的提出,各高校也纷纷把这一体系当作重点,提高综合素质也成了检验高校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标准.但从现状分析中不难看出,大部分高校仍是以"努力提高学生成绩"为教育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人才历来是国家和地方发展的核心要素,2021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该战略目标,战略谋划与顶层政策设计是关键,各地方"人才争夺"趋势愈演愈烈.河南省近年来对于人...  相似文献   

10.
曹永胜 《人才瞭望》2013,(10):55-55
今年,湖北省团风县大打"中国中部钢结构基地"的"金字招牌",充分发挥与武钢一江之隔、与武汉50分钟之程的区位优势,正式启动"1151"人才开发工程引智借力。该县将培养造就具有职前本科以上学历,35岁左右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后备人才不少于100名;事业单位通过"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不少于100人,每  相似文献   

11.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引进外国人才是我们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可见,引进外国人才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刻不容缓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与外国专家座谈时提出,要让外国专家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总书记提出的“四得”点出了引进外国人才工作的真谛,指明了引进人才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离不开包括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在内的一流师资队伍的贡献,如何促使海外高层次人才真正发挥其优势和特点,已成为高校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需国际化视野,亦需要本土意识.一流师资队伍既要靠引进,更要靠培养,需秉承"引育并举"理念,从政府、高校和家庭等维度多管齐下,以才育才、以校养才,共同构筑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的耦合系统,助力全面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一生中用过多位秘书,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胡乔木、陈伯达、田家英. 毛泽东和这几位秘书的交往,可以让我们获得不少启迪. 欣赏真才实学 秘书应是领导的得力助手,博古通今的毛泽东非常重视秘书的选拔.毛泽东认为,秘书必须有真才实学. 学问好比登高望远,学问越多,就站得越高,望得越远;而学问低的人,就好比在山沟里走路. 因此,毛泽东选秘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有学问".  相似文献   

14.
用人在领导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人才使用得好,事半功倍;使用得不好,不仅浪费人才,而且必然贻误事业。因此领导者必须掌握用人的方法与艺术,科学管理好人才。一、人才的使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首先面临的抉择,是"用"还是不用。接下来是"怎么用"或"怎么不用"。对于绝大多数下属来说,领导者是愿意"使用"他们的。使用是"用人抉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用人行为。因此,人才的使用是领导用人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长李源潮亲切会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博士.李源潮指出,要加快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为回国创新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提供更好的环境,努力让他们发展得更好.王晓东博士是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人员中第一位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最近通过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全时回国工作.当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理事会为王晓东博士发放了第二任所长聘书.  相似文献   

16.
祝辉 《人才瞭望》2016,(12):254-255
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最重要方面之一,阅读能力越强,接受知识的能力就越强,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性人才的场所,技能性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懂得再学习、能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其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校园招聘由于具有选择面广、成本低、可塑性强等优势,成为了企业获取大量人才的重要外部渠道之一.当前移动通信运营商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然而缺乏高端技术人才、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为了帮助企业补充大量人才,选拔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应该提高校园招聘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8.
党林林 《人才瞭望》2017,(16):153-155
高端人才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从体制上促进京津冀区域内高端人才的合作与流动,加快形成稳定高效的高端人才共享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内高端人才共享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克服体制机制障碍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众多要素中,人力资源的富足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以及基础性的作用.张家口位于京津冀北大门,拥有天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优势.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推动人才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对于张家口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曾坤 《人才瞭望》2014,(5):27-27
近年来保健品、补品层出不穷,价格也越攀越高。殊不知,一些营养丰富的天然食品其实也具有补品的功效。为此,《芝加哥论坛报》给大家推荐了10种"怀才不遇"的天然营养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