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利腾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15-16
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里反映的产物,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习作“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如何在作文指导中实现这一目标呢?我根据某些单元训练内容,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对传统的作文指导课进行改革,把作文指导与活动课结合起来.课内指导与课外指导结合起来。化静为动,以动促写。 相似文献
2.
一曲贵族阶级的挽歌——论屠格涅夫《贵族之家》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娟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161-162
屠格涅夫在《贵族之家》里塑造了一个比以往更高的形象,这是一个不仅在性格、爱情、事业心上,而且在义务感和责任意识上都更为先进的贵族知识分子新形象。他是作家积极探索的结晶,也代表了作家思想发展的新高度,实现了自己使俄国上流社会与人民的精神和力量融合起来的梦。 相似文献
3.
李政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2):83-86
从《贵族之家》三个译本比较入手 ,探讨了不同译者对再现原作比喻艺术的翻译技巧 ,提出应鼓励和提高对文学名著前译本有所创新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解少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84-86
通过古代长篇小说《红楼梦》基本内容的各个片断举例,阐明了我国古代四大长篇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中心思想,即贵族之家的罪恶史和衰亡史。对广大青少年阅读《红梦楼》会有所裨益,更有助于读者对其中心思想的认识趋于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陈大夫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4,(4)
屠格涅夫小说问世后大都得到毁誉不一的评价,唯有《贵族之家》受到普遍赞誉。它是屠格涅夫注入了最多的主观感情和溶入了最多的自传材料的一部小说,也是在俄国农奴制面临最后溃 相似文献
6.
7.
张道葵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
本文论述自然审美的心理特点是全身心的观照、直观的联觉、伴有强烈的情感活动和浮想联翩的想象活动;它以感性直观为特点,但同时有理性的渗透;理性的因素是与感知、情感、表象、联想等审美心理因素水乳交融在一起的,是包孕在感性中的理性。除此之外,还有顿悟、幻觉的产生。审美心理活动的结果是审美表象,它由视觉选择而来,是对客观景物的能动反映。审美心境在自然美欣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黎敏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2):67-69
《欢乐之家》书名出自《旧约·传道书》。“智者之心属于悲伤之家,而愚者之心属于欢乐之家。”这恰是19世纪寻欢作乐、道德沦丧的纽约上流社会的真实写照。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圣经原型和圣经精神的影响,揭示了西方物质文明下人们所经历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戏剧翻译中遵循的动态表演性原则入手,将此原则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并通过实践以例证法阐述了动态表演性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贯穿其中的以动"置"静,以静"助"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张金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3):40-42,100
虚静具有两个特定的心理层面一是虚静之心的形成,要求忘物、忘我,它指称一种倍受推崇的审美心态;一是虚静之心的外射,表现为专注性、内视性、消融性,它意指三种相连的幻化境界主体物化-客体人化-物我为一.将这种审美心态、审美境界扩大到整个现实人生,虚静成为中国古人安身立命的一种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1.
《诗经》、《楚辞》龙凤文化审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坤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56-59
中国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产生的两部伟大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龙凤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诗经》的龙凤多单独描写 ,《楚辞》的龙凤则多在一诗中对举描写 ,体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鲜明特征。《诗经》、《楚辞》中的龙凤意象都具比兴与象征作用 ,而《楚辞》则更多了一分南方巫文化的神秘色彩。《诗经》和《楚辞》共同奠定了中国龙凤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2.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与中国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当时的时代为背景,同样真实地描写了封建贵族衰亡的过程,让后人窥见不同国度贵族阶级的衰亡.由于两位作家的经历不同,其作品的创作理念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体现在对批判对象、斗争方式和对女性观念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3.
秦文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1):62-65
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创作的娜拉形象,因其觉醒和出走震惊了世界文坛,成为女性解放的代言人,娜拉精神唤醒了成千上万的女性与不合理、不公平的社会进行斗争。《康蒂妲》和《终身大事》是在娜拉精神的感召下分别由萧伯纳和胡适创作的剧本。三部戏剧都是以女性在婚恋生活中遭遇的困境为出发点,反映不同社会环境下女性独立和女性解放的问题。三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虽然在人物塑造和表现深度上各有差异,但她们和她们所表现出来的娜拉精神对世界文学和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陌生与困境——《玩偶之家》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履芳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29-32
《玩偶之家》虽以家庭妇女问题来构织戏剧冲突,表现出强劲的民主精神,但在表层化下,还包容着更为深刻的隐形意蕴。该剧始终环绕着一个难解的情结:隔阂、陌生感,男人与女人、人与人——难以逾越的鸿沟。娜拉离家出走,却难以走出“隔阂”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吴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4):69-73
本文以女性主义为理论依据 ,从社会性别研究的角度重新阅读《玩偶之家》 ,对谁是玩偶的问题给予了新的诠释。笔者认为如果说女人在父 /夫权社会中难以“忠实于自我”而成为玩偶时 ,男人也因为追逐名利而偏离自我 ,从而成为社会性别机制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6.
张卫平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
通过对杨九声先生翻译的海明威的《士兵之家》进行评析,探讨在翻译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翻译技巧,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运用词典对词义进行准确地定位,并且要通过语境来进行词义的选择,以便使译文能够再现原作的风格,准确传达作者的意图,使读者真切地体验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7.
王帅峰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6)
<士兵之家>(Soldier's Home)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以战争为背景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该小说寓深刻的道理于简朴的描述以及平淡中追求变化的语言特色反映了作者一贯的艺术风格.本文对海明威<士兵之家>译作的语言特点和翻译风格进行了探讨,旨在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语言风格,向读者还原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19.
20.
刘德岗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58-59
《女神》和《星空》是郭沫若最早出版的两部新诗集,它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审美特征。两部诗集审美特征迥然有别,但都给我们以较高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