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深化,香港企业在内地开设的分支机构越来越多.香港人办事认真、效率较高、普遍有优秀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心直口快、城府少.香港人的一句口头禅是:香港就是这样的啦.  相似文献   

2.
2006年10月28日傍晚,著名的霍英东先生走完了他84载传奇人生. 霍英东的名字在内地、香港和华人世界如雷贯耳,像我这样年岁的人,几乎无人不晓.他是香港顶级实业家、富豪,更是一位爱国、爱港、爱民的巨星.  相似文献   

3.
常言道:"人入乡随俗,船进港随湾。"随着内地与香港在商贸、文化、旅游诸多方面的交流更加频繁、密切和广泛,出入香港的大陆游客也越来越多,因此,了解香港人的风俗习惯就必不可少。 香港人凡事重吉利,讲究好彩头。众所周知的"8"和"3"用香港话来讲,就是"发"和"升",所以平时运用很普遍。  相似文献   

4.
好汉不提当年勇有一个人,深圳人认为他是深圳过香港的“过河卒子”,因为他在SO多年前就开始代表中共在香港做情报与外交工作;香港人则说他是真懂香港的人,是香港过深圳的“过河卒子”,理由是他自1978年起就把香港的许多观念和经营方式甚至香港人弓队深圳。他到底是深圳河两岸哪边的“过河卒子”呢‘t这个人名叫袁庚。1997年6月20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摄制组刚走,我们就接着坐上了袁庚家客厅的红木沙发。袁庚和我们对坐。他身后是客厅的一排大落地窗,窗外是海滩,海滩接着海水,海水连着香港,香港的山,香港的楼……一切似乎…  相似文献   

5.
香港人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机遇,咬定发展不放松,六七十年代赚西方的钱,八十年代赚大陆的钱,可谓精明至极.无怪乎,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到,要求大陆向香港学习,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受到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委托,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与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两年多来举办了七期“中国高级公务员经济管理干部培训班”,250多人参加了培训.本文记述的,是赴港参加培训班的部分学员于1996年9月3日至7日在成都向有关部门和负责人作的汇报和总结,听来有所启发.在此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样说的吧!  相似文献   

6.
为了巩固香港的国际大都市地位,提高香港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保持香港的安定繁荣相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继2003年7月15日推出"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后,又相继于2006年6月28日推出了"优秀人才入境计划",2008年5月19日出台了"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政策,这三项政策使香港每年吸纳境外人才的规模增加1万人,达到了3万多人.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也是京港人才交流中心成立30周年.30年,半个甲子,一代代引智人的辛勤耕耘使赴港培训历久弥新,结出累累硕果. 香港不仅具有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制、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良好的营商环境,还拥有丰富的人才和培训资源.自京港人才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京港中心)成立以来,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充分利用香港的区位优势,发挥当地特色,紧密围绕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内地与香港的人才交流,派遣各领域人才赴港培训,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被维多利亚港湾的海风吹了一个世纪的香港人,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堪称世界一绝,虽说香港10天行色匆匆,公务在身,未及细细品味,但对香港人现代包装,古典之心却印象颇深。 此番香港之行到底接触了多少人,与多少人交谈自己也记不清楚,回来收拾东西,才发现笔记记了一厚本,名片收集堆满了一整盒,孙静则是其中值得一书的一位。 孙静小姐,这位现职某跨国公司的人事顾问,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香港学者协会理事,见到她  相似文献   

9.
1987年春天,我调入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央引智办)综合组工作.那时的办公室在民族文化宫的4层,工作人员40余人.以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的名义在美、英、日、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的驻外机构已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0.
香港新加坡在职培训与教育面临的挑战 香港、新加坡都可称得上国际大都市。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香港和新加坡的人力资源也是高度的国际化。企业与人力资源的跨国流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规划以及培训工作造成了新的挑战。 近10多年来,香港、新加坡象其它发展中国家一样都出现了人才资源外流的问题。在80年代,香港一共外移了26万多人。移民主要是  相似文献   

