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朝对西北地区驻牧的契丹等游牧民族,保持原辽朝的社会组织形式——部族、糺,对其进行统治。“糺”偏重军事,部族侧重于生产,皆为金朝分番守边。金朝任命的部族、糺长官女真人多,契丹人少,下属官员则以游牧部族的本族人为主,在强化统治的同时对游牧部族实行因俗而治。海陵王末年爆发了大规模契丹抗金斗争,在平叛之后,金世宗采取了一系列防范契丹人的措施,但仍未能完全阻止契丹人反抗女真统治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金朝的北部主要指上京、东京、咸平、临潢、北京、西京6路。其北部边疆地区,外与蒙古高原诸部相连,边疆地区有女真、契丹、奚、汉族等杂居。世宗继位于辽阳,对于北部边疆格外重视,通过镇压契丹族起义、移民、征伐蒙古高原诸部、修筑界壕、榷场、赐宴等方式,加强国家对北部边疆的经略。这些措施促进世宗一朝金朝北部边疆相对安定,但是措施的弊端,给金朝北部边境稳定局面下留有深厚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女真族是我国历史上古老的民族 ,1115~ 12 34年曾建立过金朝。金代女真族不断吸收汉、契丹、渤海和奚人 ,因而迅速壮大。蒙古灭金后 ,除一部分女真人留居东北故地外 ,大部分仍居于中国北方 ,在元朝“四等人制”中 ,与汉、契丹人一样 ,同属第三等级 ,统称“汉人”。他们与汉人通婚 ,习汉字 ,操汉语 ,逐渐与汉人融合。  相似文献   

4.
辽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对于辽朝历史的研究,因局限于汉字资料.以契丹人为主体所建立的辽朝历史仍然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远未解决.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契丹文的墓志不断被发现.目前国内外对契丹文的解读已经有了重大突破,学者们也期待着契丹文解读方面的进展能早日用来解决研究辽史的某些难题.  相似文献   

5.
金朝是由女真人、渤海人、契丹人、奚人、汉人等构成的多民族政权,在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文化样貌等方面呈现出多民族元素交融汇聚的特征。金朝立国之初,官员的卒葬习俗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但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以马为赙赠、剺面哭丧、烧饭等女真旧俗在某种程度上得以保留,另一方面,辍朝致哀、天子临奠、赙赠之赐等中原丧葬之礼为统治者所继承并进一步发展,金朝官员的卒葬礼俗日益丰富多元。  相似文献   

6.
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全国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西方文化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是二十世纪,尤其是近一、二十年以来国外学者热衷的课题。我国一些学者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曾展开过一些研究,以后由于多种原因,冷落了这一课题,使它成为我国学术领域的一块空地。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在于光远、周扬、黎澍等同志关心支持下,上海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7.
秦何时置相邦(相国)、丞相?自汉代以来,历代学者虽作过探讨,但迄今仍众说纷纭,疑莫能释。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出土的秦文物日多,重新研究这个课题的条件日臻成熟。本文拟在史学界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研究契丹部落组织的发展变化,对研究契丹早期历史有重要意义。一、契丹为古八部中一部论及契丹部落,必先研究古八部。以往学者都以古八部为: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日连、匹絜、黎、吐六于。而以契丹为包括八部之族称。个人却同意陈述先生意见认为最初契丹还不是  相似文献   

9.
群牧是辽代经济结构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契丹族以鞍马为家,车帐为室,四时游牧,其日常生活,兵马军需,无不与畜牧业有关。因此,辽代的群牧制度是契丹族畜牧经济史和辽代官制史研究中较有意义的课题之一。本文拟从群牧制的源流入手,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畜牧业是契丹族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契丹族早期主要游牧在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土河(今内蒙古老哈河)为中心的草原地区。从目前可见到的古代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分析,在契丹族早期社会经济结构中,尽管存在着农业因素,但畜牧业始终占据着主导位置。大量的考古发掘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契丹人的墓葬中,游牧器具的数量和种类都比较多,在一些契丹人墓葬中发现的壁画中,都对契丹人的游牧生活有具体的描绘。然而,  相似文献   

10.
契丹民族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契丹小字是契丹人学习和参照汉字而制成的两种文字的一种。在探求解读的实践中如能找出一些可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方法,来推动契丹文字的解读工作,是非常切要的。我们在从事解读契丹小字的过程中摸索出两个解读契丹小字的方法,今提出供参考,并盼指正。  相似文献   

11.
契丹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时间大约为公元 4世纪至 1 3世纪。随着辽王朝封建大厦的轰然倒塌 ,作为历史上的一支北方少数民族 ,“契丹”便在人们的视野与记忆中逐渐消逝了。到了近现代 ,人们只能从简略而多误的《辽史》及其它一些少得可怜的文献史料中模糊地了解她的兴衰过程了。也正是由于有限的文献史料存在着诸多错误和遗漏 ,便严重地影响了近世学者对契丹历史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以致屡屡产生“以讹(史料错误 )传讹 (研究结果错误 )”现象 ,贻害匪浅。鉴于此 ,近年来一些有责任感的治契丹史专家 ,开始校勘历史文献 ,钩沉文物史料 ,…  相似文献   