11.
在内地居住的港澳台及外籍人士逾102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家统计局4月29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中国内地并接受普查登记的香港、澳门、台湾居民以及外籍人员超过102万人。具体如下:香港居民达234829人、澳门居民21201人、台湾居民170283人,外籍人员593832人,合计1020145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家统计局4月29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中国内地并接受普查登记的香港、澳门、台湾居民以及外籍人员超过102万人。具体如下:香港居民达2348291人、  相似文献   

13.
香港万余人投考政务官希望将来为特区效力香港年青一代前往政府部门投考政务官的人数正在持续攀升。每年不超过50个职位的"空缺",报考者年年增加.本年度有1.2万人投考参与竞争,他们希望过渡"九七"为特区政府和香港民众效力。香港政府目前共有政务官478名,...  相似文献   

14.
"雪韵枫情--黎沃文眼中的加拿大"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加拿大巡回展,首站于2006年10月20日已在中国美术馆落下帷幕.加拿大驻华大使夫人、文化参赞,国内著名画家、学者刘勃舒、廖静文、徐庆平以及国内艺术院校的学生共计数百人参加了开幕式并观看了展览.在北京举办个展还是第一次,之前他曾在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多次举办展览和讲座.面对众多艺术家及同行前来捧场,黎沃文高兴地表示:"能得到艺术家们的认可,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我很感动!"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人才交流》2013,(11):54-54
香港展位成为一大亮点本届大会共吸引了50多家香港专业机构前来,他们组成数百人的参展团,携上千个项目参会。与历届人才交流大会相比,本届大会算得上是香港参展规模最大、组团人数最多、涉及专业机构范围最广的一次。香港专业议会这次带来了20家企业参展,提供大量的香港专业人才信息、培训项目等内容。其“香港专家库”是国家外国专家局人才库的区域库,作为推介重点,  相似文献   

16.
我是广东人,到过广东的许多地方,但没去过香港,这次一位亲戚邀我到香港去作半月之游,可算圆了我的香港梦。俗话说:“吃在广东”,香港居民大部分是广东人,他们把广东的吃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香港人的收入在亚洲名列前茅,很多人早餐到酒楼中去用早茶,平时大多数酒楼的生意非常好,有的酒楼有很舒适的候餐厅,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候餐厅中足足等候了一个小时,大家坐在皮沙发上,看看报章杂志,服务员还送来了一杯“免费茶”,让人有一种舒心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2001年,为了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计划,香港工会联合会、香港教育工作者联合会、香港专业进修高等学院、京港人才交流中心有限公司、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5个社会团体发起了“西部开发人才支援计划”,旨在让香港的志愿人士将专业知识、经验及技能传授给西部民众,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该计划由香港方面筹募经费,提供自愿参与该计划的香港人往返西部地区的交通费,接待单位只负责安排参加者服务期间的住宿、基本生活费及医疗费用。在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京港人才交流中心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2002年该项目在宁夏自治区得以顺利…  相似文献   

18.
与李祖泽先生落座在清雅幽香的大厅,背倚玉雕清池,面对满目的嫩绿嫣红,这位香港印刷业(世界四大印刷中心之一)咄咄逼人的巨子,却触景生情:“7月1日香港回归,躬逢盛会,花草都如此有情……”他粤味的话语柔和铿锵:“要知道已整整49年了,我到香港的身份却是一个无国籍人土。”面对我的迷惑他解释着。“香港600万人大致有两类,一类人是在本地出生的,或主动加入英国籍的,他们是英国属土公民(B.D.T.C)、或者是英国海外公民(B·N·O),而我呢,既不在香港出生,又不参加英国籍,英国人又不承认我是中国人,所有我的证件只…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内地在香港的招商活动逐渐增多.今年以来,河北、安徽、湖北、宁夏、江西和山西等省区先后在香港举办了招商周.各地的招商活动集商贸、旅游、文化、教育等于一体,由政府牵头,是各地展示形象、争取商机、扩大合作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0.
香港和新加坡有不少相似之处,土地面积小,人口密度大,自然资源贫乏。五、六十年代,香港、新加坡的经济都比较落后。60年代以后,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开始起飞。在短短二、三十年间,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1990年香港和新加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已超过1.4万美元. 目前,香港、新加坡的主要行业部门是金融、商业服务、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其中第三产业的比重都已占65%左右,经济已呈现出以电脑信息、金融、旅游等第三产业为核心的多元化结构。从业人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