12.
乔幼梅 《文史哲》2008,(2):93-103
金朝女真统治者对于契丹、奚等族,长期以打击和同化政策为主;对汉族的政策,则存在着一个由入主中原之初十余年间的压迫、打击和排斥,到与南宋媾和之后转向主动学习、仿效、交流和融合的演变过程,从而全面实现了体制性的变革,终于融入了古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其变革、融合的深刻程度远胜于辽、元。  相似文献   

13.
金朝是以女真为主体,包括契丹、渤海和汉族等在内建立的政权。有金一代的宗教,既有盛行于女真中的原始宗教,又有长期以来为汉族和其他族所信奉的佛教,及以汉族土人为主要信徒的道教。关于佛道,国内外学人多所论列,而对原始宗教则较少述及,或过于疏略。本文拟对此作简要陈述,并就某些问题发表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一 达斡尔族昔居西拉木伦、哈拉木伦之地(即今辽河流域)。当时有萨吉哈勒迪汗者,曾是达斡尔族之部长。后来,萨吉哈勒迪汗率领部众,避兵北迁至黑龙江上游,其一半部民粮尽力疲,留于该地。萨吉哈勒迪汗又领另一半族丁,仍往西行,然而其去后阗寂无闻。此方留住者,分屯聚处,又设木城数座,建设房院,种田狩猎为生活计。此本族相传之言,并非谓之无因。十二世纪中叶,女真族金朝取替契丹族辽朝的当时,曾有契丹人纷纷北上的历史记载。从近古以来,黑龙江沿岸地区居有作为契丹后裔的达斡尔人,实为无庸置疑的。现存的达斡尔族家谱史记,可给我们提供说明这一历史事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十三——十五世纪期间,波斯、阿拉伯等中亚地区的学者,出于了解蒙古族的目的,曾用阿拉伯文转写过当时的蒙古语,流传到今天的写本主要是一些不同类型的词典。对这些阿拉伯文蒙古语文献国内外语言学家如鲍培、李盖提、布和等学者作过研究并出版了一些材料或发表了有关论文。  相似文献   

16.
辽金时期契丹女真族马镫研究王世杰前人对马镫的研究,涉及辽、金者不多,可见,辽金时期契丹、女真族马镫的系统研究仍是一个空白。近年来,随着田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辽金时期有关马镫方面的考古资料不断发表,本文在此基础上,拟对辽金时期契丹女真族马镫的类型、年代...  相似文献   

17.
金朝是女真人在北方建立起来的封建制国家,是继北魏拓跋氏、契丹耶律氏之后又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其文化秉承宋、辽之余绪,其书法秉承唐宋之传统。尤其是受颜真卿、苏东坡、黄山谷、米芾的影响最深。其书法可分为发轫、发展、成熟三个阶段。金代书法与金代文学一样,是“借才异代”的产物。它反映出在特定的文化视野中,一种文化模式和审美价值的取向和选择。  相似文献   

18.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族,燕京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楚材少怀壮志;及长,博学多材,志度宏远,魄力不凡。原为金朝燕京左右司员外郎,后被成吉思汗召用。窝阔台即汗位后颇受信任,官至中书令即宰相,辅佐太宗,为汗国的巩固和发展做了许多工作,成为一代名臣。不仅如此,他还是位很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歌有593首留传下来,其中,多数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一定的水平,是我国文学遗产中不可缺遗的部分(见拙文《契丹旗杰出的诗人耶律楚材》)。因为这个人物既属蒙古史的范围,又属契丹史的范围。所以通过对他的研究,非但可以加深对楚材的认识,而且又能提供一些辽亡后契丹族变化的情况,进而也有助于从另一方面了解蒙古汗国的历史面貌。 中外史学工作者已从许多方面对耶律楚材做过论述,这些对于深入了解这个历史人物颇有助益。本文拟就耶律楚材的思想,以及与之有关的“以佛治心,以儒治国”的济世方针谈些看法,以求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9.
金朝末年,山东青年杜善夫在开封生活了约10年,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戏剧发展的重要节点,汴京的演艺日趋面向下层。杜善夫的曲作选题和情趣,与北宋开封的杂扮一脉相承。他的曲作名篇《庄家不识勾栏》在年代上与蒙古国、元朝无关,在地域上与山东东平无关。从进入勾栏的费用200文纸币,可以看出是金朝末年的币制行情。所演《调风月》并非关汉卿的作品。由"院本"的提示可证所反映的是金朝场景,从副净"裹着枚皂头巾"得知是金朝的演出。至于名角刘耍和,只有在金朝末期的汴京才可能在民间演出。《庄家不识勾栏》是杜善夫在汴京居住期间创作的作品,其中反映的是金末汴京杂剧演出和勾栏形制。  相似文献   

20.
辽朝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契丹族建立的政权,统治时间长达二百余年.辽朝政权机构是以契丹贵族为核心,联合汉族封建统治阶层的代表人物,又吸收一定数量的奚、勃海等族的上层分子组成的统治政体.辽朝政权机构的多民族特点,说明其不仅是契丹史、辽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拟就其特点及渊源予以粗浅探讨,不妥之处,恳请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